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或银行系统性支付问题。金融媒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发展也使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对银行监管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学界产生了许多新的银行监管理念。本文就此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背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跨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并以数次跨国银行危机事件为例,结合跨国银行业整体稳定性问题,深入探讨了目前跨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加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对策建议;完善跨国银行业系统性保护;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正确引导跨国银行的兼并和重组;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繁荣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会诱发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大议题,美国、欧盟 等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的监管漏洞,纷纷出台了监管法案和政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着重从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法律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殷燕  王莉  孔令强 《广东经济》2016,(13):71-79
金融自由化固然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却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早早地埋下了种子.次债危机之后,欧美影子银行的监管由宽松的"自律"监管模式转向"政府监管"模式.在次债危机中,中国之所以能避免重大的直接冲击,主要得益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较小,并且主要影子银行机构大部分都置于监管之下.  相似文献   

5.
刘宏善 《经济师》2007,(6):240-241
在当今金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银行监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趋势和潮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不仅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薄弱环节,从确立监管目标、建设监管法律体系、构建监管组织机构、完善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蒋海  罗贵君 《经济前沿》2012,3(2):134-149
近期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微观审慎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Ⅱ》,不能有效解决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各国金融当局和学界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管理制度的目标。为了反映这一最新研究进展,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对微观审慎监管缺陷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归纳、梳理了关于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推动金融创新与深化、提升社会融资效率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高度关注其发展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促进影子银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促进其良好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构建前瞻性监管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处理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银行监管模式与有效银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琤 《经济论坛》2003,(10):28-29
银行监管的职能是确保银行系统安全可靠并防止金融体系不稳定,通常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来组织的。但是,假如银行监管能不受外界影响,并能通过资产评估或直接预算分配得到充足的资金,那么,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行使监管职能可能比由央行组织银行监管更有效率。一般来说,在中央银行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另设机构从事银行监管反而弱化了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所以,银行监管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取决于监管职责由那个部门来行使,而是取决于有无权威地位以及能否不受外界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银行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银行的有效监管进行分析。一…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是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发现,2014年针对买入返售业务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银发[2014]127号)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杠杆率,并使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显性化,抑制了银行破产风险。但监管政策实施后,银行创新出同业投资、同业链条的新模式,继续从事影子银行活动,使期限错配问题加剧,流动性风险提高。这表明,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在金融创新和监管政策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变,政策制定具有时间局限性,难以一劳永逸解决未来的所有风险。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政策应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在规范化、透明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拓展正规信贷业务,保障银行盈利来源,从而提升金融监管的效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金融创新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银行监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银监局对银行业经营风险 ,经营状况进行监管。本文就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员工满意度监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确定员工满意度的监测维度、设计员工满意度监测的科学程序,并注重监测结果的实际应用,达到企业生产率和员工满意度的双重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海珍 《经济管理》2020,42(2):127-143
以往研究认为持传统观念的员工(即传统性较高的员工)较少受到辱虐管理的消极影响,即认为传统性缓解了辱虐管理对上下级互动关系的消极影响,然而传统性缓解还是加剧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福祉造成的损伤,传统性又如何影响员工心理福祉损伤与行为偏差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关注。本文利用117份MBA学生两期调研数据和202份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1)辱虐管理与员工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传统性加强了辱虐管理与人格解体之间的正相关关系;(3)传统性削弱了人格解体与人际指向偏差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与以往认为传统性缓解了辱虐管理消极影响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传统性加强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福祉的损害,但削弱了心理福祉损伤与人际指向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增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共识、扩大国际监管范围、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拓展国际监管模式、提高国际监管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然而,由于监管主体与客体在行政管辖上不一致、各国监管目标和法规差异大、国际监管组织权威性不足、监管规则落后于金融创新等原因,影响了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实际成效。因此,还需要在增强国际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完善国际监管规则、鼓励双边和区域合作、反对金融保护主义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融监管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了一些重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选择,其中包括曾以全能银行模式与分业监管并行闻名于世的德国。德国的一体化监管模式变革,既有与英国等国模式的共性,也在组织架构、权力安排,特别是一体化监管机构与央行的关系上,显示出其独特性。一体化模式变革适应了金融各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客观需要,提升了德国金融业竞争力。对处于变革中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而言,德国一体化模式的引入与运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国际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艳  胡波 《经济问题》2008,(6):96-98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内容.目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包括以欧盟偿付能力I为代表的基于业务量的模式和以美国风险资本为代表的基于风险的模式.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基于风险的模式将成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在我国完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吴维  高博 《生产力研究》2008,(7):103-105
资本充足率是公认的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指标,文章通过对比我国和有关国家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指出主要应从两方面完善现有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以杠杆比率(LeverageRatio)为核心,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为补充的双层混合动态监管制度框架;二是应根据外资银行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德国、日本、美国公司内部的监控模式是国外比较成功的典范。我国上市公司在先后引入了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两种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监督制度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现象却依然严重。我们认为,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经验时,应充分注意到各国文化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环境的差异,立足于我国国情来进行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建立一个由企业内部、社会和国家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首尾一致、不可分割的整体".会计信息质量的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国家监管三者之间的联系为:单位内部监管是基础,是对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监督,应该突出内部控制、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并且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社会监管是持第三立场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辅助监督,社会监管必须以内部监管为基础,必须体现社会公众的意志;国家监管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并且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政府监督,这种监督是对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再监督.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García-Olalla  Myriam  Luna  Manuel 《Empirica》2021,48(4):947-97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inancial market´s percep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ngle Supervisory Mechanism in Europe. Do investors believe that centralized supervision adds value compared to multiple supervision? . Do they feel uncertain about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the ECB?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 sample of 118 European Banks has been used finding that whereas in early dates the market reaction was positive reflecting the expectation of greater stability, it turned negative at the time the scope of the supervision was limited to only a group of banks. As might be expected, the reaction is significantly more negative for the directly supervised entities, anticipating a different and more demanding style of supervision that could lead to higher cost. This negative wealth effect is intensified for banks with higher price-to-book ratios or those located in countries with more developed financial systems and better investor protection. However, solvency and productivity firm indicators or low levels of perceived corruption moderate it. This research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doubts and uncertainty of investors about the final applications of the SSM, but it could be also useful for policy makers and regula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re harmonized supervision that improves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ystems and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保险市场行为的变异一直是保险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人们更多地关注变异的表现形式,而对变异的原因很少提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保险市场行为变异是由内部及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的负外部性及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保险经营目标的差异性、保险公司组织行为的变异、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因素及销售渠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