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网企业用工模式的"双轨制"仍然存在,在形式上演变为"全民工"与"多元化用工"的组合。"多元化用工"事实上承担了电网企业临时性、辅助性工作,是没有正式编制的电网企业用工。当前,电网企业用工形式趋向于多元化,主要包括全民工、钟点工、劳务派遣用工、人事代理用工、劳务外包用工等。多元化用工激活了电网企业的用工机制、降低了用工成本、解决了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企业中,多种用工形式并存是企业解决用工成本、降低法律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在航天系统内,劳务派遣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一支生力军,在某些辅助性、临时性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如何有效管理好这支队伍,为企业留住技术能力日益成熟、表现优秀的员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是航天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用工及业务外包用工等非典型性用工形式的法律特征及性质进行分析,厘清了各种非典型用工形式的优缺点及隐含的法律风险,为企业规范用工行为、灵活用工方式、规避用工风险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劳务派遣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企业对劳务派遣工的管理还存在不足,难免会因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风险。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加重了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供电企业作为用工单位应重视其义务的履行,做好劳务派遣工的管理,预防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韩辉 《中国电业》2006,(9):68-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正式公布。其对电力行业现行的农电用工政策无疑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虽然部分电力企业改革了用工制度。采用曲线使用的办法.组建了“农村电力服务公司”等形式的法人实体.并与之签订了劳务输入协议或“外委”、“外包”合同.但由于此类型的法人实体往往是由供电企业或其下属多种经营单位出资组建,如因用工不当而产生劳动争议案件.至少会给供电企业的“半壁江山”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规范农电用工行为已经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提高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是我国施工企业粗放型向集约型、专业化转变的必然选择。提高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是我国施工企业粗放型向集约型、专业化转变的必然选择。现今一线劳务用工数量庞大,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较低,管理难度很大。劳务用工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总承包企业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信誉。劳务企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劳务企业只是为别人"挂靠"而备。收取少量管理费用,而真正"以营利为目的,以劳务为卖点"成立的劳务企业很少。目前,极少有劳务公司是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了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管理。劳务派遣用工作为各地供电公司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队伍,在公司生产、营销、后勤、工程施工等专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公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补充。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对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防范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法规对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南京输油处,随着管理输油管线长度的不断延伸,自有职工队伍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公司内部职工输入劳务,劳务用工队伍日益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该处通过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不断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油品销售企业员工退出机制中未充分考虑到劳务用工这部分人员,尚未把劳务用工退出管理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造成劳务用工与合同制职工(正式工)在退出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应考虑将劳务用工退出机制纳入企业员工退出机制总体范畴,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员工退出机制,给劳务工吃一颗"定心丸"。正式工与劳务用工的差别石化企业在实行"同岗同薪、同工同酬"工资制度改革后,基本  相似文献   

10.
何银基 《中国石化》2005,(11):54-56
石油销售企业引进劳务派遣员工(通常称之劳务工)这种新型用工形式已经多年了,数量越来越多,在企业用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广。以这种劳务派遣方式建立的劳动关系主体是石油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石油公司提供诸如加油工、油库卸油工、付油工、消防员、司机等后勤勤杂等工作职位,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符合石油公司职位要求的人员,提供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服务。劳务派遣公司与石油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务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并承担劳动保障事务管理。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主体虽然是劳务派遣公司,但对他们的管理也是石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好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使用效益,是石化企业一个不可忽视的紧迫问题,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扬州市企业用工现状用工基本规范.一是用工手续齐全.扬州市建筑企业用工来源主要是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和务工人员签好合同.二是注重岗前培训.企业在工人进场前基本都安排相关工种的岗前培训,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率达100%,普通工种培训上岗率也在85%以上.三是保证工资兑现.广大企业高度重视民工工资支付,无论是劳务用工,还是招募的散工,都能及时地拿到工资.  相似文献   

12.
用工合法化。按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方向,安徽省对现有的农电工招聘和使用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建立农电工劳动关系代理的用工机制.规避生产安全和经营风险,设立农电用人的“防火墙”。农电工通过“劳动中介”或“服务公司”统一招工,统一建立劳务关系,统一建立个人档案,统一派遣到供电企业使用。原县供电企业所聘用的农电工按自愿原则转入“服务公司”管理,并签订合法、规范、有效的劳动合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企业来讲,《劳动合同法》实质规定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一为企业以劳动合同形式聘用员工,二为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在《劳动合同法》规定外,企业尚有其他用工形式,较常见为借调。由于《劳动合同法》强化了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企业要规避用人责任,减轻企业人员包袱;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利用合同约定规范不同的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4.
农电用工问题种种 劳动法规带来的用工主体问题。为规避用工风险,有相当一部分农电企业采用劳务输入方式使用农电工,但随着《劳动合同法》草案的颁布,意味着此类用工行为将不再是有效的“防火墙”。该草案首先对劳务派遣单位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劳动力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并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以每一名被派遣的劳动者不少于5000元为标准存入备用金。”并就具体用工行为指出:“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1年,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接受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接受单位不再使用该劳动者的,该劳动者所在岗位不得以劳动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劳动者。”这无疑是给农电企业上了一道令人头疼的“紧箍咒”,宣告了劳务派遣制用工的实质性终结。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企业的用工特点决定了其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也决定了其管理上的难度。如何依法完善企业的用工制度,避免纠纷,减少用工风险,是施工企业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中国电力企业的用工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始终没有停止,从机制改良角度的“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发展三产、减人增效、动态管理”(下称内向性变革),到市场化的“人事代理、劳务派遣”(下称外向性变革),一直在探索和调整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国有煤矿用工方式原为单一的全民固定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合同制、农民轮换工的出现,到1996年逐步实现全员劳动合同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煤矿应建立起以劳动合同制用工为主、劳务派遣工为辅,非全日制用工、人事代理、劳务外包、人员借调等方式为补充的灵活的用工体系,促进煤矿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超前谋划,研究劳务派遣用工新模式,规避法律风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劳务派遣用工合法权益。当前,劳务派遣员工作为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队伍,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营销、后勤、工程施工等专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补充。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如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因劳务派遣用工导致的劳动争议有增长趋势等。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新颁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分别于2013年7月1日和2014年3月1  相似文献   

19.
正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精神,加强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在队伍培育、权益保护、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构建起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倡导多元化建筑用工方式,推行实名制管理(一)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可通过自有劳务人员或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完成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劳务派遣已经成为国有施工企业用工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工在不断为企,2~JJ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规范劳务用工,打造“共生共存、共存共赢、共赢共荣、和谐发展”的劳务管理文化,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