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江苏省高邮市在拓宽大运河工程中,出土了大批古代铁钱,其中绝大部分是南宋铁钱.在这批铁钱中,发现一枚面文篆书旋读"乾道元宝",背文真书上"春"下"拾"的折二铁钱(图1),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因为我国古代钱币背铸数字纪年,是从南宋淳熙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乾道时期,钱背尚未铸数字纪年.  相似文献   

2.
西夏钱币是我国钱币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安康地区时有发现,多出自南宋窖藏或墓葬中,也有民间私人收藏,其中以汉字天盛,乾祐为多,西夏文仅见一枚.关于西夏钱币,安康历代都有出土,据清乾隆安康拔贡生李鸣冈<卷石集>载:"癸末(1763)二月,汉滨之北土人掘地得古钱一罐,青绿可观,其中徽宗崇宁、大观、宣和钱较多,高宗绍兴亦复不少,另有西夏梵字钱和仁宗天盛钱数品,"道光年问,石泉知县马国翰<越漫堂日记>云:"道光四年正月,汉阴厅抚民通判赵公廷俊出二钱赠予,云:'厅月河淘金者所得.'此二枚乃天庆,皇建元宝铜钱,皆世罕见之品."从以上记载中可知,西夏钱币在安康出土很早就见诸记载.  相似文献   

3.
南宋钱自建炎始,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等各个年号钱皆延续北宋钱的风格,多光背无文,篆楷成对.而淳熙七年以后,开历代之先河,在钱背铸有纪年数字,又称为纪年钱.至于为何在钱背添加纪年呢?<永乐大典>据<宋史>记载:"淳熙元年,铸钱曰淳熙元宝.七年后,因盗铸者多,遂令诸监逐年于背上铸年号以别之,其弊遂止.故记年自柒字始."从而可知在钱背添加纪年,主要是为了预防盗铸.由于私铸者一般不掌握面背合范准确合拢的技术,私铸的钱背轮廓模糊不清或成平背状,与官铸钱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易被人们识别、拒用.在钱背添加纪年这一防伪盗铸的技术手段对于禁绝私铸钱的确具有一定的效果,这从史书记载的南宋后期私铸钱逐步绝迹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境内多次出土"顺天元宝",其中以荥阳和长葛的两次出土为大宗.1987年春,位于郑州附近的荥阳县广武乡,农民挖土时在据地表1米处,出土一灰色陶罐,罐中发现"得壹元宝"2式64枚,"顺天元宝"132枚,两种钱币的背面穿上均有仰月纹①.1996年春,在位于许昌附近的长葛县北郊,推土机作业时,推出一钱币窖藏,出土了大量的"顺天元宝"和少量的"得壹元宝",总数达数百枚.在出土的"顺天元宝"中见有背穿上仰月纹、上孕星、下俯月纹和背四月纹者②.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9日,宁强县县城拆迁改造片区大东街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清代钱币窖藏(如图)。该窖藏的规模和藏钱数量堪称陕南第一。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在清理本地出土的一批六朝钱币时,发现了一枚奇特的"五铢"钱.该钱直径22.8、穿径8.2、厚1.1毫米,重2.7克(如图).青铜质,铸工一般,面穿四角有四处明显的不规则柱状凸起;钱币外轮留有铸造飞边,锈色深蓝间有绿锈,应出自于密封较好的窖藏.初时认为它系民间私铸的仿西汉四决五铢钱,并未重视.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藏了千余枚安康月河出土的窖藏宋代钱币.这批钱币生坑绿锈,古色斑斓.其中发现折二"建炎通宝"(图1)中有一枚异宝篆书钱(图2).通过钱文比较,深觉有趣.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七期<钱币研究>程宣本先生<少见五铢钱"宽头"五>一文,从所拓之图看,该钱铢字金旁三角形宽大,朱部上下部都圆折,一望而知是东汉五铢.  相似文献   

10.
<钱币研究>(2002)10期4页刊载<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一文,不要说见到"乾元通宝"真容,仅看到拓图就足够惊喜了.作者言"此钱是出土品、绝对真品,无半点伪作可能".这更使读者深信无疑.然而这枚"乾元通宝"四字乃一范孪生,"乾元宝"三字营养充足、笔划饱满,而"通"字笔划则弱不禁风?难道受过什么虐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2.
周先生对我发表在<钱币研究>今年1期的"圣宋元宝"数据提出质疑.问题很正确,我亦百思不解.多年集币中,遇到异常情况已有数次,但这次"圣宋元宝"的精致程度非同一般,又规格特异,故早早发表出来,希望有同好提出看法.因为个人的眼界毕竟有限.本月(11月)利用去北京之便,曾携去中国钱币学会,正逢姚朔民副秘书长在,观察之后只是说:"太漂亮了."确实,从铜质、包浆、锈色都看不出异常.本人也尽力找一些铁钱的拓图参照,但未曾找到类似版式者.毕竟能见到的铁钱拓图也不多!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从曲阜一泉友处征得一枚南宋"淳熙元宝"背穿下"正"字折二钱(见图).是钱品相很好,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者为钱监名,背正字者较罕见.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年,自柒至十六.另尚有一种隶书小平钱甚名贵.又有各种大小铁钱,除记年外兼记监记地,品种繁多,版式复杂.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冬,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乡与河南新野交界的李楼村,出土一批宋代窖藏钱币,钱币装在一陶缸内,约100公斤.今年五月初,笔者朋友购的51.5公斤,这批钱币品相极好,最晚的钱币为宣和通宝,可知是北宋末年的窖藏.现将笔者所获得的部分比较少见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御书"淳化元宝"钱,文体有真、草、行三体;另有一种"缩水淳化"数量极少.笔者藏有一枚钱文四字奇特的真书"淳化元宝"钱(见图).径24.6,穿6,厚0.7毫米,重3.4克.  相似文献   

16.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17.
李鹏 《西部金融》2002,(1):60-61
1999年秋末,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英雅尔乡一农民在挖灌溉渠时发现一处窖藏钱币,共27斤,大部分为五铢钱,锈结成块,遂被当地的古董商收购,流入北京一古玩店.这次出土的钱币经过处理,共得到完好的11斤.后经仔细捡选,发现这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南北朝时期窖藏钱币,其中绝大部分是五铢钱,此外尚有从秦半两到后赵丰货等十数种各朝钱币.魏晋南北朝埋藏的钱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第10期<西安金融·钱币研究>上刊登一篇<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文章认为"乾元通宝者必是铸于代宗令乾元大小钱一当一用之后",而且还强调,"这枚乾元通宝,无论其是当时官铸或民间私铸,作为孤品,其文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实际上,乾元通宝钱不是我国唐代钱币,而是越南(安南)仿中国铸钱,国内众多越南古钱币爱好者大都清楚这一点,而且这种钱币在我国时有发现,目前亦不仅一枚.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春节前夕,襄樊市襄阳区(原襄阳县)古驿镇黄渠河乡张坡村一村民在自家小院内挖埋水管时,发现一东汉窖藏钱币,共出土钱币55公斤.经笔者清理共有钱币19616枚,其中东汉五铢占98%.  相似文献   

20.
唐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和其他杂钱,铸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更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开元通宝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它与秦半两、汉五铢钱并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钱币,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唐代第一种货币,开元通宝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我国钱币铸造的楷模,其铸钱艺术和工艺也对其他国家铸行钱币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