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林业局发布的《2016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林产品年鉴2014》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快、贸易顺差大、贸易规模大、占世界比重高,是木质林产品贸易世界第一大国,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明显呈现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的加工贸易特征,产品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均高度集中,产品进口市场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也比较集中,进口贸易产品价格上升,出口贸易产品附加值低,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为此,中国应适度控制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规模,打破"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着力提高国内木材资源供给能力,分散进口木材供应渠道,以质量竞争、品牌竞争取代数量竞争、价格竞争,优化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走效益为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运用"钻石体系"定量分析了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四大基本要素以及机会和政府两大辅助要素,找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中"钻石体系"各要素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导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实践,并提出解决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国六类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出口额与出口结构,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一系列指标对我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主要出口区域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增强,除家具、胶合板和纤维板以外,其余木质林产品整体竞争优势不大,为此必须优化出口区域,充分发挥中国木质林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为背景,基于联合国商贸数据库2001~2016年的数据,运用TCI指数及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特征、互补性、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逐年攀升,关系愈加紧密;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整体互补性逐年上升,且在产品结构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差异显著,绝大部分国家与我国贸易潜力较大,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林产品数据,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探究1998—2018年造成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波动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且贸易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总额波动现象受产品结构、市场规模、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国进口结构和国内市场需求是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中俄林产品贸易还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寻找其他进口渠道,减少对俄罗斯供给的依赖,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安全,密切关注两国经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进口贸易策略,促进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稳定性指数分别对2006~2015年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俄木质林产品比较优势存在巨大差异,中俄两国在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形成了双向的产业间互补。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除少数年份有轻微波动外,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主要得益于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的多样化、结构的合理化和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俄两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6~2015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表明: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同为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额有正向影响。两国之间的人口规模、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负面影响。名义汇率和共同边界没有显著性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启示,在继续稳定重点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中亚及欧洲木质林产品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01~2016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以"一带一盟"建设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近年来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双边贸易总额呈波动上涨趋势,通过分析中俄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得出中俄木质林产品互补性较强。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经济规模、人口、森林资源禀赋差异、资源禀赋差异等是影响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潜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年降低,证明双边贸易潜力提升明显。文章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盟"建设的推动作用,扩大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互补性,继续挖掘双边贸易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8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RCEP成员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格局。研究表明:RCEP成员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联系比较紧密且贸易关系日益复杂;RCEP成员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正向着最优的网络形态发展且木质林产品贸易往来趋于平衡;RCEP成员国之间签署、生效和升级自由贸易协定会加强RCEP成员国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截至2018年,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地位已取代日本在RCEP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成为唯一的核心国家。因此,中国一方面要重视RCEP成员国的木质林产品市场,以此为契机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中国木质林产品要依托质量、品牌、技术、管理创新等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提高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实施双循环战略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而获取较高的贸易利得,确保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经济》2021,(3):76-78
东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优先方向和合作的重要伙伴,与我国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林产品双边贸易中占重要位置。在对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客观总结了当前双方林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经济》2021,(2):26-29
木质林产品贸易在中俄商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带一盟"的提出给两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以此为研究背景,客观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推动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结构的调整,同时也给一些新兴市场带去了发展机遇。以中老林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中老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扩大中老林产品贸易规模,降低传统市场依赖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林产品比较优势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示性相对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的林产品比较优势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整体林产品比较优势的演变较为稳定,呈现收敛趋势;资源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较高,以向弱比较优势演变为主;劳动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最高,以比较优势减弱的趋势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林产品比较优势演变程度最低,以比较优势增强的趋势为主。中国劳动密集型林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资源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林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整体林产品比较优势呈现增强趋势。因此,中国提出培育林产品比较优势;提高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林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5个主要木质林产品大国(地区)2003~2007年的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净出口7个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排在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之后;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全球林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俄罗斯和中国等新的贸易大国的出现,木材制成品贸易量的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问题的争论使得当前林产品国际贸易呈现新的特征。同时,诸多贸易争端和问题,如非法木材贸易,森林认证,区内加工增值,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和林产品检疫等等,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国际社会的讨论。回顾近几年来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讨论由此引发的一些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2020,(2):51-53,88
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名提出了有关碳关税的政策,但是结合碳关税的相关政策内容来看,其动机是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以便保证自身高能耗产品在国际的地位。我国身为纸制品出口贸易大国,一旦实行碳关税政策,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纸制品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木质家具、单板、人造板、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原木、其他原材、锯材等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软木及回收纸等木质林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均不强。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双方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美双方公布的贸易清单几乎涵盖两国双边贸易所有产品,这一决策可能会使中国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本文获取了中美分三次发布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对加征关税产品占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份额进行核算,并使用贸易强度指数、基尼-赫希曼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