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国际新闻     
《改革与开放》2014,(19):100-100
欧洲货币宽松紧锣密鼓欧元创22个月新低受欧洲央行降息和负利率政策的影响,加之市场对该行未来实施全面量化宽松(QE)政策的预期升温,24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年多以来首次跌破1.28,跌至22个月来的新低。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欧元对美元累计贬值6.6%,创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最差季度表现。由于市场对欧洲央行扩大量化宽松措施预期升温,多家机构看空欧元未来走势,预计今年内欧元对美元汇率将进一步下跌。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04,(2):76-77
由于市场持续忧心美国低利率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及总统大选前夕美国当局似偏好弱势美元,加以经济成长相对强劲未必能支撑美元走强,瑞银投资银行预期,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并决定将未来12个月欧元兑美元汇率预测目标由先前的1.32调升至1.40。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3年以来,美元对一些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贬值,特别是对欧元连续贬值。1月2日,1欧元兑换1.0361美元。到6月12日,1欧元兑换1.1767美元。这意味着美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贬值了12%。另外,美元对英镑、加元、日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贬值。被认为是“亚洲硬通货”的人民币,在美元贬值所带来的连琐反应后,人民币是“守身如玉”还是“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欧盟13国和G7国财长会议,中欧经济对话,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以及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均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增强汇率灵活性,并表示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压力。源于自20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0.46%,而人民币兑欧元贬值幅度达6、85%,对英镑、加元、澳币也有所贬值,兑日元升值0.51%。加之因受美国次级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促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2007年12月11日,再次下调至4.25%,显示尽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强调“强势美元”,但实际状况却是“弱势美元”。美元处于全面贬值效应下,造成资金流向经济增长看好非美元货币,目前相对美元而言,欧元、英镑、加元、澳币、日元等货币都处于升值状态。  相似文献   

5.
【台湾《新新闻》8月27日】今年上半年人民币继续对美园升值,而对欧元、口元则贬值。人民币对美园汇率中问价为6.8591元兑换1美元,比去年底贬值6.5%;而对欧元,日元汇率分别比去年底贬值1.51%和0.63%。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汇率继续走低、全球股市继续走高、黄金市场大幅走高和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新特点:一是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美元持续走低的新态势。截至2007年12月20日,欧元兑美元为1.4347美元,比上年末的1.3214美元,美元贬值7.9%;1美元换日元为113.151日元,比上年末的119.2日元,日元贬值5.1%;英磅兑美元为1.989美元,比上年末的1.9593美元,美元升值1.5%。美元汇率持续走低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并损害了持有美元资产国家的利益。二是全球股市(除东京股指外)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走高。截至2007年12月20日,道琼斯股指达到13207.27点,比上年末的12520点上涨5.5%;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达6326.4点,比上年末的6220.8点上涨1.7%;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西方货币的比价均呈持续下跌之势,仅去年相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加权平均值就跌了14%,其中对欧元的比价在12个月内下跌22%,跌幅之大令人关注。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执行8年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国在美元政策上的变化主要是出于经济复苏的需要,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从短期来看,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8.
翰宁 《环球财经》2003,(7):53-54
因此,总体看来,并不是欧元区的“强壮”,而是美国经济的“虚弱”和美国政府的默许态度,支撑了欧元对美元汇率近期的迅速走高。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将于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在过去一个月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出多种说法,仿佛在跟全球投资者“捉迷藏”。6月19日,伯南克告诉市场,虽然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可能今年稍晚开始放缓QE,明年年中可能结束QE。这是美联储第一次透露出清晰的时间表,全球市场随之巨幅震荡。7月11日,伯南克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讲话中转了口风,以“可预见的未来都需要高度宽松的政策”的表述安抚市场。  相似文献   

10.
赵佳宇 《魅力中国》2013,(31):297-297
2012年9月,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中国作为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和美元国债最多的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时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国内商品物价上涨这一趋势,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近几年世界货币体系中最令人瞩目的事情是美元贬值。在短短的几年里,美元对欧元的比值,从2000年12月27日的1美元兑1.19欧元,下跌到2004年12月31日的1美元兑0.738欧元,贬值幅度达到38.1%。差不多同时,美元对日元贬值了24.3%。尽管近期美元略有回升,但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对全球经济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担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欧洲领袖最好思考问题的真正根源:美国,以及美元的“过度贬值”。这是欧洲敦促中国货币升值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给欧盟领袖的不客气信息。 尽管有报道说中国会在下月调整或重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但温家宝表示人民币自2005年年中对美元升值11.7%,但对欧元贬值8%,对这样一个事实他无能为力。他认为,除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美元持续贬值是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悖论式霸权     
自去年11月美联储推出第_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以来,美国经济并没有预计的那样实现复蒜。荚吲商务部公却一季度GDP增速预计为1.9%,实际则为0.4%。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实际为1.3%,低于市场预期的1.7%。市场小断传闻QE3的推出,以刺激美国经济走卅衰退。  相似文献   

14.
量化宽松Ⅱ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阐明了美联储提出量化宽松Ⅱ(QE2)的现实背景和政策思想渊源,分析了QE2的经济后果以及中国面临的政策挑战。如果QE2引起的流动性增加主要在美国国内被消化,那么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有可能使美国重演2002-2007年的泡沫生成和破裂周期;如果QE2引起的流动性大量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那么后者有可能再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金融动荡。而无论何种可能性发生,QE2都将导致美元贬值。面对QE2冲击,中国应该实施的政策安排包括:加快人民币名义升值、实施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和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开始从高位滑落,至2003年年底跌幅更是接近25%,2004年上半年,美元汇率止跌回升,但近期仍有延续下跌趋势的迹象。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美元贬值做出了一致的判断,同时预测未来2-3年美元至少再贬值20%,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其货币贬值必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张捷 《环球财经》2011,(9):86-88
8月5日标普率先调降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百年来美国第一次被赶出“3A俱乐部”,即便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没有失去最高主权信用评级。评级一出,全球股市大跌,对于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是否推出的争论更加热烈。综合各种信息分析,笔者认为美国暂时不会推出QE3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1月3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2。这是继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美国欲再次以其他国家的美元资产为人质,让全世界为其债务买单。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并采取合适的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格局在持续动荡中加速变化,随着2014年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程序,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正在发生转向,从而使全球步入“后QE时代”,而这也标志着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新的金融大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台湾经济持续恶化,景气低迷,出口大幅衰退,导致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2月20日,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经过连续12个交易日贬值后,以34.808元62元兑1美元作收,创近6年新低。仅在一周内,汇率贬值幅度就达2.18%.总计今年以来,新台币已贬值5.90%。而在去年,新台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达1.27%,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张茉楠 《中国报道》2012,(11):44-45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都要缓慢得多。时隔两年之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第三次踏上了量化宽松之路(QE3)。短期内,QE3会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市场产生良好预期和提振作用,但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将所面临的压力转移给世界,其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