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出     
话剧《守岁》时间:2013.01.29—01.31地点:北京保利剧院《守岁》之后,这一年才算没有白活……影视明星江珊重返话剧舞台之力作,电影风声》导演高群书跨界监制,台湾著名导演李宗熹呕心作品。(演出信息由大麦网提供)  相似文献   

2.
去年,自从我一钻进人民文化俱乐部的话剧演出现场,我的魂儿就被话剧勾走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话剧演出,几乎是场场不落:《杜拉拉》、《武林外传》、《罗蜜欧与祝英台》、《21克拉》、《钱多多嫁人记》、《天堂隔壁是疯我院》,还有本土艺隆公司打造的小剧场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她的马文才》、《交叉跑动》……托大连话剧热的福,一年下来,我真是过足了话剧的瘾。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发展》2012,(6):69-69
简介:《守岁》是著名畅销书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郭文斌最新的一部散文作品结集,文风干净、温暖和纯粹。其中收入的《永远的堡子》《点灯时分》等作品分获全国级奖项和入选《百年中国经典散文》,而最新创作的《守岁》《清明不是节日》《静是一种回家的方式》等篇从岁月、大年、时间等意象解读生命,承载了作者对岁月的守望,表达了对生命净土的渴望。道出的是守是感恩、守是幸福及祝愿人生旅途吉祥如意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林鹰 《环球财经》2011,(9):124-124
方旭说,自己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原著”。 这基本所言非虚。《我这一辈子》这部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中篇小说,曾被以电影(1950年,石挥导演、杨柳青编剧)、电视剧(2002年,张国立导演、马军骧编剧)、话剧(2006年,李六乙导演)等形式演绎。  相似文献   

5.
今年,中国话剧百年华诞,让话剧这种平日里不太引人瞩目的艺术成了大热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话剧展演和研讨、表彰大会,几十台话剧进京演出,颇为隆重;上海在6月以话剧《兄弟》为开场第一炮,接着上演了《日出》、《红与黑》、《鲁迅rar》,《记忆漂流》、《双城冬季》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本色王全安     
《走向世界》2010,(9):94-95
从1999年正式做导演开始,王全安至今只执导过五部作品,分别是《月蚀》、《惊蛰》、《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和《团圆》。但是,这五部作品获得的奖项却令大部分华语电影导演难以望其项背:《月蚀》获得了2000年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2000年第4届法国杜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重大文艺演出从今年3月份开始,持续到9月份结束。期间,选自全国各地的演出团体聚集北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表演138场各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目,其中包括京剧《杨门女将》、川剧《金子》、木偶戏《钦差大臣》和话剧《商鞅》等。  相似文献   

8.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辉煌声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是周恩来慧眼拯救了这部优秀话剧。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我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但如果真要把这些人物、冲突改掉或淡化,《霓》剧就决不可能成为后来那样…  相似文献   

9.
话剧回归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1,(11):46-49
舶来艺术的中国之路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至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作为一种西方戏剧的艺术形式,话剧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引进中国。话剧发展的100多年间,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1,(5):57-57
《青蜂侠》 导演:米歇尔·冈瑞  相似文献   

11.
刘超 《走向世界》2016,(5):110-111
March3月曹禺经典话剧三部曲演出时间:3月3日、5日、6日曹禺经典话剧三部曲《原野》、《雷雨》、《日出》将作为此次城市话剧季的开幕演出,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那么成熟的标志之一,则是出现了曹禺和他的戏剧。此次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三部经典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作为城市话剧季的开幕演出,也是对中国话剧界的致敬之意。  相似文献   

12.
话剧《生死场》挺火,凑趣看了,排得不错,因很少看舞台剧,不得要领,说不错也只是总的印象。台词仅记下两句,一句是:“日本人是哪村的?”很传神,也好玩。  相似文献   

13.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7):39-39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首邓丽君翻唱的《何日君再来》早已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而它的曲作者,正是铜梁人刘雪庵。1905年11月,刘雪庵出生在铜梁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生前跟他讲岳飞传,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祖国,爱民族,成了他一生的主旋律。刘雪庵坎坷的一生中,创作了《踏雪寻梅》、《长城谣》等脍炙人口的好歌。抗战时期,他还曾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曲,自己掏钱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  相似文献   

14.
山石 《今日重庆》2004,(5):64-67
以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而成的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自去年九月首演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国务院三建委副主任、三峡办主任蒲海清说:“《移民金大花》是出好戏,充分反映了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2006,(3):87-87
每年一度的“相约北京”艺术节即将于今年5月形式启动,除了梁家辉主演的话剧《倾城之恋》将是本届艺术节重头戏之外,来自法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的艺术家也将带来三部不同类型的话剧作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娱乐圈出现了令人深思的倾向。曾拍过《黄土地》的陈凯歌、曾拍过《秋菊打官司》的张艺谋和曾拍过《天下无贼》的冯小刚,不约而同集体转型古装商业大片。但历史好像在有意和人开玩笑,主动迎合西方观众胃口的大片并未得到西方人青睐,而贾彰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却在威尼斯电影节捧回了金狮奖。这样的结果似乎在提醒人们.西方人更关注中国当代平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满曦 《走向世界》2011,(3):74-75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一提及济南,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定是那碧水澹然的72泉和柳絮飘飞的大明湖。《水经》有云:泺水之西曾有寺,两面侧湖,独成净水。  相似文献   

18.
《酗酒者莫非》是一部长约五小时的中国现代话剧,该剧使用主人公莫非死后的灵魂"时空穿越"的形式,向观众阐释了他人生悲剧发生的心理过程。导演以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的小说为蓝本,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以西方人所理解的史铁生,重新演绎了莫非的一生。在这部现代话剧中,导演并没有批判酗酒者,反而站在酗酒者的角度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离。以话剧《酗酒者莫非》为基础,综合作家史铁生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对孤独人生的思考,揭示导演在话剧中所要表达的隐含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林章 《魅力中国》2010,(1):121-121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在散文创作上同样别具一格。其《想北平》一文,粗粗读之,似乎纯粹思念北平,无关时局;但若能结合写作背景,仍能读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患!笔者试着结合文本,从这一角度探究、解读,力求真正理解《想北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解读著名电影导演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剖析了他的导演艺术。认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艺术主要体现在:一是与梦想同步的叙事结构;二是感同身受的记忆符号;三是举重若轻的青春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