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住房条件、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5个方面研究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目前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治理资源、资金投入、劳动力结构、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政府可以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教育;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等几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又事关农村大局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农户自主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文章基于博弈论纳什均衡,在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供应公共设施的博弈关系上,分析了集体和农民的理性选择;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在制度创新时,应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并完善农村的现有机制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沈苏莉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在传统的农村垃圾"碎片化治理"的模式下,本文认为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除了权力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因素外,还要有高效有序、协同互动的运行机制。实际上,各类利益组织也在以积极的参与姿态营造着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阈中,探讨农村垃圾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以及试图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民、农民自组织、媒体等)互动合作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阅读:针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结构转轨、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等现实问题,宁海在前童镇小汀村试点开展了民间文化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即依托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引导群众根据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意识地将其嵌入到政府现有治理结构中,使其成为政策宣传的"得力助手"、群众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6.
尹呐  张克俊  郭祥 《改革》2023,(7):145-155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以保障股东利益和农民权利为逻辑起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发挥,持续优化组织治理机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现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其经验启示是:推动政经分离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民治理主体地位确立要考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应强化农民治理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分离基层组织职能,更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重构市场化的组织治理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优化基层政府职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变迁(1950—200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由政府和各类经济组织实施和推进的.20世纪后半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偏低;一度较大幅度增加比重来自灾害教训、被迫调整.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仍是基础设施,必须大幅度增加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不仅要保障资金来源,还要有得力的组织承接、合理规划,并与农村金融支持和村民责任相结合.投资形成的经济实体要有明确的产权责任和管理.新农村建设、反哺农业的重点应该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加强与体制改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穷人的主体是农民,中国的公共服务应首先为农民提供。然而,作为中国社会大众的主体——农民,却一直是被中国公共事业管理遗忘的“角落”。而基层政府作为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处于直接面向农村与农民,实施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组织广大农民完成建设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特殊地位。因此,变革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传统治理模式,是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根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8年在广东英德、鹤山两市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优先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的投资比例远远高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比例;但是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更加需要,这一情况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先序选择受到农户土地类型、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村级过去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国敏 《开发研究》2005,(5):14-17,9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同时并存;农村贫困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等。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不同位置的179个行政村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供水和排水、供电和通信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满意度进行了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应注重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设施建设。同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维稳大局与“三农”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农经济社会。只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形成制度创新的空间改善乡村治理,并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承接政府各项惠农和生态文明导向资源的注入,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治理的可持续。 只有农村的可持续,才有中国全局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吴平  谭琼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11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四川省平昌县进行调研,着重分析了该县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布局、完善组织结构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预算约束下,农村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而农村融资严重不足。为了降低政府投资风险,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村生态设施的良好运行,运用实地调研问卷和观察方法,调研了白洋淀纯水村东田庄、半水村大田庄和赵庄子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状况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政府统一规划乡村建设,结合当地特色不够,征求村民意见不充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但运行保障能力缺乏等。借鉴国内外公共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根据其对白洋淀的适用性,进而提出推动PPP模式在白洋淀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既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实现"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农民,更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村社会组织应该具有代表农民参与公共事务协商,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教育培训和引导农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经典的农民合作社原则为基础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做出具体规定.目前国内专注于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和个例研究较少,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经济参与并受益的经济组织,研究其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项目组着重考察兰考县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夏武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家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研究其组织机制、产权结构、决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发展资金不足、利润分配形式不尽合理等.最终,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特点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我国农村公民参与问题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勇 《乡镇经济》2009,25(11):102-106
公民参与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扩大了农村公民参与的空间,提升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公民社会逐渐形成。新形势下,拓宽农村公民参与的制度性空间,实现农民参与行为的规范化和参与方式的现代化,以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是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在农村 ,难点和障碍是西部农村。本文主要从西部农村的基本现状出发 ,分析西部农村小康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组织制度、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对象,分析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实现城镇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缺乏资金是阻碍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农民致富、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政策体系。政策措施有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支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变了农民生存状况;同时,新农村建设间接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提高了农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但在现实中,仍有一些政策措施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