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宣传部经理康文以前是一名普通 员工,后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 为宣传部经理,他手下的员工,都是以 前工作过的同事,因此他与他们保持 着一种哥们儿关系。但最近员工晓伟 为私事耽搁了工作进度,康文以上司 的身份批评了他一顿。 今天他刚接近办公室,就听到晓 伟在抱怨:“真不知道经理这些天是怎 么了。前天下班时,他还和我们一块儿 出去吃饭,像以前一样有说有笑的。可 昨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把我训了 一通,说我工作进展缓慢。一会儿把我 当朋友,一会儿又要做我的老板。没想 …  相似文献   

2.
推销有术     
百货公司经理核查新到的售货员的工作情况时问道:“你今天有几个顾客?”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的货呢?”售货员回答:“五万八千多美元。”经理大为惊奇,要他详细解释。售货员说道:“我先卖给那男人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也卖了那只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经理喜出望外,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能向他推销那么多东西?”售货员答道“:不,其实是他老婆偏头疼,他来为她买…  相似文献   

3.
近日去参加某公司的部庆活动,在心得分享的环节,这个部门的经理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路曲心直”的感悟,所谓路曲心直,是说尽管你的创业之路有九道弯,但心中只认定个目标,那就是成功。但话术的应用有时恰怡相反,应叫“心直口曲”、有些话如果直说出来,会使对方难过,感觉不舒服,这时候我们不妨绕它一个弯。  相似文献   

4.
张东进入公司三年来,凭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执行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他对待新老员工真诚热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是公认的“好人”、“能人”,也是老板认为的忠诚度高、稳定性好的人才。然而,最近他突然提出离职,让经理很“伤心”,有关他离职的话题都成为了大家聊天不能触碰的“雷区”……  相似文献   

5.
名刊速览     
因为太出色被雇佣?HRMagazine2004年10月号迈克·吉尼博斯是一个懂技术的管理者,三年前,他离开了他的前任雇主,因为他觉得他的价值不止公司给的那个数。他要找到更受尊敬的职位,两次跳槽之后,他成为现在公司的副总裁。“如果你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一个你渴望达到的目标,你就很容易不开心和不满足。”吉尼博斯说。从吉尼博斯的经历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力超出雇主岗位要求的经理,如果工作不能给他们挑战,他们很快就会跳槽。果真如此吗?专家建议,现在是时候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被我们称做超能力的经理们了。超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平客 《乡镇论坛》2009,(27):15-15
“看,那就是朋克!”李雪荣坐在指挥车里,指着窗外两位年轻人的冲天鸡冠头,兴奋地对记者说。李雪荣是中共张北县委书记,他所管辖的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8月9日傍晚,在张北县城外的一块1500亩的草地上,为期三天的“张北草原音乐节”进行到了最后一天。一年前,李雪荣和他的同事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朋克,也没想到他们有一天会用摇滚来推动一个贫困县的脱贫,甚至致富。  相似文献   

7.
“对‘改革’进行改革”,说起来有些拗口,但其实很简单: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主要是以提高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比如国企改革,从一开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到如今的“管理层收购(即所谓MBO)”,着眼点都是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新改革观”就不能再这样简单地唯“效率”马首是瞻,而应该把“公平”作为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买笔     
一回,托一住同事为我买圆珠笔,再三再四地嘱咐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的,暗暗沉沉,肃肃杀杀千万别忘记啊,门支,不要黑的!”次日,同事将那一打笔交给我,一看,差点昏厥:12支,全黑的!责他、怪他,他振振部司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的、黑的,我脑子里面就只有黑色这个词儿,印象太深了,所以,踏进店里,一心一意便去找黑色的来买言之成理,我哑口无言。当时,我如果言简意赅地说:“请为我买门支笔,全要蓝色的_’加信朋友便不会错买了一这件趣事,对我而言,是个宝贵的教训从此以后,无论说话、撰文,总是直入核…  相似文献   

