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入点,考察了政府背景大客户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政府背景大客户的公司,政府背景大客户公司在疫情冲击下拥有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且这一现象在受新冠疫情冲击越严重地区、政府背景大客户订单持续时间越长及第一大客户为政府背景大客户时表现得更明显。通过改变事件研究窗口、更换事件日、变化政府背景大客户度量及自选择问题检验等稳健性分析证实上述研究结论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其次,我们对政府背景大客户提升公司价值的路径进行了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政府背景大客户公司有着更高的销售收入、更低的应收账款坏账率、更宽松的商业信用、更低的银行贷款利率及更稳定的企业员工队伍。最后,我们研究发现,新冠疫情下政府背景大客户公司有着更优的经营绩效,且其长期股票回报率也更高。本文研究丰富了政府背景大客户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在调控经济、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综合考虑各种手段并择优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费用支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政府费用的支出成效,我国政府费用支出审计成为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对构建科学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费用支出进行绩效审计既可以加强对政府费用支出行为的约束,同时也可以通过关注政府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及时处理问题,最终提升政府财政职能的管理水平。本研究首先阐述了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内涵,接下来根据我国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完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策略建议,旨在提升政府费用支出的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整个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雯秀 《会计师》2022,(2):69-71
本文以政府审计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特征、表现形式进行论述,然后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视角出发分析政府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审计主体、客体、审计环境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2至2021年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并从诉讼风险角度探究了内部控制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异常审计费用越低,并且该关系在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更为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诉讼风险在内部控制与异常审计费用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企业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能够降低诉讼风险,还有助于降低审计人员对风险的感知。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风险和审计师-客户关系以及行业监管水平三个维度研究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风险、审计费用、行业监管水平、公司规模以及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占比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审计任期和公司盈利能力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  相似文献   

7.
审计界一直在关注审计风险问题,但关注较多的是社会审计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讨论得不多。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政府审计的目标从查处问题到对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进行评价,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舞弊问题.政府审计的审计风险将不容忽视,而且无法回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审计师对研发操纵企业收取的审计费用更低。进一步地,机制检验表明,研发操纵企业的审计风险较高,但审计师不仅未提高审计努力程度,还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这一表象影响降低了审计费用。基于信息操纵的“组合拳”检验表明,研发操纵企业的年报语调更积极,且这种积极语调加强了研发操纵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关系。基于行业专长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研发操纵企业收取的审计费用更高,说明行业专长有助于提高审计师识别研发操纵的能力。研究丰富了研发操纵和审计定价的相关文献,为掌握研发操纵规律、优化对研发信息的审计监督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审计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而审计公告体制的实施,使政府风险变得更加明显,并增大了审计风险。社会审计的风险系统无法引导政府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政府审计要建设自身的风险应对体系,从而制约政府审计的实践过程以及审计执法活动。本文将对审计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审计风险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将简述审计公告体制下的政府审计风险的特点;第二部分将探讨规避政府审计风险的措施;第三部分为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2005年以来发生的14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例,通过大样本的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显著提高;但分组研究发现,只在小客户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审计收费有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大客户市场上,之所以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无显著的影响,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后尽管议价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规模效率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的36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以考察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实证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活跃性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委员会降低外部审计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审计收费制度及收费现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审计收费问题已逐渐成为审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本在相关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审计收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西方审计收费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改进我国审计收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03-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量当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期间存在审计费用溢价现象,然而更多的收费却伴随着审计质量的下降。研究结论对于在市场危机环境下进行审计风险管控和审计市场的规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计费用的特征及其分析——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以及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股权性质、盈利情况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具有显的影响。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审计费用拖欠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者是异质的,不同管理者有着差异化构建控制环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这可能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但现有审计收费文献忽略了管理者及其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一段时期在两家上市公司至少有两年工作经历的管理者,构造了管理者—公司配对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对审计收费有着经济和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管理者能力为研究对象,分析管理者影响审计收费的途径,发现公司管理者能力越强,其支付的审计费用越低。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低以及企业风险低的上市公司中。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审计定价理论和管理者能力研究内容,而且对于规范审计收费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计收费是对事务所的审计师团队努力的回报,而审计师团队有多种不同重要程度的属性,因此有必要把会计事务所作为一个拥有多个属性重要性的系统,具体考察其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具体考察了会计事务所的属性重要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事务所中的CPA的教育结构、CPA的经验(年龄)结构和事务所综合规模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事务所其他属性与审计收费未发现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监管趋于更加严格,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也越来越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最大可能地降低损失,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议题。本文对2001至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展开研究后发现:作为一种风险控制策略,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收费;但稳健性发挥作用受到法律环境和诉讼风险的影响,仅对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企业起到了显著作用。较高审计收费的风险控制策略与强制客户保持一定稳健性的风险控制策略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多多少少话收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行为确立与否的标志就是收费或收费未遂.审计收费通常以小时费率和项目耗费时间为基础,其公式为:业务收费=∑(不同级别业务人员的小时费率×相应人员项目用时).  相似文献   

20.
Australian credit unions (CUs) have introduced new fee generating activities, increased transaction fees on existing products, and diversified into residential mortgages. Using DeYoung and Roland’s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and other risk measures we find that more diversified CUs have lower risk and return. CUs that increase the revenue share of transaction fees (matched by a lower share of personal loan interest) increase risk and reduce returns while those that increase residential lending revenues reduce both risk and return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scale related economies with risk decreasing and returns increasing with CU size.JEL classification: G21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is pap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AP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