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在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江苏各地兴起了投资办厂的热潮,南通张謇、无锡荣氏兄弟等一批爱国实业家成为中国近代工商业领军者,促使江苏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率先成为经济大省。新时代,在党和人民的团结奋进之下中国已经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广大苏商将继续发扬苏商精神,传承前辈实业报国基因,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现苏商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顾坤华 《江苏商论》2007,(4):170-171
在中国商帮文化中,“苏商”的崛起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苏商”作为地域性商帮基本形成于清朝中后期,由此成为在众多商帮中最具特色的标识之一,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新苏商”作为一个崭新的群体迅速发展,赢得了众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李桂辉 《华商》2013,(2):74-75
人物小档案: 李光,男,江苏盱眙人,1974年生,中共党员,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湖南苏湘投资集团董事长、湖南省江苏商会会长。苏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清十大商帮”之一,绵延百年的苏商文化集中体现了“爱国尚德、尊商惠民、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商》2015,(51)
面对西方列强的残酷侵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地进行着各自的尝试,在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上挥洒着鲜血与汗水,前赴后继,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适合国家发展的特色路途。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回溯十分必要,其中所遵循的历史逻辑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5.
申姝红 《北方经贸》2014,(12):20-21
同样地处东亚,中韩两国的文化经常被称为"大同小异"。从历史上看,两国间的交往由来已久,韩国文化习俗等都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两国文化间的相似性较大。而由于民族背景、历史原因、政治环境、地域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近代又屡次遭到日本侵略,加之近几年又深受美国影响,所以韩国的文化习俗、商业习惯等也都渗入了较多日美文化因素。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应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最终达成双方的利益共赢谈判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波 《江苏商论》2013,(1):30-32
近代苏南运河沿线城市包括苏州(近代称吴县)、无锡、常州(近代称武进)和镇江四市。这四个市是近代江苏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又是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之一,在全国近代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地、全面地总结这一地区商业发展历史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珊  韩广 《品牌》2015,(1):26-27
尽管作为一种批评话语的"文化帝国主义"论题极富争议,但是对于非西方国家甚至某些西方国家来说确实一种真实的存在。伴随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必然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侵略工具和手段,并使得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和过程变得更为隐蔽。在中国逐渐被卷入全球化进程的几十年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工具,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文明理念的同时,也向中国渗透了一些虚无的、伪善的价值观念。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企图通过文化帝国主义进程逐渐侵蚀和消解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帝国主义的存在及其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严重威胁,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培养民族文化自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建构统一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人类文明的最新呼声"的汽车首次被西方人引入中国。在近代中国历经风霜雪雨的近半个世纪中,笔者认为汽车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体",而是一种时代的文化标志,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近代国人认识汽车的过程,以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作为拥有共同民族、共同文化和相近发展历史的国家,阿拉伯国家地区由于长期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历史地位,而被西方国家掠夺和剥削。获得独立后的阿拉伯国家纷纷建立了民族独立政权,并在实现政治独立和经济崛起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团结自强",通过"地区一体化"道路实现国家经济的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0,(8):64-65
2010全国江苏商会联席会议暨全球苏商大会筹备会于8月9日在昆明召开。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江苏商会及全球杰出苏商代表齐聚春城,共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大背景下的发展大计,以及苏商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4)
伴随西方侵略的日益深入,洋货在改变中国近代社会面貌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对象。进入20世纪,抵制洋货运动愈演愈烈,其不仅仅是民众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也是抵抗外来侵略的一种手段。近代报刊广告通过赋予商品爱国主义的内涵,将对外关系与民众爱国结合,在这一运动中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因此,透过商品广告可以窥视抵制洋货运动中近代对外关系的某些变动。  相似文献   

12.
商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的一个专门学科的建立,则还仅仅只有短暂的不到20年的时间,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商业文化不仅积极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关注和推进商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古代中国,以农为本,把“重农抑商”作为治国方略,商业经济得不到自由发展,力量脆弱。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工商业备受压制。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间,在指导思想上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3.
天津雄心     
策划前言一座600年历史的城市,距离首都120公里,乘坐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列车30分钟即可实现互通。因天子渡河得名,因南货北运成镇,因京畿门户的军事价值设卫,因中国近代独特的历史际遇被迫成为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文明洗礼的中国城市之一。历史上的天津曾经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洋务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的变化轨迹及其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达数千年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在精神形态,还是在物质形态上,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这种优越地位已不复存在,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在不断走向世界。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1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西俗东渐的影响下,长江中下游作为中国近代开放最早的地区,人们的饮食生活也开始出现了与传统饮食生活相疏离的倾向,其原因就是西方饮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上海、南京、武汉等通商口岸大量传入,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与新商帮的崛起有内在逻辑,而彼此交融是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的迫切需求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历史上,晋商、徽商、浙商.苏商和粤商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是地域商业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新浙商、新苏商和新粤商迅速崛起,以崭新的姿态挺立于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党内充斥着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建立汉本位的单一民族国家,而视少数民族地区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军队斗志和革命情绪,推动了革命的进程,可是在更大程度上使中国面临民族冲突、领土分裂甚至外来侵略的危机。随着革命形势的进展,革命党内气氛逐渐温和,五色旗取代了十八星旗,标志着民族共和思想取代汉本位思想,从而避免了民族冲突;再加之南北议和的成功,清帝逊位,实现国家政权和领土的和平交接,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民族冲突和领土分裂,使得近代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17.
朱凌群 《浙商》2011,(6):17-17
苏商凶猛 2010年,浙江与江苏的GDP分别为27100亿元和40903亿元,差距比上年又加大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无论是苏商还是浙商,他们都是民营经济的代表。但苏商近年来显示的强劲增长后劲更令人刮目。无疑,苏商是值得全国民企学习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北京的商业,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在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北京商业的大的布局,在承袭明清两代形成的基本格局上,出现了王府井、西单两条商业街的兴起和发展。 在店铺的构成和商品的经营,则有了巨大的迥异于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前夜的雇主伦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具有个体行为特征的雇主伦理及其实践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萌芽.本文从中国历史上的商业雇主、经营地主和近代企业主的个体仁慈管理行为.以及西方的雇主父道主义等角度,揭示了雇主伦理实践的概貌,有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之前的企业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日本近代发展道路上的代表性人物,有人称涩泽荣一为"近代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实业之父"、"日本产业经济界的最高指导者"。准确地说来,涩泽荣一算是日本商界的孔子,他将中国儒家宽厚延绵精神与西方先进的股份制嫁接在一起,为日本现代商业的形成,确立了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