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尽早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有利于缓解当前城镇养老保险的压力.当前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新旧体制之间产生的结构性摩擦与矛盾.政府应当适应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建立低费率、低待遇、且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简易的制度安排和参保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就业-定居-生活”城市化过程中,其城市就业特征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状态直接影响其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对以陕西省为重点的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趋于多样化,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潜力巨大;就业城市规模选择偏好于所在省份的大中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显著的需求;城市就业收入成为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多数家庭年收入处于城市中低收入范围;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保障受到极大忽视。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目标来看,需要从发展战略与规划方面做出的城市政策响应包括: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吸纳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城市居住为核心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地城市化进程;加强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和城市化需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然而对其研究也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不足,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法律万能论,“问题化”的研究倾向和比较研究的缺失。本文在对此反思的基础上强调此问题的解决需要协调法律和市场机制等其他因素,从而探寻对此问题研究的可能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交往与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同感的关系。研究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交往情况对农民工的认同程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婚姻状况、收入、管理层次对农民工的认同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提高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同感,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应加强城镇居民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5.
陈攀  李永勤 《全国商情》2007,(9):107-107,111
农民工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着特殊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的各种权利、利益问题,将其市民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得以解决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城市融入:实践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已有模式进行分析,并就未来的政策重点等内容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工问题是当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是当前我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讨论的焦点。因此,探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这是对一部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的通称。当前,农民工的数量远远超过传统工人的数量,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对于农民工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误区,因此,科学地界定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及其历史地位,把他们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农民工属于产业工人的科学依据一、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肯定是工人,而不是农民”①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对“工人”是这样解释的: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以工资收入为主,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对“工人阶级”的解释是: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工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就业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民工就业难往往更多地归结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一原因。事实上,对农民工培训的不到位更是深层原因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就业制度安排和农民工培训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了既定制度目标的漂移。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建立“政府采购促进就业培训”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让农民工分享现代化、城市化的成果,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市民,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开始,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身份转换的必要性,指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印度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别很大,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这种流动既是季节性的,又是永久性的。由于法律对人们因为就业或者居住的原因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没有条款予以约束,因此人口的流动是很明显的。人们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地区,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寻求更高的工资水平,有大量的妇女是因为婚姻而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的。但是这些流动农民在他们新的居住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难以就业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动,问题的严重性也越发加剧。本文分析了流动农民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安全网络和将流动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尽管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但实际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了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究其深层原因还在于我国农民工权益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因此,积极探索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机制,调动农民工参加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既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本刊:听说您不久前与农民工共同生活了一个多月,为什么?在你眼中,他们的实际境况如何?是否带给你某些触动与感悟?张英洪:我出生农民家庭,来自湘西农村,曾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十分熟悉。但对农民工的喜、怒、哀、乐却缺乏切身的体验。我大致可以说,除了一些工作调查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外,几乎没有人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兴趣去近距离接触农民工,更不用说与他们共同生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当然也是在一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促成了我与农民工共同生活了37天。2003年10月19日,我从环境优美的省委大院搬…  相似文献   

14.
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这是对一部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的通称.当前,农民工的数量远远超过传统工人的数量,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对于农民工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误区,因此,科学地界定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及其历史地位,把他们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调研方式和对象根据民建中央的要求,课题组在2003年7、8两个月先后走访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建设和发展委员会、虹口区劳动局和闵行区劳动局,对外来人员在沪务工的整体情况、在建筑行业的情况,以及市中心和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情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调查了解。同时,还召开了外来农民工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在沪工作、生活等各种情况的反映和意见。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收集和查阅了近年来上海市人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加强外来人员在沪务工管理和保障工作的各项法规、规章,并加以引用。外来人员在沪务工情况一、上海市外来务工…  相似文献   

16.
对农民的改造是否顺利,农民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和现代政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强烈的影响。无论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当今中国全面小康的实施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农民工”问题是当今中国这方面问题的突出表现,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积累的体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几个世纪前欧美各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各自政府所采取的对策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原因的比较中国与西方社会一样,在一定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由于时间的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农民工”流动的原因也不同。学术界公认,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社会遭遇的不公待遇与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内容与立法程序有着重要的联系。就其制度根源而论,宪法理念的缺失与宪法实施机制的缺位乃是农民工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农民工权利保护,重构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强化立法听证制度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现代转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农民工现代转型的主要内容、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农民工现代转型模型,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着重分析了前期的教育程度、进城后的工作岗位和参加培训次数等几种重要的个人因素在现代转型中的作用机制;强调了进城前的初始教育,进城后的再教育,特别是深度教育培训对于农民工现代转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工会工作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工会工作的领域、重点、对象和方式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要想完善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就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等方面构建创新平台,使国家整体的利益和职工个体的利益和谐统一。因此工会观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已成为各级工会组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