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位置固定不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是大势所趋,所以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利用。本文以新疆吉木萨尔县为例,通过对影响游牧民定居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赋予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县的牧民定居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县游牧民定居点土地利用属于适度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文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口等因素与建设用地的变化的相互关系,得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次之,人口因素是影响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因子,也是土地扩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满洲里市经济发展新要求,综合研究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满洲里市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满洲里市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文红 《魅力中国》2011,(18):396-396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基础。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就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三分规划,七分治理”,要真正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关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当前土地整理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利用清涧县2010~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ArcGIS10.0软件生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图,对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构建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大,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增速较快,水域、林地减速较快。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人均耕地少,总体质量差,后备资源贫乏,这一现象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不利因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和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式才能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家与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引擎,在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但是,随着各地科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也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在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如土地开发过快、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偏低、土地资源闲置严重、土地性质被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园区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晓波 《魅力中国》2010,(16):49-5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异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日趋激化,全球性变化研究领域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研究。目前,我国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较为深入,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学者观点,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素、驱动机制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渐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大寺镇位于天津市城郊结合处,是天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镇域内涵盖城、乡等不同模式的土地利用形式。本文通过对大寺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探讨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对比分析镇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寺镇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镇域内受交通线及自然条件影响出现明显城乡功能分化,总体上东侧工业与生活区发展配套优于西侧农业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人口在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引起城市用地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与农业用地的矛盾。中国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如何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中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土地等为代价换取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塑造城乡有别的土地利用景观,优化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将成为中国塑造21世纪城乡宜居的土地利用空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莫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提取长时序的地表覆盖数据,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分析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文章选取神农架地区1997年、2007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结合社会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其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从经济、人口、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活动,即人类利用掌握的一切技术手段,开发出越来越多、可供生产的土地资源,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土地利用率,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如何用最低的土地利用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农业效益,包含两层含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根据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及变化程度,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都匀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都匀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上,农业用地不断缩减,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都匀市土地的驱动力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都匀市土地利用应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城乡土地综合利用,同时启动耕地保护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的安徽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为例,基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针对土地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土地利用形势,分析农村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总结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分析及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对策与策略,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拥军  杨庆媛  陈琳琳  洪辉 《改革与战略》2011,27(8):114-116,167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当前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环节,它旨在探明省域国土开发程度的空间差异,对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重庆市的研究为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GIS的空间聚类方法,对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领域的共计30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当前国土开发利用效率以主城区最高,十四区县次之,渝东北和渝东南为低效率区域,巫溪、酉阳一带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宋涛 《黑河学刊》2011,(11):9-11
土地利用各种类型变化错综复杂,各驱动力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对土地利用产生驱动。濮阳市土地利用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驱动力在变化,导致驱动力变化的原因包括人口、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动态地把握驱动力系统,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屏山县一调和二调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屏山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自然、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城乡系统中选取要素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2010、2015、2018年中部六省的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计算每个要素和其他两个要素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城乡非农化转型中产业、土地、人口转型的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中部六省的“人口-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 “土地-人口”“产业-土地”转型的协同演化基本同步,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度有待提高;应以经济发展和优化城乡之间的土地分配关系为主要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展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尤其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定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发展合适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促进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