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洁 《魅力中国》2013,(19):128-128
表现主义风格的作者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写作45个剧本。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作品多以悲剧贯穿气氛,也不乏喜剧作品。本文通过解读《天边外》这部优秀的作品,让读者了解作者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作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在小说中对生活、对人性残酷地剖析,创造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张爱玲笔下,人物与意象是高度结合的。在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每一次升起都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月亮"不断地浮现在张爱玲的世界中,变成了"张爱玲的月亮",寒冷的、朦胧的、无情的、伤感的、残缺的……从"月亮"这一典型意象分析其作品的虚无与荒凉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麻晓敏 《魅力中国》2011,(2):297-297
本文介绍了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埃德加·爱伦坡,并分析了作者的一生及对其作品的影响;阐述了坡作品的特点及其写作分格及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柯林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多产、写作生命最长的作家之一。但除了在当时广受评论和抨击,柯林斯死后长达一个世纪不被关注,直到近20多年才引起西方学者日益浓厚的兴趣。在对影响其作品的生活背景引介,揭示柯林斯现象的成因,引起国内对该作者及作品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5.
俞春霞 《宁波通讯》2011,(18):62-62
一直敬仰着被称作近代文坛奇女的作家——张爱玲,一口气读完了她的作品《怨女》,久久沉浸在故事的矛盾纠葛中无法自拔,心却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6.
赵颖 《发展》2013,(10):91-92
作家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问题常常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语言学对文学理论阵地的渗透与深度浸润,作家的身份也在发生着裂变。在俄国形式派看来是作品决定一切;英美新批评却认为文本是自足的;结构主义们建构作者;解构主义消解作者。他们都借助语言这一强大的武器,认为作者已被语言所遮蔽,富含个性的他们几乎没有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是19世纪一位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具有许多跨越时代的超前意识。他的短篇小说中的许多现代主义元素对后世的作家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题和表现手法这两个元素的分析,挖掘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现代主义的萌芽,揭示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按题材可分为两类:城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前者以反映城市生活和人物为主,体现了作者与主流文化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后者以描写乡土乡情为主,是作家壮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与强化。文化身份意识的复杂多变同样体现在由凡一平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凡一平及其创作富有代表性地体现了当代壮族作家在进行边界写作时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变异。  相似文献   

9.
乡土是文学的重要题材,而不同作家的乡土情结又独具特色。英国作家哈代的乡土情结展现了其写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我国当代作家莫言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不同的年代、成长经历和文化语境差异,对其乡土小说中体现出的民间文学色彩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不同的乡俗土情,探寻二者对人性思考的迥异,并对此进行溯源,恢复读者的民间记忆,揭示乡土形态潜藏的文化意义,唤起读者对于两位作家的当代文化建构意义思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0.
色彩词的运用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本文将采用对照式观看的方法,来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色彩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品味色彩在参差对照下所形成的特殊意味,进而透过作者构建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体会“参差对照”审美观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朱熹历来被当作一位思想家、评论家而受到关注和研究,而他的诗歌创作却往往被忽视.朱熹的作品与其他宋代作家有着同样的风格特征,追求平淡自然的风格.因为他恪守理学家的规范,因此他的写作往往有题材狭窄、意境单一、缺少作者主观情感的毛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先锋作家北村写作历程分阶段研究,探讨了北村始终苦苦思考并追求写作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立场.作为作家与宗教徒的北村,其作品以"皈依基督"前后为分水岭,北村创作轨迹反映了先锋文学在社会转型和理论探讨下的变化和特征:一是文学(这里侧重指小说)形式问题;二是关于文学信仰与文学终极价值指向的问题;提出良知写作的立场问题,并在后期的创作中贯彻始终, 因而理解其作品内涵,也为当今时代人文精神重塑的大背景增添了讨论的话题以及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李倩 《西部大开发》2009,(12):133-134
本文通过对吉辛的代表作《新寒士街》中主人公米尔维恩·贾斯帕爱情观的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作者吉辛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创作手法进行了评述;更从一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明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不应该被刻板地界定为某个流派的作品,它应是作者多种创作手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毛灿月 《理论观察》2008,(2):127-128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魅力中国》2011,(8):224-224
朱丝蒂娜·莱维是法国当代文坛一位才情横溢的女作家。她的成名作《没什么要紧》这部畅销小说以细腻的情怀、絮絮叨叨却又酣畅淋漓的独特写作手法描写了一个女人爱情的毁灭与重生的故事。本文将通过对其作品中主人公的要紧和不要紧的解读,挖掘出隐藏其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人是英语写作,尤其是现代西方写作中津津乐道的角色;而作者则是中国传统写作中经常出现和强调的叙述主体,他对作品的影响至关重要.一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是西方现代的.叙述人和作者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叙述人与作者不仅代表着两种叙述的方法模式,同时也更隐含着英汉语两种写作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作家     
张炜 《走向世界》2011,(1):96-96
有一位战争时期的作家,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他同时要为一个理想奋斗终生,所以参加了队伍,边打仗边写作。这个作家一直让我尊重和崇敬。有很多人的写作都在模仿这位作家,我更是如此。他的作品,我每一个宇都读过,这份景仰无以言表。现在好多人一读到那个时期的文学,就要先有几分轻薄。  相似文献   

18.
葛阳 《魅力中国》2010,(4):65-65
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初进入我国,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创作中表现了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而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所创作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对这种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张爱玲对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创造可以说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肖邦·凯特最著名的作品《觉醒》问世。就像她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有关女性个人自由与伦理道德的。但和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所传达的信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由于19世纪末的美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中。小说所引起的反响正是对这一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也给肖邦的心中埋下了阴影——她此后仅创作了三个短篇故事就去世了。该论文将就作者的个人经历,小说写作背景,对作品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解读陈染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分析了“知识女性”精神独立的基础条件;认为陈染是“个人化写作”色彩最浓郁的作家之一,表现在她的生活经历、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现实与作品的类似可以相互参照、相互阐释,成为解读陈染女性主义写作状态的重要角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