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权利的行使在失去制约的情况下会被掌权者滥用,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需要制约,有权的地方就应该有对权力的监督。由于我国受集权专制体制传统的影响,在权力制约机制中存在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体制不健全等。要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必须将权力进行了解,优化权力配置,建立建全政务公开制度,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防止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2.
腐败几乎是每个国家头痛的问题,反腐败又是所有执政者最为关注的焦点。其实腐败现象并不是现代人的新课题。考察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会发现,腐败可谓由来已久。文献记载,远在几百年前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就为防止和治理腐败进行过不懈努力。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在他的著名的分权法中就主张,"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法国政治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公民运用手中的权利来对抗公共权力,通过网络向掌握公共权力的主体诉求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在这种权利与权力的博弈中,权利可以通过对权力的制约来预防和矫正权力的异化,为我国的反腐败运动增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家征税权的基本法哲学原理出发,以征税权的宪政性控制为切入点,以控权理论作为征税权控制的理论依据,从税收入宪、权力间相互制衡及权利对权力制约的三个角度探讨控制国家征税权的具体措施,用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保障纳税人权利,力求在更广的范围内为我国宪政建设寻求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商世能  晁金典 《中国市场》2012,(18):103-104
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牢笼"是治理高校腐败的根本路径,为此,应构建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权力的法律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晁金典  商世能 《中国市场》2012,(22):121-122
高校成为腐败的重灾区,衙门化、官本位是主因。高校腐败的后果是"富了方丈,穷了和尚"而不是"富了方丈,穷了庙",其直接后果就是广大教职员工利益受损。高校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高校反腐败离不开法律。应构建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的法律运行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阳光反腐才是高校反腐败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正泰似一幅没有冲突,权利之争,蓬勃发展的景致,那是因为在昨天,南存辉就已把今天可能发生的问题化解了;深谙企业政治的南存辉,挥动着权力大棒一次次地瓦解南氏家族,其股权最终降为20%,并且,让“知本”进入股东,制衡资本,用“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制约南氏家族的权力,从而诞生一个现代“企业家族”。  相似文献   

8.
适度集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权力,过度集权会产生独裁、专制和长官意识,过度分权会导致组织涣散和管理混乱.因此,集权与分权必须适度.适度集权是组织正常运行的保证.适度集权就是为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而将权力分散与集中到一定的有效程度,使二者取得较好的平衡.适度集权,避免集权过度和分权过度,是理想的状态.适度集权,要求领导者胸怀博大,愿意适当地与下属分享权力,接纳人才并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分权,以免组织权力泛滥而导致组织混乱.  相似文献   

9.
吕益键 《商》2014,(7):179-179,171
公民权利是组成权力的基础,但权力却有其扩张的内在倾向,我们知道没有制约的权力会侵犯私权利,所以在制度设计上,权利救济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上来讲,我国权力的制约有其局限性,当公民权利受到权力侵犯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济,往往成为一个理论与现实的难题。为了探讨我国现阶段下公民权利救济制度,我们应当从我国国情本身出发,归纳其本质,寻找出一条适合当代中国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汪智  崔建忠 《商场现代化》2012,(27):120-121
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形态与经济政治的发展蔓延,始终有权利与权力的相伴,有权力制约权利到权力制约权力,再到理论希望出现的最佳状态——权利制约权力。不过任何理论事实的假设提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概念之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此,权力与权利的合理性配置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对权力的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西方哲学家亨廷顿有句名言:“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的行使往往导致利益的分配,因此,在公共生活中,对利益的追逐往  相似文献   

12.
杨小宁 《商》2014,(25):203-204
根据国际透明组织发表的2013年国际清廉指数( CPI)显示,中国排名第80位。长远来看,我国的腐败问题绝对不容乐观。不同的学者从权力制衡,制度设计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腐败的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释腐败现象。本文试图从微观社会学视角出发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微观环境、运行机制以及其巨大危害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有关腐败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权制衡理论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也被很多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分权制衡学说的产生从最根本上是社会生产进步在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衍生的必然结果,同时,该学说也是作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集权统治的一种思想武器而存在.而分权制衡理论在我国的引入和运用,也对促进我国的政治和法治实践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财政分权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背景下,地方官员极易引发腐败行为。从财政透明度和财政分权的研究视角,以省级政府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探讨了财政透明度、财政分权以及两者交互项对腐败的影响,得出:财政分权对地方腐败的产生有正向效应,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腐败有负向影响,随着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财政分权对地方腐败的正向效削弱,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尽管我们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以权力型经济犯罪为主的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省级计委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的廉政机制建设显得尤其必要。因此,进一步深化廉政教育,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强化监督职能,依法行政,置权力于有效的制约之下,是计划部门练好“内功”,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的关键。一、坚持深化政治理论和党风廉政教育机制,从思想上要求计划干部正确对待手中  相似文献   

16.
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主体的腐败动机就会强烈,就容易产生腐败行为,反之,腐败动机则弱小,因此,腐败成本低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腐败成本的低廉性将会导致腐败行为的"前腐后继"。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腐败成本的概念,指出其中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腐败成本较低,致使腐败成了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结合南方电网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内部腐败成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道德成本、查处概率)的措施,通过措施的实施,加大了对腐败的惩治和预防力度,以此筑牢企业反腐防线,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7.
田轶晓 《消费导刊》2014,(3):180-180
行政执法公众参与是权利制约权力,权利与权利互动的良性制度,具有实现权力运行制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民众民主意识等功能。然而,我国行政执法参与制度存在立法过于简单粗糙、具体制度尚付阙如、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诸多弊端。因而,需要采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的公众参与体制与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机制、改革行政执法方式,创新行政执法工具等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结合近年反腐力度的加大,反腐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在反腐方面如何制约公权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新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治上要求权利,生活上要求平等和自由成为时代潮流,反抗君主专制的斗争成为时代特色。面对时代大潮,各派思想新见迭出,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以适应现实需要。这一时期,法学理论界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分权与制衡理论。  相似文献   

20.
四、改革商标确权行政终审制的必要性对行政程序的监督是必要的,“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滥用”,这近乎成为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或真理。因此,在法制社会,人们不断强凋权利的监督和制约,其目的也是防止权利滥用。而纵观各国的立法和实践,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行政程序制约;二是司法制约即司法审查。这两种制约形式是紧密联系着的。行政程序制约是司法制约的前提条件,而司法制约是行政程序制约的保障。虽然行政行为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实际上最完全、最有效的监督方式还当属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