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动词否定礼貌形的两种表达方式“へきせん”和“へなぃですぁ守”,明确了前者为动词否定礼貌形的传统定位。但谈话资料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实际常用的表达方式为后者。母语说话者在二者的选择上存在规范意识与实际使用的差异,非母语说话者受此影响,渐渐创造了独特的语法规则,掌握了这种能力才意味着日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日语专业学生初级阶段人称词习得入手,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中分歧比较大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进而对日语人称词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倡导日语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孙旭坤  韩倩 《魅力中国》2014,(25):259-259
复合动词词义表达丰富,在国内大学二年级开始复合动词的学习量日益增加,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成为了日语初学者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v1+v2」型动词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关系的研究,起到对日语初学者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日语中表示推量的表达有很多相近的表达方式,诸如:「らしい」、「(し)そうだ」、「ようだ」、「でしょう」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受母语的影响,在日语专业低年级阶段,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在区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易混淆的往往是「らしい」、「(し)そうだ」、「ようだ」的用法。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试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本校日语专业主要学习的教材,针对这四者区别使用时受到母语的干扰问题,以及帮助学生如何摆脱干扰,正确使用日语推量表达等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蔡喆  杨志伟 《魅力中国》2010,(17):277-277
本文以第二外语中的日语为例,通过指出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二外学习效率不高,水平低下的因素,基于日语与中文,日语与英语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相似点比较,旨在提出利用中国人得天独厚的母语优势,并融入学生熟知的英语元素的教学方法,希望能找到一条能平衡英,日双语学习,最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日语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牛立忠 《科学决策》2008,(11):108-108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由于母语的干涉,会出现各种误用现象,本文通过对误用原因及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在克服母语干涉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具备中级水平的汉语母语者日语习得过程的历时性研究,明确了习得过程中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各错误类型的整体分布情况,比较了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各错误类型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学习者日语学习策略及教学者日语教学策略改进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叶纯 《新西部(上)》2009,(8):135-135,121
本文认为翻译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尤为关键.要想做好日语翻译,必须首先具备相当的日语语言能力、较高的母语水平及掌握灵活的翻译技巧是最基本和必要的条件.其次,掌握日语不同于汉语的语言规律、抓住翻译中的关键词掌握长句的翻译技巧、重视日语翻译中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理解中日文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中国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偏误类型既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也有因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交际策略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日语动词意义的研究,可采用立足于形态、句中功能和意义的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给我们动词意义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比如我们可以按照“格的搭配结构”和“范畴意义”来进一步把握动词意义;可以按照这种方法重新审视[の]与[こと]的区别;也可以引用范畴意义概念进一步研究动词的时态和体态等。本文将立足于这一方法,对复杂多变的动词意义的研究进行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1.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日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日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日语交往能力锻炼,学习日语背景和国际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用日语与人交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任贤丽 《魅力中国》2011,(8):233-233
由于汉语与日语源远流长的关系,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得到不少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就其问题之一歧义句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对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的歧义句问题总结归纳,并分类举例列出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求能引起广大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注意与思考,在今后的目语学习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3.
掌握任何一种外语都是很难的,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并非是简单地将某国语言翻译成母语或第三国语言。日语中有很多看似很简单或是很不起眼的词,翻译时却有很大难度。副词よく和どうも是日语中利用率非常高的词,它们都有多种词义,翻译时要根据环境、背景、词语搭配等加以变通,尽量避免不分场合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4.
与印欧诸多语言相比,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可谓是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来源于名词、动词和少数形容词。正确地使用量词,将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误用量词则使意义含糊、褒贬失当、关系不调。自古以来日语量词受到了汉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语量词几乎都借自汉语量词。汉语和日语的量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研究汉日量词的异同,对理解量词的修辞功能和修饰作用,在使用中化虚为实,使表达更具体、明了;避免重字,使语言简洁、精炼;使表达形象、生动;调剂音节,使语言优美、动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华 《魅力中国》2010,(33):198-199
本文结合作者的大学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日本语中动词的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有些时态方面与英语简单作了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日语是一门兼具应用价值和实践功能的专业,随着中日交流的变化,国家对日语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日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在加强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塑造学生的中日跨文化意识,将学生培养成满足国家需要的人才。本文将举例浅谈高校日语教学中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方案,并提出个人建议,希望能为日语专业教学提供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7.
徐春伟 《宁波通讯》2013,(17):54-55
很多时候,某些史书作者往往也充当着记音人的角色。薛俊所著的《日本考略》既是国人写的第一部研究日本的专著,也是明代最早以汉字音记录日语语音的著作。他用自己的母语即明朝镇海一代的吴语语音,作为注音来表示日语词汇,然后译出它们的意思,作为边防将士学习敌方语言之用,也为之后众多中日学者研究16世纪吴语语音和日本语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语初学者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的欠缺,应用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授课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模仿原汁原味的日语;拓宽文化背景来加快知识内化;优化课堂设计以促进交际能力。构建提高日语听说技能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听说技能。  相似文献   

19.
对于汉语使用者来说,学习日语的主要障碍是日汉同形词的误用问题。日汉同形词尽管在字形上完全相同,但是在含义上未必会完全相同,因此一定要排除母语的干涉,对同形词的意思进行区别分析以期正确地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精读课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精读课在整个日语专业课程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好精读课是势在必行的任务。课堂教学的要素为听课的学生、授课的教师、还有知识的获得媒介书本及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