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除颇具实用功能外,它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今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从实用到赏玩砚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它来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  相似文献   

2.
砚,又称砚台,是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的工具。砚与笔、墨、纸被合称为文房四宝而居之首,盖因“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纸之寿以年计,砚之寿以世计。”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故被历代文人视作藏品珍玩。中国历代文人对砚的珍爱,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刻砚、赏砚、藏砚,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风气。对现代人来说,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随着艺术品投资的迅速升温,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砚台也开始成为收藏的热门对象.不过,相比其他类型的艺术品,砚台依然相对小众.……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随着艺术品投资的迅速升温,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砚台也开始成为收藏的热门对象.不过,相比其他类型的艺术品,砚台依然相对小众.……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字、文学、绘画等文化艺术都经历了兴盛、衰败,甚至消失的历程,而书画艺术的失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严重的绝迹。作为书画艺术传承中必不可少的砚台也随着朝代的更迭时而兴盛,时而陨落。保护人类文化存在,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砚台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各种砚台技艺传承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共同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少不了德高望重的有志之士们的  相似文献   

6.
胡婷 《今日重庆》2020,(5):74-79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1944年,郭沫若在重庆参观明末女英雄秦良玉文物展时,挥毫写下了《咏秦良玉诗四首》,这即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郭沫若作了一个注释,"石柱有金音石,可作砚,传秦良玉草檄用之。"意思是说石柱县有一种金音石,可以制作成砚台,传说秦良玉就曾经用金音石砚来草拟过檄文。金音石砚的来头可不小,它与重庆的夔砚、峡石砚并称"巴渝三大名砚"。由于历史上金音石砚制作时断时续,流传于世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渐渐地不为人熟知。  相似文献   

7.
当今收藏市场,砚台已经得到很多藏家认可,其市场价格逐年看涨笔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砚台的实用性越来越被艺术观赏性所取代,砚台也日渐成为观赏品和收藏品。在当今收藏市场中,砚台已经得到了更多藏家的认可,其市场价格逐年看涨,其收藏亦风声水起。  相似文献   

8.
玉山县童坊乡蕴藏着丰富的纹理犹似罗丝般细美的砚石,有千年制作罗纹砚的历史。当改革、开放这股东风吹进童坊,当地营业所、信用社看准这一形势及时调整信贷结构,每年安排35%的资金支持砚台生产。1989年以来发放贷款26.8万元。由于砚台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设备简单,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转产易的特点,他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玉山县童坊乡位于赣东北怀玉山脉,是个老区特困乡。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守着人平4.3分田,一年到头早出晚归,辛苦劳碌,还不能解决温饱。近几年来,在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发罗纹石矿,扩大砚台生产,拓宽了老区致富门路。据近三年统计,全乡砚台产值达100.9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10%,上缴税收7.06万元,实现利润11万元,出口创汇31.5万美元;安排了劳动力623人(其中特困户379户379人,占全乡特困户的61%),每户从砚台生产中一年可得纯收入575元。去年,这379户特困户全部解决了温饱,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砚边画话     
《走向世界》2014,(6):74-75
贴近传统、贴近自然、贴近心灵,以淡定的态度,在宁静中倾听生命的律动,在气与势的探索中阔达胸襟、抒写性情,绘画的过程便是自我修练、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在画中行走,不知不觉中便会得到调整和提升。 走着、画着…… 享受过程、收获美景……  相似文献   

11.
<正>绍兴铜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雕工细腻,古雅大方,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与继承价值。在绍兴铜雕各类制品中,铜墨盒以其集诗、书、画、印、造型、雕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极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喜好的案头实用玩物。一、绍兴铜墨盒的历史铜墨盒的实用起源无从考证,但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古代文人求书写之便利,弃砚台而使用携带方便的铜墨盒,基于审美施艺于盒面。绍兴铜雕墨盒绘刻技艺源自于装饰美化日用器物(铜火熜、铜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松花砚和松花石其它系列产品的制作在吉林省的通化、白山、延边一带声名鹊起,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也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因我与松花砚有着30多年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砚斋主人张之先生独持深情,嗜砚成癖。并积数年之功,为所收藏之砚台近二百方作铭辑为《拾遗斋旧砚新铭》一书出版,填补空白。藏而有得,得而著书,不失为收藏之高境界也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平常的人,也是一个奇特的人。  说他平常,他是上海航道局东方疏浚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说他奇特,他把休闲时光都用来收藏和研究古玉古瓷,这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位把平常和奇特兼容在一起的人,就是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贺鸿仪。  和沪上众多收藏家一样,贺鸿仪的收藏生涯也是从老城厢起步的。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老城厢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在豫园附近生活的贺鸿仪,十几岁起先后跟艺人学习砚台雕刻和篆刻,他的砚雕和篆刻作品后来还到海外展出。在构思砚台的花饰时,他经常从古玉的图案吸收灵感,久而…  相似文献   

15.
王萌  郑茜茜 《魅力中国》2013,(17):270-270
本文首先写出了文人园林发展历史、特点、原因。举出了唐代王雏的辋川别业和宋代司马光的独乐园这两个典型唐宋文人案例,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造园主旨,园林意象应用等,并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文人园林做出了对比,来研究唐宋文人园林意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镇平县蒙古族主要由晁陂和砚台两支王姓蒙古族组成,晁陂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淮王帖木儿不花,砚台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元末丞相脱脱王之子哈剌卓.这两支蒙古族留居河南是在元末明初,为元王室遗胄,即同源;但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始祖,因而属于异流.  相似文献   

17.
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县龙尾山而得名。婺源自唐至宋代中叶属于歙州,故“龙尾砚”又称“歙砚”。龙尾石制砚,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婺源研图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  相似文献   

18.
许紫奉 《魅力中国》2013,(22):123-123
北宋长方形抄手石砚,共3行24字铭文。清楚记载了时间、地点、人物等多方面信息。本文即从砚钻的具体记载出发,对铭文句读、释读,砚的形制和功用问题进行初步考略,为人们了解研究北宋砚史、地理、姓氏、民俗等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国金 《魅力中国》2014,(7):105-105
精神世界是文人的核心世界,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精神世界的的满足对于绝大多数正直的文人来说远远大于外物世界的满足。而精神世界的伤害对于文人的伤害比之其他伤害无论是受伤的程度还是时间的长远都是远远超出的。“古诗十九首”中所呈现出的文人群体正是一群在流离失怙,在社会动荡,仕途艰辛以及生活困苦、离乡日远等多重压迫下辗转迷茫而后又重新认清自我的文人。他们对旧有的晋升之路报国出仕之心日益失望、绝望,转而对自我对身边的看重。在看不到边际的失望和困苦中寻求一丝的慰藉,抚慰心灵的挫伤。  相似文献   

20.
“砣矶砚,取材于美丽长岛中砣矶岛上的砣矶石。砣矶岛处于庙岛列岛中部。砣矶岛有三绝:砚台石、盆景石和彩色石。其中,利用砚台石雕制砣矶砚最为著名,它始于千年前的北宋,盛于明清。佚名《砚品》载:“宋时即以砣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清代高凤翰《砚史》言:“北方砚材青州红丝,登州砣矶而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