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春明 《魅力中国》2010,(14):151-151
“把子”即刀枪把子,是戏曲演出中武器道具的统称。所谓“打把子”,即舞台演出中枪扎、剑刺、棍扫和二人对打、单人挥舞以及众人持械对打等武打和舞蹈动作,常用的套路有“大快枪”、“小快枪”“双刀枪”、“单刀枪”、“大刀枪”、“双刀剑”等,而“把子功”则是训练戏曲演员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夫。  相似文献   

2.
杨春明 《魅力中国》2010,(3):275-275
“把子”即刀枪把子.是戏曲演出中武器道具的统称。所谓“打把子”,即舞台演出中枪扎、剑刺、棍扫和二人对打、单人挥舞以及众人持械对打等武打和舞蹈动作,常用的套路有“大快枪”、“小快枪”“双刀枪”、“单刀枪”、“大刀枪”、“双刀剑”等.而“把子功”则是训练戏曲演员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夫。  相似文献   

3.
常飞 《魅力中国》2014,(8):69-69
把子功“把子”是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长(长兵刃,如大刀、大枪、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三类。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指通过严肃的武打,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后者多用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逗人发笑,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相似文献   

4.
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要从元素训练开始,它是身段表演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戏曲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主要手段.在戏曲基础功的身段训练中,则更多在"韵"字上下功夫,加强身韵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4):153-153
戏曲基功课是戏曲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包括腿功、翻身、跳跃等各种技巧的训练,是戏曲演员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由于该课技术、技能、技巧性很高,所以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熟悉和把握好教学规则和教学特点,那么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程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3):217-217
戏曲基功课是戏曲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包括腿功、翻身、跳跃等各种技巧的训练,是戏曲演员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由于该课技术、技能、技巧性很高,所以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熟悉和把握好教学规则和教学特点,那么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程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斌  孙炳乾 《魅力中国》2014,(25):85-85
“生、旦、净、末、丑”是戏曲舞台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净行是戏剧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的一个表演行当。传统戏曲的净行俗称“花脸”,又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花脸,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武花脸”又称武净。和架子花脸有些相像,是在架子花脸的基础上,着重表现打、翻、摔,重视腰腿功、把子功和身段功,代表人物比如鲁智深、李逵、张飞等。铜锤花脸代表人物徐延昭、包公、曹操、尉迟恭等。我主要以铜锤花脸为主,下面就浅谈一下戏曲中的铜锤花脸行当。  相似文献   

8.
李培 《魅力中国》2013,(14):77-77
戏曲演员要想得到观众的称道和认可,务必要掌握好“五功四法”,并能娴熟地驾驭它,尽可能完美地使它在舞台上得以展现,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形神兼备”的表演能力。作为戏曲演员,对“表演”最熟悉不过,因为它是每个演员所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功夫,然而,由于演员的表演层次深浅高低,又因文化程度、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俊钦 《魅力中国》2010,(25):114-114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尤其是戏曲演员,不但要求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而且为了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0.
戏曲演员的嗓音保护和练声,是一个向题的两个侧面,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嗓音。同时,也是每个演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常识。诚然,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很多,这里针对戏曲演员的具体情况,试谈几点粗浅意见:1.戏曲演员的嗓音保护 在常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影响演员嗓音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谈学戏曲演员的嗓音保健也必然涉及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朱洋 《魅力中国》2013,(28):129-129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为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中原人们的喜爱,她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拓展力,既体现着传统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内在潜力。本文从河南豫剧的起源、艺术风格、角色行当、道具的写意化和演员的基本功、人物性格刻画与矛盾冲突、戏曲文学的意境荧分别简述。  相似文献   

12.
李世恩 《魅力中国》2014,(22):123-123
歌唱心理对一个演员的歌唱和教师的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感到戏曲声乐教学应该是重点研究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使教学对象按照各自不同的艺术要求,达到科学的发声状态。我所讲是指在训练歌唱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并运用正常的正确的心理活动,并借此形成所需要的感觉、思维、概念和歌唱意图,从而成为所需要的发声习惯--发声机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20):124-124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要塑造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产生能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除了唱、做、念、打以外,还要有身韵、神形的完美结合。演员必须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掌握娴熟的表演技巧,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塑造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戏曲基础的身段训练中,则要多在“韵”字上下功夫,加强身韵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川平 《魅力中国》2012,(29):21-21
近代在戏曲艺术表演上出现了“表现”与“体验”的争议,如何才能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将艺术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更好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在世界,成为当今每个戏曲演员深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演员表演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强训练与提高:念白咬字的韵味及唱腔的音色与音调、表演的身段技巧及扮相,人物背景性格及内在情绪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歌舞形式,它是通过"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即"四功五法"的手段来反映历史或现代的人物、生活."四功五法"是一套完整的程式,这套程式是历代前辈艺人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种艺术表演功夫和五种技术的合称.也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做为一名演员要想真正掌握它,那是极不容易的,它包括了演员的全部基本功,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一位成功的演员,只有正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认真体验和创造角色,才能使戏曲作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叫好。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剧目,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18.
梁红 《魅力中国》2009,(18):197-198
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以唱、做、念、打综合表演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身段"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是唱、做、念、打表演形式的载体,是戏曲教学中的一门"主课"。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齐巍 《魅力中国》2013,(29):102-102
任何戏剧都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这种时空综合集中体现在演员的形体动作上,因为动作同时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任何戏剧本质上都是“动”的艺术。戏曲在动作方面主要是舞,故也有人称四功为“唱念做打”。戏曲继承了古典舞蹈,同时不断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这类舞蹈不再是插舞,而成为创造角色的手段、“语言”,成为角色本身生活在舞台上的行动,犹如角色的对话和独白,或抒情,或叙事,已经充分戏剧化了。  相似文献   

20.
王玲 《魅力中国》2009,(1):69-69
《青楼集》是唯一一部记载演员生活的专著,它以女演员为主要描述对象,不仅仅反映了元代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的历史成就和发展盛况,而且还提供了大量演员的生活、交往、婚姻等方面的情况。夏庭芝写作《青楼集》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宣传介绍元代戏曲演员队伍的强盛情况,同时也是在为元代女艺人鸣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