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市场》2009,(9):124-124
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产业链上进行博弈的三十年,博弈的结果,是中国制造业陷入到一个严重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中的企业缴费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关系使然。通过构建失业保险费征缴中的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以及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完全而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政府应积极探索失业保险缴费制度创新,放大失业保险缴费机制的激励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知识外包流程中的主体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知识接包方与知识发包方的互动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运用博弈分析工具对知识外包战略主体进行分析,构建知识外包主体博弈模型,以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实际为例,认为知识外包能否成功实现,关键取决于重复博弈机制和双方的诚信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极具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纷纷争夺的对象。近几年来,国内石油企业纷纷进行海外石油投资,以求稳定中国的石油供应。因而,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博弈的技术角度出发,以投资母国(即中国)的策略选择为中心,分析博弈三方(即投资母国、投资竞争国和投资东道国)之间的最终博弈均衡,并指出投资母国在各个博弈点应选择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集群信任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组织的高效运作依赖于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谋算型信任是中国高技术企业集群信任治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利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模型,在分析不同条件下集群内企业博弈策略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间合作关系形成的约束条件,并从制约信任机制作用发挥的因素出发,提出提升中国高技术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在促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的同时,引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扭曲,因而厘清各主体关系有助于解决土壤污染整治的现实困境。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其博弈均衡和演化趋势,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罚款数额和监管成本、寻租成本和治理费用、政府奖励和寻租收益是分别影响政府、土壤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稳定策略的关键因素;在各主体博弈中,政府能够以行政管制遏制污染企业违法行为,第三方治理企业严格治理会改变污染企业理性预期,以期共同打造“政府尽责、企业担责和第三方治理主体负责”的理想演化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目前建筑行业中企业和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冲突的现象,提出要利用博弈模型来协调企业内部矛盾、提高企业效率.本文基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深入探讨了项目经理之间、企业和项目经理的博弈以及重复博弈,并提出应建立企业内部项目管理机制,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国工程咨询业的特征,利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中国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合作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相应的博弈支付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合作创新行为的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合作创新成功概率、社会惩罚力度、知识泄露损失、科研人员努力程度的增大,或独自创新成功概率、知识窃取收益的减小,都会促进企业群体向选择坚持合作策略方向演化;合作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违约金并非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跨国直接投资中所涉及的我国政府、外国政府、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我国跨国投资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博弈研究较为广泛和分散,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梳理。依据对外国企业、本国企业、我国政府、外国政府等多个博弈主体的不同划分将博弈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和八小类,同时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博弈和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博弈两种博弈类型,共同组成了十种博弈分类。通过对以上十种博弈类型的详尽分析,不仅对于我国政府制定"引进来"政策和"走出去"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企业制定最优博弈路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地沟油"、"毒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屡屡发生,给中国的消费者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问题反映了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问题与不足。食品生产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强—弱"规制的博弈关系,其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成本收益、外部性成本以及对地方政府的俘获等,有关部门可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结论出发,有针对性地从规制角度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