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海洋生存和发展利益的全局性方略,其核心是确保海洋安全。俄罗斯作为传统海洋大国,一直拥有清晰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随着亚太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地区地缘战略意义的提升,俄罗斯也开始重视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亚太海洋安全战略是其中重要一环。虽然俄罗斯推行亚太海洋安全战略面临种种困难,但这并不能阻碍俄罗斯维护亚太海洋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的决心。当前俄罗斯亚太海洋安全战略的首要和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太平洋舰队实力,同时发展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2.
3.
海洋强国的战略创新研究,既是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中国海洋强国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世界及我国海洋战略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六位一体”的立体耦合创新型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生态环境安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构筑21世纪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的安全度,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于磊 《中国经贸》2011,(13):92-93
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就意味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的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宁波一舟山港的海域、海岛以及依托的城市为核心区,力争形成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日前,  相似文献   

6.
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就意味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的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宁波-舟山港的海域、海岛以及依托的城市为核心区,力争形成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日前,在宁波九龙湖举  相似文献   

7.
15世纪以来,欧洲受地缘因素影响,那些寻求霸权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海洋,把海洋的控制和发展作为根本。作为地处东欧边缘、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俄罗斯受西欧化趋势的影响,其海权意识也日益加强,推波助澜了其统治者侵略扩张和称霸世界的帝国野心。马克思曾说:对于一种地域性的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这简直就是对沙皇俄国历史的精辟概括。俄罗斯控制海洋的战略演变深刻地诠释了一个真理,控制海洋必须依靠强大的舰队,但仅仅只依靠强大的舰队又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合理的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对区域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2008-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海洋主导产业判识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可以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关于合理发展浙江海洋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印度洋在21世纪对于中印两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印度经略印度洋和中国进入印度洋所导致的紧张情势似乎不可避免。总体看来,印度对中国进入印度洋一向保持警惕心态,不过依据议题敏感性的高低,印度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对于高敏感性议题,印度往往采取反制的行为倾向;对于低敏感性议题,印度往往采取警惕的行为倾向,且其国内主流认知对该类议题的再塑造将会对印度最终会采取何种反应起到关键作用。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多边或双边方式对印度会采取何种反应的强烈程度影响不大。中国应虑及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特性,加强与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印度洋周边中等国家和小国的合作,巩固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战略基础。此外,要特别注意印度对于中国进入印度洋的过度解读。  相似文献   

11.
美朝关系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形成。就目前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态势来看,朝核问题有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在东北亚构建新安全环境的形势下,东亚各国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彼此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易消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虽然东北亚合作的"政冷经热"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亚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停滞不前。中国应继续贯彻和执行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促进东北亚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经济与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凸显了出台国家海洋战略的紧迫性.中外历史证明,是否重视海洋、是否有强大海军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们应该调整相关政策和策略,将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加大海防纵深,实行科学的海洋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海洋与国家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向海则盛背海则衰已被古今中外历史所验证。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认真反思、研究、探索海洋国家利益在国家振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一、海洋国家利益概论(一)海洋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是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利益。海洋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关系重大。海洋国家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所追求的主权和利益,反映这个国家内全体国民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对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介绍新型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入手,在分析对外投资与该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融合的相关性基础上,针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微观企业预警、中观行业安全和宏观区位选择三方面提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为构筑开放条件下的新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维护国家合法的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应对世界海洋战略形势的发展,中国加强了海权建设。在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决策和实践中,对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分析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是中国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海权战略的前提。文献回顾发现,学术界对中国发展海权内外条件的各种关键因素研究不足,研究方法比较传统,因而未能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海洋战略形势的较为清晰的战略选择。作者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模型,通过对中国发展海权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判断,明确中国发展海权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及其关键因素。作者发现,在中国发展海权内部因素中,优势大于劣势,但劣势不能完全被忽视;外部因素中"机会与威胁共存",机会大于威胁,内外环境发展形势总体有利于中国。目前,中国发展海权战略是从防御型向稳中求进型战略过渡、转变的时期,在21世纪初之后,中国保持进取态势发展海权,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一方面,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度持续走高,国际能源地缘形势日益严峻,能源安全饱受威胁;另一方面,南海不仅是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地之一,对其全面开发可有效规避能源渠道单一化的风险,而且将南海油气开发与其海洋维权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首先本文借鉴了国外能源安全及管理体制的经验,剖析了我国能源供给结构的基本态势。再次将能源安全与南海海洋维权进行耦合性分析,并得出两者之间的依存度和支撑度关系。最后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政策导向,从能源物流战略规划设计、能源安全、能源物流及海洋维权的互存互荣策略、能源安全与海疆安全防务体系及动态化能源安全供给风险规避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与研究,以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和能源物流管理体制创新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未来的石油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石油安全是关系重大的战略问题。对中国来说,现阶段石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是不可遏制的趋势,未来中国保障石油供应的安全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为此,制定全面的、面向长远的石油安全战略迫在眉睫。从战略安全的角度,借鉴国外经验,多管齐下,是保障未来石油安全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我的提案是《制定国家海洋战略,筹划海洋发展与安全大计》。之所以研究并提交这个提案,具体考虑是: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抑或是国家安全,海洋都至关重要。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面临着国际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国内日益加剧的资源能源短缺,中国必须要将战略目光从陆地拓展到海洋。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建设的强省。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必须置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之下。海洋经济强省是海洋强省的基础与保障,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既要发挥现有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地位、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临近港澳、海陆协调发展等优势,也要挖掘海洋科技、遍及全球海洋国家华侨华人产业实力、海洋社会文化等综合潜力。在壮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基础上,特别重视海洋产业的国际获利能力,不断提升其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力,在实现海洋经济强省过程中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堪忧(一)自然资源支撑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差距,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我国的人均资源,尤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1/22,而且还会随着中国人口基数的扩大而进一步减少。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同时,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