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货币的交易速度重要吗?--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江 《经济评论》2004,(2):83-88
货币的数量与交易速度 ,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石。弗里德曼的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 ,遗弃了交易速度 ,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的表述。他忽略了货币需求稳定与交易速度加快之间的悖论 ;他的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制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反差 ;他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 ,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的变量 ,不包含真实的经济信息。经验分析表明 :货币的交易速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学应该将货币重要性的讨论重点转移到货币的交易速度上来  相似文献   

2.
陶江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51-56,62,57,110
简单加总的货币指标早已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而主流国家的各种改革方案均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是西方学者偏重货币的资产功能,忽视到货币的交易功能,对货币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货币的本性是运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与经济学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进行类比.笔者尝试建立了动量货币的指标,初步的经验分析结果富有启发意义.货币的重要性依赖于它的数量和速度.西方学者排斥货币的真实速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货币的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职能的分析,认为国家政权在铸币税及经济调控权的诱惑下,垄断了交易媒介发行权而导致货币两大职能的统一。但在电子货币取代纸币的情况下,货币乘数将由电子货币流通速度内生决定,可以趋向于极大甚至无穷大,国家政权获取铸币税与经济调控权的模式因而失效,并将最终导致货币两大职能的分离及传统货币概念的消失。  相似文献   

4.
货币需求、金融资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梳理发现,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存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抽取效应,这两种机制解释了用交易方程计算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加入代表经济资本化和货币化的变量M′和M″,对货币需求方程进行修正,说明流动性过剩可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状况指数是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是一个纳入了利率和汇率对货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考虑到银行信用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权重的估计,计算了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并通过考察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变化是中国货币环境“松紧”的一个良好指示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葛兰杰原因;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以作为政府适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伍超明 《经济研究》2004,39(9):36-47
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和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 ,使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公式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本文根据变化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重建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结合货币循环流模型提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两分法”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在对我国 1 993— 2 0 0 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 ,2 0 0 0年以来两者协调性较差 ,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 ,根据新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设计了一些长短期资金流量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7.
柴蔚恒 《发展研究》2001,(12):14-15
虚拟经济是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概念。它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来源于货币的信用化与资本化。正因为这种货币的信用化使得虚拟经济产生了背离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和收缩的虚拟运动,这一虚拟运动正是虚拟经济区别于其它经济模式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导致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而又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发展。虚拟经济这一特性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发展必将  相似文献   

8.
物价水平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和广大居民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调控货币数量和名义利率水平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两大举措。一部分投资者只能参与产品交易,而另一部分投资者既可以参与产品交易,也可参与债券交易,且存在速度冲击,交易者初始禀赋是同一的条件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购买债券会降低利率水平;在速度冲击是独立同分布的情况下,速度冲击对货币增长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导致的资本外逃、恐怖融资等行为,会增加非法交易者对具备交易匿名和便捷属性的数字货币需求,使其成为放大金融犯罪的新型工具.本文通过采用ARDL和NARDL模型,实证分析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5种数字货币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数字货币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升高时数字货币收益率会随匿名性的提升而增大;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对数字货币产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进一步指出,只有严控数字货币与法币的跨国兑换渠道,加大数字货币跨境交易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防范数字货币金融犯罪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货币打交道。但是,到底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把货币当作一般商品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马汀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它背后的由信用账目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机制。笔者认为把货币的本质看成是一种可转让的债或可转让的信用,这是对货币本身最深层的理解。从支撑经济交易的可转让信用和债务来认识货币,也并非否定货币是人类社会市场交易的一种媒介,而只是让人们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尤其是认清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才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当认真思考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菲 《财经科学》2010,(1):17-24
本文考察了我国1992—2008年期间交易流通速度的变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交易流通速度的波动具有较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且2000年以后,交易流通速度与收入流通速度的同步波动性消失,二者出现发散趋势。对于交易流通速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示货币需求的变化,为我国货币供给规划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王少平  李子奈 《经济研究》2004,39(7):9-17,114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13.
杨思群  申旻彦 《金融评论》2012,(3):55-65,124,125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需求没有关系;当货币数量失衡时,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的速度很慢。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两国的经验数据都印证了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推论;第二,货币非中性假说在两国的经验数据中均无法被拒绝;第三,在中国存在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的预测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巴基斯坦却不存在;第四,两国若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都必须在长期内降低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存量日益增大.这既体现了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又意味着货币供应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稳定性的弱化.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VAR模型检验我国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以及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发现资产价格、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目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资产价格对产出有正向冲击作用,股市显著影响通货膨胀,但房地产市场对通货膨胀推动作用不明显,资产价格受货币政策的冲击影响显著,其中股市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明显大于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In Rational Beliefs Equilibria money is generically non-neutral. Given the expectational perspective proposed by the Theory of Rational Belief Equilibrium, we show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mergence of money non-neutrality is played by Endogenous Uncertainty. This, in contrast to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results of money neutrality and policy ineffectiveness, leads to a scenario in which monetary policy has an impact on the real economy and price volatility. The heterogeneity of beliefs together wit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agents' states of optimism/pessimism can amplify the rea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nd/or generate endogenous fluctuations in the economy which are not explained by any exogenous shock. We claim that money non-neutrality is mostly an expectations driven phenomenon. Indeed, additional assumptions of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and/or unanticipated monetary policy are not needed to explain the rea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s it is customary in the New Classical Theory. Received: May 30, 2000; revised version: December 28, 2000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 Fed has implemented monetary policy by adjusting its target for the overnight federal funds rate. Money’s role in monetary policy has been tertiary, at best. Indeed, several influential economists suggest that money is irrelevant for monetary policy because central banks affect economic activity and inflation by (i) controlling a very short-term nominal interest rate and (ii) influencing financial market participants’ expectation of the future policy rate. I offer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Money is essential for monetary policy because it is essential for controlling the price level, and the monetary authority’s ability to control interest rates is greatly exaggerated.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是转型经济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分析转型经济的货币问题十分必要。通过构建货币深化和货币挤出两种不同货币现象的分析框架,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货币超发并非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只要能够控制好货币的流向,引导货币向货币资本转化,就能够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以交易方程式和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实证检验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