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起革命摇篮井冈山,人们都会联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的革命业绩。1927年,毛泽东、朱德先后率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及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与活跃在当地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会合,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自此开始燎原。红色政权,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精神,也得以从此代代相传。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和井冈山精神孕育和践行者之一的袁文才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最早促成了红色工商的发端。在工商系统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袁文才的嫡孙,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袁建芳。曾经在工商系统工作多年的袁建芳教授详细介绍了井冈山精神和井冈山红色工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商》2016,(14)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才能。他的一系列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的军队难以在城市中心立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选择。这条道路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中国未来的革命与建设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会师     
李凌峰 《光彩》2022,(4):50-51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由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回顾"井冈山会师",不仅是井冈山斗争史乃至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是一桩对中国的前途命运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与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商》2015,(27)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道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正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根本保障。因此,研究土地改革对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重要作用就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人民从历史的经验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历史重任,才能使祖国振兴、民族兴旺、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赢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法宝。毛泽东在党内最早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这表明他在理论上已自觉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实践上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建国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克思中义中国化原则所取得的胜利成果。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为时人、后人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问题倒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问题倒逼促使党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问题倒逼也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总之,问题倒逼是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助推器.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真正利用好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八七会议     
李凌峰 《光彩》2023,(8):46-47
<正>“八七会议”是一次及时地扭转了革命斗争的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会议,是一次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非常特别的“紧急会议”2023年8月7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召开96周年。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八七会议”及时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因其在中共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过程建立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得以继承运用的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重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表现了中国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主体作用。邓小平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人性的肯定,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人性向前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对人的认识发展和延伸,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郝婉露 《品牌》2014,(8):102-102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探讨和实践,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在探索中国革命问题的道路中,做出了一些独特的贡献,当然,对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很缺乏的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来说,要冲破当时共产国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束缚可以说是很难的。因此可以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有一定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怀着七十五年前埃德加.斯诺踏上通往陕甘宁边区道路时一样的心情,热忱、憧憬和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求,我打开这本书——《西行漫记》,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沉浸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说熟悉,是因为我们都从历史课本上学习过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秋收起义、长征、西安事变等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世克力,列宁就花 过,没有革命的理殁,使没有革命的运动。俄国革命的胜利,因为列宁不仅是革命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革命的理论家。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都因为有关于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和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理论。搞企业也是一样,尤其是大型企业。纵观中国的大型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是成功的,其总裁大都是企业理论家。这些企业理论家与学院理论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理论来自第一线,是对其亲身经历的企业发展风雨的理论概括。这些理论概括,虽然不那么引经据典.但其准确性、深刻性、实用…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0)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是具有独创性的并且适用中国国情,是马列主义普遍性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为我国的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毛泽东的战略决策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也做出了巨大指导。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0)
武装斗争作为中共的三大法宝之一,指导党领导广大工农取得革命的胜利。武装斗争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同时在革命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升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理论。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地被验证是正确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不断地帮助中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零售被视为零售业的第四次革命.与先前三次革命不同,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武装的全新革命所引发的不仅仅只有商品流动渠道与价格的变化,更有生产流程、供求关系、物流供应链以及商业模式的全程再造,其最终带给消费者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国有1389个革命老区县(旗、市、区),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怎样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文化以其独有的特征指导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探索和建设经历了一个成长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建设的辉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解和正确实践.薪火相传、锲而不舍、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建设任重而遭远.  相似文献   

18.
75年前的元月份,一个在黔北老城遵义二层小楼里召开的20人出席的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此后,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的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铺就了新中国诞生的坦途。经典绝版的红色印迹,使遵义成为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生动壮观、复杂多样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郑祖强 《商》2013,(16):370-371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演进的社会历史背景,继续在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