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生态林,大力发展节水工程,保护耕地,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模式等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玲 《中国农史》2004,23(3):124-128,F003
绿洲农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历史时期我国绿洲农业开发的基本进程,分析了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强盛是绿洲开发的先决条件,战乱、不合理的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和过渡放牧是造成绿洲沙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叠加导致了绿洲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4.
绿洲是干旱区独有的地理景观,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受自然环境因素控制,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必将引起蒸发量和平均降水量的增加,经专家分析,西北干旱区,特别是新疆,近年来呈现出气候变暖变湿的趋势,这有利于新疆绿洲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全征求 变化的大背景条件下,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河西绿洲区客观存在着城乡融合系统和城乡二元差别。本文从揭示绿洲城乡系统在机制出发,初步分析了绿洲区域工业与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认为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的城乡一体化既有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出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绿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绿洲系统研究---理性的思考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经济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其存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山地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为前提。同时绿洲内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绿洲农田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对促进绿洲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巩固边疆具有重大的意义。1.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形成、放大机制,绿洲演变规律和人工绿洲稳定性机理,是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7.
绿洲明珠     
在松嫩平原的腹地上,弯弯曲曲的嫩江东岸、乌裕尔河南端,有一片辽阔的天然绿洲--那就是明清前后,成吉思汗弟子曾经游牧过的杜尔伯特草原。如今,在这块绿色的田野上,闪烁着一颗深受农牧民厚爱的明珠--杜尔伯特乳品厂。  相似文献   

8.
绿洲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綦群高朱志强持续发展思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实施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新疆绿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不...  相似文献   

9.
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中国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 《中国农史》2001,20(1):16-26
楼兰地区的植被和气候是自第四纪地质时期继承下来的,并且逐渐趋于稳定。但在做作业历史时期,楼兰古国却从一个繁荣的绿洲变成了不可逾越的荒漠,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绿洲农业的开发。本文以楼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对战争胁迫下楼兰古国和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西汉至唐朝绿洲农业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论了荒漠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建立了“绿洲放心弃周期”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在荒漠或自然绿洲中,人们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种植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聚集人口,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人工绿洲。本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可知,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研究课题,其支持体系的构建对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新疆绿洲的基本状况的分析,阐述了构建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体系的障碍因素,并针对绿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在政策、法规、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保护与移民安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黑河中游地区灌溉用水过度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直接威胁到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通过2000年37户117人生态移民的试点工作,证明生态移民安置工程是可行的,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额济纳绿洲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预计通过3年的建设,围封2万hm^2胡杨林,生态移民1500人及转移牧畜约10万只,以基本遏止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文章最后介绍了生态移民的内容,并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典型的地貌及生态景观是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结构 (简称为“山盆系统”) ,绿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地理空间。新疆国土面积 1 6 6万平方公里 ,绿洲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 5% ,它却承载着 95%以上的人口 ,聚集着 80 %以上的社会财富。随着人口的增加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 ,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这是人类长期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绿洲而忽视绿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结果。因此 ,研究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及关…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绿洲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危机等问题十分突出。恢复绿洲生态平衡,实现其循环发展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出路之一。文章在分析绿洲生态系统及其物质、能量循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绿洲的循环发展,要优化干旱区生态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关系,优化绿色生态系统和灰色生态系统的关系,优化人类对绿洲两种影响的关系。基于此,尝试建立了绿洲循环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对高效节水绿洲生态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新疆绿洲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盐碱化、荒漠化日益严重,沙患等。提出应尽快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协调各方利益,在流域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权制度,使绿洲人们的水权得以保障,缓解绿洲的危机,体现水资源利用中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地理景观,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绿洲农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7年数据,借鉴已有研究方法,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新疆南北疆绿洲农业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对额济纳绿洲演化的影响及协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济纳绿洲是内蒙古西部黑河下游重要的天然绿洲,近年来它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人类活动对额济纳绿洲演化的影响入手,分别阐述了其自然演化阶段、历史开发阶段、绿洲萎缩及其生态危机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河流上中游的人工绿洲基本稳定,下游人工与天然绿洲萎缩,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引用水资源和上中游用水超量所致。当前绿洲区耕地规模过大,水资源已超载,改变粗放型灌溉农业为节水高效型灌溉农业是该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北绿洲区尚不具备成为国家粮食基地的资源与区位优势,应在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巩固国家级棉花生产基地的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瓜果与特色经济作物,建成我国以肉、毛、乳为主的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以葡萄、瓜果与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生产与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08,(2):40-40
2008华夏绿洲助学行动、首届绿色家园世界青少年绘画、书法、摄影大赛启动暨捐献仪式,于日前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