9.
有位年轻人到奔驰公司要买一辆轿车,看完阵列厅里的100多辆各种车后,竟没有一辆中意。他表示想要一辆灰底黑边的车。销售员告诉他,本公司没有这种车。公司老板得到情况后十分生气,对销售员说:“像你这样做生意只能让公司关门歇业。”老板设法找到那个年轻人,告诉他两天后来取车。两天后,年轻人看到了他想要的灰底黑边车,但还是不满意,说这车不是他要的规格,经验丰富的销售部经理耐心地问:“先生要什么规格的,我们一定满足您的要求。”三天后,年轻人高兴地看到他想要的规格、型号、式样的车。可是他试开了一圈后,对销售部经理说:“要是能给汽车安装个收音机就好了。”当时,汽车收音机刚刚问世,大多数人认为汽车安装收音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但销售部经理犹豫了片刻仍对年轻人说:“先生下午来可以吗?”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电脑的威慑一位推销员卖了一部电脑给一家出版公司。几个月后,他满怀信心地再去那公司拜访,却看到电脑原封未动,心中感到十分惊奇。便问道:“是有什么不对吗?”“一点也没有,”总编辑说,“产量增加,效率提高!”“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天早晨,我警告职员说,假如你们不刻苦工作,加倍努力,那部机器就会取代你们!”说出是哪两个人一天,某公司的一位老职员鼓足勇气,走入经理办公室:“先生,我在这十多年里,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却只拿一个人的工资。我请求加薪。”经理说:“很好,我可以为你加薪,但有一个条件,请说出来你为哪两个人多干了活,我先将…  相似文献   

11.
在保险业务员刚刚入行的时候,主管、同事会告诉你保险行业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趋利避害”,也就是讲解可能吸引客户的条款。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在展业的时候总不能对客户说保险对他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这种“趋利避害”的做法并非是推销保险的万全之策,留下的后遗症将让保险代理人在客户心中的诚信度大打折扣。本期“拍案叫绝”栏目让我们听听某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的陈书珍讲述他的经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旨在说明领导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引作用,或者说业务做不好可能和公司主要领导有直接关系!那么如果将是好将,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兵都是些老弱病残,或者被洗脑了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思维无法自拔而根本不会接受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3.
夜访叶茂中     
叶茂中这家伙总是南征北战、神出鬼没。他来长春,说来就来了,事先也不打个招呼。都晚上10点了,接到他的电话,我急急去见他,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若不是第二天上午他还要赶航班,说不定我们会聊个通宵。可以说,叶茂中是《企业研究》的老朋友了,也是我们长期追踪的人物之一。在中国策划界,叶茂中既有名气,又有口碑。可他总是很低调,他说啥时阴天下雨他不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还是知道的。他骨子里当然不乏傲气,那无疑是一种有所“担待”的精神外显;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善下者为江河”的那种涵容。他常对人讲:“策划这条…  相似文献   

14.
找个好老板     
老总:“你很不错,但很遗憾,我们只要男的。”阿瑜机智地说:“在必要的时候,你们完全可以把我当男的。”老总哈哈大笑,结果阿瑜得到了这份工作。如果不是老板自己出马,你就看看他的手下是不是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待人诚恳——若是相反,那你就可以主动结束见工了。  相似文献   

15.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16.
聊天经理     
湖南株洲自来水公司的于经理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与职工聊天。他常说,聊天是干部与职工沟通的一种最好形式。职工们送他一个雅号—-“聊天经理”。一天下班后,几个职工聚在一起摆开了“龙门阵”,正巧路过的于经理也凑上来说:“我也来算一份”。其中一位职工很不给面子,对于经理说:“屁股有贵贱、咱们也坐不到一块呀。”他觉得,经他这么一说,经理会扭头就走。谁知话音没落,于经理已经席地而坐了。旁边的另一位职工也语中带刺地说:“你想的是‘一汛碧水沁万家’,我想的是句两白干暖心头’,还有房子、儿子、票子,摆起来就不怕抬…  相似文献   

17.
似是而非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喝完米粥,他拒绝付钱。店家问及缘由,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店家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没喝我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那人早溜了。生活中常有这种事发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为了鼓励人们多开车,少运动,曾经说:“运动是没用的。如果你是个健康的人,就不需要运动;如果你生了病,就更不能运动了。”英美烟草公司为了证明吸烟不影响人的健康,组织了数十位化学家和医学…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文化》2010,(11):58-61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曾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品牌,我要见见他。”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9.
刘岩  曲琳 《潮商》2011,(5):52-54
他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一样,十几岁就从家乡出来闯世界,但他控制的渠道数量远远多于“国美电器”;他卖的是单价极低的文具,但年营业额近20亿元,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他手下只有60人的渠道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20.
“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点燃一支烟,悠闲地陷在沙发里,沈浩波如此形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我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资源”,“谁要我为他打仗我就为他往前冲,但他们需要跟我预约。”沈浩波说的“他们”是磨铁公司的同事,虽然沈觉得自己很适合看选题,但他已三年不看了。不过这个老总倒是经常帮编辑联系名家、作者,维护、整合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