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众对官员财产公开普遍、强烈期待的现实语境下,陕西省这一规定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申报对象范围较小,二是规定强调“申报”,并非“公开”. 实际上,我国早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但是由于申报只是在内部进行,并不向社会、群众公开,就连问题官员也无所畏惧.尤其是申报内容是真是假、全面不全面,也没人来核查,官员只要把相关表格填写完整上交,就算过关了. 毫无疑问,如果止步于官员财产申报,无法实现信息公开,那只是耽误了官员一点“填表时间”而已,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收不到实质性效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假的,群众能辨别出来,漏的、冒的,群众都能“补齐”.官员财产公开,让群众监督,符合民意,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际惯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方面,官员申报了没有.只要没有申报,就是违反规定;另一方面,官员有没有隐瞒财产,特别是隐瞒了来源不正当不合法的财产.如果有,就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基于官员财产公开“时间上不可能马上、空间上不可能全部”铺开的现实,笔者赞同一些反腐专家学者对陕西从“不申报不提拔”入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积极评价.这种做法具有现实的破冰意义和积极作用,不仅表明财产申报不再成为官员们尘封的档案,而且给有意升迁的官员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不申报不提拔”今后将成为常态.这种改革可复制、易推广,大大强化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刚性,将有效防止“边腐边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官员财产公开议题当此新年之际,借助各地"两会"平台生气盎然,不少官员公开表态,如有要求,愿意公开财产。民众殷殷期待,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开业已集聚起巨大的制度需求,但倒逼下的新形势是,"要不要公开"不再成为存疑的问题,而什么时候公开,怎么样公开,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09,(5):94-94
在日前结束的“两会”上,有某省级高官在被问到官员财产申报时,反问记者“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开财产”,此问引发众多民众积极响应。在此之后,俄罗斯颁布《反腐败法》,把公开财产的范围扩大到公职人员的配偶、子女。为敦促公职人员,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决定带头,为官员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5.
何仁军 《中国西部》2008,(4):100-100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再次就官员财产公示进行了荐言。大家都知道,社会各界要求官员财产公示呐喊已经多年,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不是代表自身利益的官员们保持沉默,就是用种种理由回避,说公开有难度等等。于是官员财产公示始终处于民众“期待”之中。  相似文献   

6.
10月19日,澳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财产公开,囊括了政坛至澳门版“事业单位” “国企”等约400名公职人员.由于仅公布不动产数目、公司股份,财产公开数据库焦点是房产.特首崔世安共有3套房、3个车位.主要官员中审计长何永安房产最多,共7套;最“穷”是海关关长徐礼恒,报称无房产.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5日,《长沙晚报》发表《官员财产公开的示范需要掌声》一文立刻引起广泛反响。“新年第一天,新疆阿勒泰地区5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填报的个人财产申报表,如期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官员财产公开的呼声早已有之,但真正实现却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这令人感叹。当然,阿勒泰地区55名县(处)级领导财产公开不是很完善,也不是全方位公开,但毕竞走出了最为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任重远 《发展》2013,(2):21-21,35
有“阳光法案”之称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被普遍视为反腐利器。目前,中国也在试点和研究相关立法,并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实施了一套类似的“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对“阳光法案”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09,(5):84-85
2009年初,一个因为遥远而很少被人提及的城市——阿勒泰却频频出现在全国的报纸和电视中,而和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是“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表公示”,这被称之为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上的破冰之举,而由阿尔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和预防腐败办公室制定的总共8章23个条款的《规定》,也被人誉为中国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0.
明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将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官员的“财产申报结果”。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反对者七成,无所谓者两成,坚决支持者一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实名、人大代表述职与官员财产申报表面看来是并不相干的三件事.实则却有共同的特性。既然官员对财产申报有难言之隐,人大代表述职又面露难色,又何以强求互联网实名?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逐渐剥逝而去,既然要网民“露”,网友都能“露”。人大代表何以就有述职之苦,官员财产就不能“露”?  相似文献   

12.
8月底,国内一则关于官员财产申报的新闻搅动了舆论的神经: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政府建立"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晒出600个正科级干部包括住房、个人收入和配偶子女工作就业情况在内的个人信息。该勤廉评价系统是一个完全对外公开的网站,全国网民都可以看到。被国外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在中国落地,被认  相似文献   

13.
8月底,国内一则关于官员财产申报的新闻搅动了舆论的神经: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政府建立“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晒出600个正科级干部包括住房、个人收入和配偶子女工作就业情况在内的个人信息。该勤廉评价系统是一个完全对外公开的网站,全国网民都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4.
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中纪委正在论证官员财产公示”的消息,仍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海量新闻报道中,被各大媒体纷纷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中纪委副书记何勇表示.中纪委正在想办法制定官员财产公示的有关条例或者规定;新疆阿勒泰的试点经验,将是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官员权力的运用,监督权力、预防腐败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基于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本文着重探讨xz市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官员权力的运用,监督权力、预防腐败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基于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本文着重探讨xz市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发展》2013,(3):14-14
1"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广东省人大代表、广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鹏智谈官员财产公开时说。2"咱们是不是避风头,让这个事情归于平静,既然已经大面积地曝出来了,胜利果实已经有了,何必与这些利益集团争一时长短。"  相似文献   

18.
沈小平 《宁波通讯》2005,(11):60-60
近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成为官场生态中一大热点。一声道歉、表明了政府官员们已经从思想和态度上充分认知了公仆的服务意识,确立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9.
浙江慈溪市开始推行干部廉政情况公示制度,该市大部分副局级和局级官员的家庭财产、亲属从业等情况,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2月5日央视《东方时空》)慈溪市推行的官员廉情公示制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年初开始推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如  相似文献   

20.
李少鹏 《走向世界》2014,(33):74-75
美国是建立行政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在反贪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