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
刘字濠  曾国屏 《特区经济》2012,(10):243-245
在创新集群思想和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情况,考察和概括了中关村、张江和深圳三个典型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创新集群 高新区未来之愿景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新区需要承担培育创新集群的任务。这是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愿景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指出网络联系对激发高技术创新的非凡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联系构建的实践动因、网络联系的具体内容扣两种主要形成方式,最后指出地方政府构建高新区创新网络联系需把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新公司成立的速率,公司生产力、创新、利润率与增长方面,地理邻近能够产出巨大的正面效应,国家或者区域的竞争优势不仅来基于公司的资源与能力,而且也来自于公司的地理邻近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集群是创新性产业集群,不同于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是企业通过加强本地的投入产出联系以及越来越精确的专业化分工而分别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果和外部范围经济,但由于高技术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需要相关的不同学科、不同产业密集互动,才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创新,因此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更为重视企业的互动合作和知识交流,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并在本地企业高度互动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使集群牢牢根植于本地特殊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环境中[1],从而不断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提高集群和区域的竞争力。这才是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真谛。另一方面,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是有机互动和相互促进的,要想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就必须首先在区内构建起良好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在根植于区域内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网络的创新,将会不断推动创新环境的改善。因此,研究高新区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给我国高新区培育创新网络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最终在区内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轩 《中国高新区》2006,(12):66-69
初冬的襄樊依然绿意盎然。如果想寻找这座历史化名城最具活力和现代感的部分,这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是首选。采访数日,襄樊高新区缤纷夺目的创新成果令记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观视角,从集群创新网络概念出发,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发展的作用,结合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网络结构的系统解释。最后以美国硅谷为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合作联动创新网络体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合与优化创新资源能力不足等困境,高新区应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制度安排,推进创新资源互补与高效对接;建立健全高新区创新网络合作联动一体化机制;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链条,通过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对接增强创新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5日,是绵阳高新区值得大书特书的喜日子。在高新区普明桥以南3.3平方公里平整的工地上,锦旗飘飘,彩球轻舞,绵阳华瑞汽车工程建设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以此为标志,华瑞汽车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华瑞汽车工程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形成6万辆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潍坊国家高新区面对科技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以着力推进研发中心建设为总抓手,整体发力,重点突破,多渠道、全方位加快创新集群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地助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9月22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高新区协会主办,桂林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承办的2011中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桂林国家高新区隆重召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中国高新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以及全国84家国家级高新区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3.
张彭 《中国高新区》2011,(10):43-45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桂林,这座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不仅迎来了高新区成立20周年大庆、第三届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2011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到来更是为其锦上添花,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导向要求,分析了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瓶颈问题,提出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发展路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龚雪  胡兰 《中国高新区》2006,(10):32-36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10月13日在深圳举行的"创新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成都、重庆,六家高新区的主任及香港科技园区总裁齐聚一堂,就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如何发展创新集群,如何从集聚走向集群,如何从低端集聚走向高端集群,如何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目标,以及如何贯彻温家宝总理有关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新区是一个大品牌,高新区已经发展20年了,积累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集聚人才高端创新的地区,到现在已经有83家高新企业,上市公司近800家,研发产业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鹏  罗福周 《改革与战略》2013,(12):117-119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等基本理论,从网络结构的视角,在剖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主体、基础机制,并在知识创新动态性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包括知识找寻与获取、知识传递与扩散、知识引进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四阶段路径模型。以知识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以期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集群成长提供有意义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区》2011,(10):3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弓1领带动作用的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宝鸡高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面对国务院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要求,面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19.
一、国家高新区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根据初步统计,2007年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企业50440家,从业人员611.1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呈现了超过20%的快速增长,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蒙古语意“美丽的牧场”。这里曾经回荡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飞旋着维吾尔族姑娘的舞裙和长辫。如今,在这块风情万种的辽阔大地上,一座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