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10年入春以来发生在我国两南地区的干旱灾难为切入口,分析我国现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尤其强调建立农业补偿保险机制,并在抗旱救灾中突出发挥精神的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灾难救助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高存活机率。本文将大学生的灾难心理救助分为个体心理自救和合作心理互助两方面,并介绍二者的意义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凌胜利  朱翊民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10):104-133+159-160
冷战结束后,国际非政府组织虽然广泛参与了全球传统安全治理进程并发挥了不同作用,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传统安全领域的治理路径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关研究主要从组织绩效、治理方式与议题属性三方面对全球传统安全治理进行了分析。基于组织能力和治理空间两个变量,作者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传统安全治理的路径差异进行了案例对比与分析。组织能力主要受组织资源与组织分歧度的影响,而治理空间主要由议题的紧迫度与主导国的意愿所决定。受组织能力和治理空间的影响,协同型治理、说服型治理、竞争型治理和依附型治理成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参与传统安全治理时选择的四种不同路径。冷战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冲突中参与治理的权益保护、常规军控、和平建设与核军控四个案例可以检验文章提出的理论假设。随着全球安全议题的不断增加,全球安全治理也亟须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中国在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时,既要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又应关注和重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多重作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和市长陈宝根在了解到家住陕西户县19岁的小伙子郭永刚,因严重伤残丧失生活勇气之时,指示有关部门对小郭进行救助,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询问小郭救治情况。目前,得到救助后的郭永刚在感谢信中写到:“在沉重灾难降临的时候,我得到了孙清云书记和陈宝根市长的深切关怀,这股暖流让我对生活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余冲 《老区建设》2011,(10):32-33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会救助面临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认可程度比较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与沟通、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增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从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新形势及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不足,从而推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调低经济增长预测 希腊6月17日的选举结果显示,选民希望希腊维持现状。这纾缓了投资者的忧虑,暂时平息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因为倘若选民投票予反对接纳救助方案的政党,则希腊可能被逼退出欧元区,为区内其它财政困难国家以至环球经济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8.
农村贫困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新疆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严重、脱贫速度慢的现实状况呼唤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考察了新疆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滞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际非政府组织近年来蓬勃发展,在国际上和国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依法对国际非政府组织这一新生的民间组织力量进行监管,引起国际、国内社会的诸多争议。国际非政府组织纳入法律的框架内有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是近些年学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管可以从认识、立法和强调自律他律结合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此次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震撼和思考,我们在平静的日子里过久了,习惯了这种没有大风浪的生活,总觉得那些大灾难离我们很遥远,这次地震提醒了我们,要珍惜现在,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政治老师,我做了如下思考:从哲学角度来看,联系、尊重客观规律、发展的观点等都有所体现,在这次地震中还看到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也很重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党和国家在灾难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调动军队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对灾区进行救助。国家的性质、职能和党的性质及宗旨都得到了体现。其他国家的援助及国际红十字会的救助都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对外政策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强弱转换     
伊岭 《环球财经》2014,(5):39-39
马航失联客机还没有找到,又发生了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事件,事件中,抢坐首艘救生艇逃生的69岁船长李俊锡(音译),“倒”在了“古来稀”的门槛前,与因全力救助学生不幸身故的南韵哲(音)老师和获救后自责有负学生而自杀的姜老师,构成了灾难中的人性两端。  相似文献   

12.
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每一个生者都必须行动起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也创建那些饱受创伤的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鼓舞全国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尽一切可能救助受灾群众,要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友爱互助、团结一心同地震灾害作斗争。”  相似文献   

13.
外媒转向     
冯博 《环球财经》2008,(6):55-55
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地震激发全球大团结。” CNN主持人卡弗蒂的反华言论一度让中国民众义愤填膺,“卡弗蒂”本人也荣登网络搜索关键词之首。地震发生之后。CNN于5月15日在网站公开就卡弗蒂事件发袁道歉声明,并对四川发生的8级地震进行了跟踪报道,称媒体播放温家宝安慰受灾群众的场面,激发了普通民众的救助意识,“灾难使中国民众更团结、更仁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在汶川大地震心理救援、灾民心理抚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灾后心理重建的过程中诞生的国家863计划地震应急项目最新成果——灾难心理学进行评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该书的面世经过,挖掘了该书必要的科学背景;其次,分析了该书的政治特色,指出这个理论体现了灾难心理教育的鲜明政治品质,树立了科学的灾难观和正确的生死观作为提高防灾心理素质的哲学指导思想和人格教育基础;第三,概括了灾区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可喜进展;最后,对灾难心理学进行了科学的展望,指出它具有灾难心理背景学、灾难心理技术学、灾难心理实验学等主要发展方向,将向各学科领域渗透延伸,是发展的学说,未来将成为集灾难心理研究之大成的科技殿堂。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全球性,这就意味着各国政府必须站在同一阵线。整体救助计划应该可以缓解问题,但将无法求完全避免风险。危机正向着两个方向展开:越过大西洋到达欧洲;突破金融市场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政府一直在应对接二连三的灾难,努力进行控制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危机蔓延的速度,还因为决策者完全没有察觉到危机的尝试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建立信息联动机制;重视官民机构救助政策的衔接;提高慈善组织的工作效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划分;建立声誉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活动。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有力的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潘敏  王磊 《辽宁经济》2010,(9):21-21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以城市低保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援助、教育救助、应急救助、就业帮助等多项制度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个造福辽宁省贫困群体的城乡社会救助网络正释放出“超级能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体上看,目前辽宁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和谐视野下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大背景,从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以宁波为例。回顾总结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分析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理论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队伍和网络建设、多渠道投入、完善政府职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救助是充分发挥社会企业能动作用,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企业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付诸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赋权以及社会排斥问题,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但整体来看,我国社会企业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还面临发展力不足、吸引力不强、影响力不够等现实困境。本文借鉴学习部分国家社会企业扶持、赋能困难群体的国际经验,归纳提炼我国社会企业助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形成一个政府扶持、企业革新、数字赋能、社会参与的支持路径体系,以期突破现有困境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浩淼 《乡镇经济》2010,1(2):34-37
1990年代中后期,拉美各国纷纷改革了原有的社会救助制度并相继设置了许多新型的社会救助项目,新建立的社会救助以"发展"为价值理念,把救助资格与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和个人就业等人力资本发展政策结合在一起,这类新型社会救助改变了过去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残补、边缘的地位,显示了拉美社会保障制度关注重心与发展方向的转变。从拉美的新型社会救助中,中国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并找到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