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文彬  林增 《商业研究》2012,(3):151-155
流动性管理是所有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合理科学的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能实现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平衡,以最低成本来满足流动性需要。本文基于流动性需求的发生概率,给出了流动性需求曲线;利用该曲线研究了不同的流动性供给方式在满足不同水平流动性需求时的成本要求,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案下的供给成本,得到成本最低的供给方案,旨在为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实现常常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提出流动性损益化分析方法,将流动性问题转化为损益问题。从探讨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出发,分析商业银行为满足特定的流动性需求,运用不同方式组织流动性供给的成本,从中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流动性均衡。使"流动性"和"盈利性"在"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刺激,我国国内出现了暂时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对此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供给只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从货币需求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会更有利于我们对相关现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周梅 《中国市场》2014,(4):37-40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流动性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为了衡量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定量影响,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方面来衡量货币流动性,并利用Eviews 6.0等软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以及建立VAR模型、ECM模型及其他方法探究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越大,消费者价格指数越高;货币流通速度不会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但消费者价格指数却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并且货币流通速度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共同反作用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一直是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流动性溢价更是近几年较为前沿的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流动性溢价是否存在,怎么度量,如何实证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在流动性溢价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了简单回顾,简要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基础货币的供给与货币乘数持续增长。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货币的供需不平衡使得物价在今年短期内飞速增长。本文研究了当前形势下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保持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以短期存款为中长期资金使用融资,导致期限错配;较低的流动性资产、偏高的不良贷款率提升了流动性风险隐患;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技术手段落后。对于以上问题,本文从流动性需求预测和供给方面提出建议:采取资金结构法等科学方法准确预测流动性需求,严格控制不良贷款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和技术,以使商业银行保持适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流动性过剩是金融资产在市场中的交易状态,必须从市场主体的行为、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去考察;流动性能力与流动性过剩有区别,也有联系;商业银行存大于贷,出现巨额存差,与流动性过剩相关但又不相关;货币供给过多与流动性过剩不能相提并论;流动性过剩反映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究竟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9.
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的形态,而且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也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动性较强的货币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但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替代。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货币的供给结构,而且模糊了各种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并导致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向流动性较弱的货币转化,从而使货币流动性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为解释我国货币流动性长期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在银行层面表现为存款与贷款余额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这主要是由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银行体系相对审慎的信贷投放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宽货币、紧信贷"的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延续,这会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的威胁。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影响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igerian banks in funding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financing requirements of Nigerian quo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an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reform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deregul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duces financial fragility, credit rationing and bank disinterme-diation, thus limi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e analyzed relevant data from selected authoritative official publications and found that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Nigerian economy in 1986 unde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 (SAP) resulted in deteriorating corporate liquidity, declining bank credit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utrageous increases in interest rates, with the consequential decline i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o the GDP. As economic reforms commence, it is necessary for managers of banks and quo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a well diversified portfolio of liquid assets. That way, spontaneous financial gaps can be better managed. Top management must make important borrowing decisions before relatively predictable events occur. As banks continue to emphasize high asset quality in their loan portfoli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expected to manage strategically the resulting credit crunch by expanding their corporate finance matrix in a way that matches their operating cycles.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redirected to moderate interest rates, as well as improve credit supply in order to make the banking sector more relevant as competitive pressures intensify in the Nigerian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徐艳  余丽鹏 《北方经贸》2004,(10):79-81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与一国利率存在差距时 ,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 ,随之又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由于利差的经常存在 ,国际游资数额巨大 ,利率差的传导渠道不容低估。本文从利率的流动性效应着手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利率、汇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联性 ,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表现 ,得出来自利率、汇率平价机制的市场性传导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力地影响着各国的利率水平 ,并且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步伐。  相似文献   

13.
张艳辉  余丽鹏 《商业研究》2005,(13):158-161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与一国利率存在差距时,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随之又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由于利差的经常存在,国际游资数额巨大,利率差的传导渠道不容低估。从利率的流动性效应着手,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利率、汇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表现,得出来自利率汇率平价机制的市场性传导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力地影响着各国的利率水平,并且通过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步伐。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出现和潜在危机的浮出,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值得各国、各金融机构关注的风险隐患。通过对部分涉农金融机构的负债情况和机构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归纳,体现出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质量差,资金的时效性强等多方面的问题。预防农村金融流动性风险,应建立特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制,认真考察不同地区的流动性资金的走向情况,做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划,并加强各地区的联系和沟通,组建风险预警体系和完善相应的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扩展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模型,分别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及监督努力水平两方面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若证券化增加了通常情况下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降低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若证券化增加了非常时期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提高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总体而言,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增大单个银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祺 《北方经贸》2008,(1):105-107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于采取继续改革汇率体制、调整信贷结构、完善宏观调控以及促进资本市场扩容等多种政策相结合的措施,积极引导过剩的流动性,服务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整体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约束对中国农户创业行为有着切实的阻碍作用。通过分别利用"家庭土地出租收入"和"礼金收入"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流动性约束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基于晋、甘、浙三省农户的研究表明:流动性约束对中国农民是否选择创业以及选择何种创业类型具有显著的、一致的阻碍作用;此外,只有源于正规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约束才对农户是否选择创业和创业类型产生抑制性作用,而非正规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约束则不会对农户创业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创业扶持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畅通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缓解流动性约束,而不应过分强调非正规金融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是货币超额供应的结果。马歇尔的K值和超额货币增长两个指标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内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周期性波动(高涨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货币供给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乖离度较小恰是美国财政货币当局逆周期高超的调控技术的结果。格兰杰定理的实证表明,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不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稳定性与流动性视角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制度历次的变革都是基于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与稳定性的权衡取舍的制度安排。以牙买加体系为例,可以总结为牙买加体系酝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冲毁牙买加体系。金融危机内生于现有国际货币制度,如果现有的国际货币制度得不到本质性的改变,那么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将无法得到彻底消除,偶发的金融危机也必将是国际货币体制内在的特征。在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双重视角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的最有可能的路径是ROW国家之间增加非美元结算,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在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约束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短期操作思路仍是以通过与ROW国家的非美元结算合作以弱化对美元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