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转变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国家,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有很大距离。下一步应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取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推进。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改革,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国有经济改革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体改办主任王岐山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垄断行业改革还处于严重滞后状态。但他认为这种滞后状态不久将被打破。他透露,中国将把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作为未来5年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王岐山认为,垄断行业改革的严重滞后,不仅妨碍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基础设施、公用服务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王岐山阐述了这项重大改革的方向、原则、范围和改革方式。从改革方向上看,将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行。其核心是推进政企分…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最近在2005年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们要集中力量推进以下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农村金融市场体制,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5.
春节刚过,中国经济学者在50人论坛上发出强大的声音:建立独立的、专司改革设计的中央高层部门,并借以突破固有利益格局,实质性推进中国改革。此意首发依然源自吴敬琏先生,张维迎、曹远征、郑新立等均提出应建立改革委员会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吴敬琏提出,总体方案应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形成,呼吁尽快建立工作班子,研究制定总体改革方案。不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认为,保护产权才是改革的重点路径。"如大家所说建立强大的领导班  相似文献   

6.
国际     
《中国经贸》2009,(21):14-17
IMF希望中国继续推进汇率机制改革 据中国国有媒体新华社10月27日报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副总裁加藤隆俊表示,希望中国继续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加藤隆俊称,IMF认为中国在改革汇率管理和其他市场基础建设方面已取得进步,如国内股市进一步发展等。报导称,加藤隆俊希望中国未来继续推进这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而宏观调控也在不断深入,进入2005年以来,先是在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再次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建立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再生水价格;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建立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竟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定价的机制;适时推进石油价格改革,建立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扩大市场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观点撷英     
《开放潮》2000,(12)
董辅■:发展经济唯有改革专程到沪参加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的著名经济学家董辅■认为,唯有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是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钥匙。董辅■认为,人们对改革成就的评价,总的说来是一致的,即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的分歧主要是对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认定上。董辅■说,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不为过。但应看到,距离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微观基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完成。就市场本身而言,建立全国统一、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还有待努力。政府机构改革尚需继续,其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全部到位。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分析说,虽然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后续改革的难度仍很大。主要表现在仍有一些观念障碍。从以往改革看,每实施一步重大改革措施,都包含着观念的突破,而每一次重大改革后又必定有观念的新突破。曾培炎:明年积极推进消费体制改革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表示,明年将采取各种措施,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推进消费休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曾培炎说,将继续清理和取消在用电、买房、购车和通信等方面抑制消费的规定。鼓励计算机、轿车进人家庭...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在全国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林业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实践,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在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财政长效支农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汪章海 《宁波经济》2001,(12):28-30
必须从根本上认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消除各种疑虑,为推进两项制度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杨启先日前指出,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艰巨和复杂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平衡,即:在市场建设方面,商品市场建立较快,要素市场的建立较慢;在企业改革发展方面,非国有企业的进展较快,国有企业则较慢;在宏观体制方面,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进程较快,而宏观管理体系、特别是政府职能改革较慢;在分配方面,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推进较快,再分配包括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推进较慢。这四种不平衡导致经济运行中往往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在客观上引发诸多矛盾、漏洞甚至冲突。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因此一些难度较大的改革势必被推到后面,而要真正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难点最终非突破不可。因此可以说,目前改革的难点就在于,要素市场的规范发展,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政府职能的加速转换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关专家认为,以上所说的“四快”、“四慢”,总结起来就是“立新较快,破旧较慢”。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体经济》2004,(6):46-47
就国企改革方向问题,国资委最近撰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方向,重要的企业由国有资本控股。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这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建立市场化配置经营管理的机制,不利于维护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方向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武晓红 《发展》2008,(8):100-101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深化高校内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试从树立创业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创业基地等方面提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以期为开展创业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蒋铁柱 《上海改革》1993,(7):4-5,12
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围绕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改革的内容已由某些方面的单项改革发展为综合的配套改革,改革的范围由沿海地区发展为向沿江、沿边、内地纵深推进,改革的策略由逐步推进,分步实施发展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势很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一次涉及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也是关系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青海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围绕“推行三项改革、健全两项制度、建立一个机制”为重点。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乡镇管理机制为核心,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主体,推进农村牧区教育体制改革;以加强基层保障能力,创新县乡财政管理方式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实、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一事一议”对农牧民减负工作监管制度,创新和建立农牧区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巴曙松 《中国报道》2012,(11):50-5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建设,需要从多层面着手,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是突破口。具体包括:确立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公开化的改革原则;改革和完善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度;研究和制定领导干部辞职制度;研究和制定党政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研究和制定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建立符合党政权关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步入攻坚时期的中国改革必然与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紧密相关。农村是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农民问题是各种问题的根本。深化农村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弥补制度的缺失,建立城乡现代一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必须从制度供给层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