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贪污、受贿到什么程度该判死刑? 1997年修改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第一款和第386条规定:个人贪污(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看来光是贪,受“10万元以上”,例如 20万、 30万,还可以不掉脑袋;判处死刑还必须是“情节特别严重”,但什么叫“特别严重”?可惜语焉不详。估计法院内部应该有个全国统一规定。鄙人好奇心强,凡事都要刨根究底,很想了解“死刑临界线”或曰“底线价码”到底是多少万元,却…  相似文献   

4.
程文川 《中国经贸》2008,(22):60-62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5.
杨洁  杨静 《魅力中国》2010,(29):158-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8月23日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是世界上保留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提倡废除死刑,实施人道主义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是否到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时刻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应废除死刑在经济犯罪中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29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作出一审判决:郑筱萸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近年来,贪腐高官领刑的不少.但少有死刑的.即使贪污数额高达上千万元.也没有被判死刑。于是.针对郑筱萸贪污600多万元被判死刑,就有了多重解读。 一说是因为该案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中国新药的审批速度创全球第一:一年批准1万多种.每12分钟就批准1个.而绝大多数都是骗取老百姓血汗钱的把戏.加之去年爆出“齐二药”事件、“欣弗”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等等.如此情形几乎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只有判死刑,才足以平民愤。 一说是郑筱萸被判死刑.彰显了中央反贪腐的决心,尤其在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前就更有意义。 还有一说是.鉴于近段时间中国出口产品、尤其是药品及食品屡遭有毒指控,判处郑筱萸死刑.表明政府态度,显示规范和净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产品市场的决心。 上述说法的确是见仁见智。但是.更多人关心的是.判一个贪官死刑.真的能产生如此多重的效应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邱成建 《魅力中国》2011,(14):192-192
随着人类刑事司法的不断文明进步,死刑也因其与生俱来的弊端不断受到人们的责难,废除死刑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国内,由于报应观念的根深蒂固,“治乱世用重典”统治思想的源远流长,刑事司法实践中却长盛不衰的推行“严打”,死刑被大量地适用。在全面废除只是一种奢望时,探讨如何限制死刑自然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纠结吴英案     
吴英到底该死还是不该死,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罪行构成、法律适用的问题,在人们的关注视野内,已融入了经济体制改革、人道主义关怀,甚至国家的市场兴衰、民生流变。浙江省高院春节前的一纸二审裁定,在春节后掀起了一股舆论飓风。飓风所指,是二审以集资诈骗罪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的浙江东阳"亿万富姐"吴英。  相似文献   

9.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颜丽娜 《魅力中国》2010,(35):168-169
死刑作为刑罚当中最严厉的执行方式,自近代以来,一直颇受争议,由此引来了多年不休的死刑存废之争。英美刑法、大陆刑法学者对此都概莫能外。英国死刑的存废经历了由大量适用死刑到限制死刑到暂停执行死刑并最终完全废除死刑这一漫长的过程,而受英国普通法影响重大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却依然保留有死刑。死刑的存废之争,依然是刑罚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国际法的影响也逐步在各国法律中开始显现,从而使死刑的废止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相应借鉴英美刑法中对死刑的相关制度设计,从而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以规范我国的刑罚制度,是文章的初衰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曾艳娟 《魅力中国》2013,(26):301-301
热审、秋审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德主刑辅”、“立法并用”、“恤刑慎杀”的法律思想及原则,既保持了死刑的威慑作用,不放纵重大犯罪,又防止了滥杀擅杀。同时对中央和地方的司法活动也起到了检查和监督的作用,有助于封建法律的统一适用。这些会审制度是封建法律发展的顶峰的体现。笔者现就热审、秋审两种会审制度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马雷敏 《魅力中国》2011,(7):310-310
民意是现代国家的立法基础,在我国,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因此,民意对死刑判决有着一定的影响。民意作为死刑判决的依据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民意并非都能代表正义,民意具有不可量性,另外还影响司法的独立。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正确引导民意等,在适用死刑时,应慎重考虑民意,这样死刑判决更加合理、合法,并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刑事立法呈现“轻刑化”的趋势,我们的一些同志也主张“限制重刑”。对此,笔者提出不同看法。 毋庸否认,同世界上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刑法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较严厉,尤其在死刑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1979年颁布刑法时,有死刑的罪仅有二十二种,尔后几经补充,现已增至五十余种罪可以处死刑。在当今世界各大文明国家中,我国是死刑适用条款和罪名最多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反映了重刑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滥用死刑,除了对少数极其残暴的犯罪分子之外,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上还要存在多久,是不是越早取消越好,就成为了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17日,云南省保山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保山市昌宁县县委书记杨国瞿“杀人分尸”一案,随后法院当庭作出了“死刑”的一审判决。8月1日,杨国瞿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6.
任栋 《魅力中国》2010,(29):133-133
近年来,经媒体披露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死刑案件。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废除死刑的情况下,在既定的死刑制度和政策下,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让有罪之人死得“明明白白”,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我国法学界及实务界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就如何在无罪推定的指导下完善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制度做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据研究做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冯慧子 《魅力中国》2011,(18):293-294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数千年,可以说死刑的发展与整个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气脉相同。在现代刑法理论中对死刑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对于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刑罚制度,仅仅考察它的现状远远不足以认识其合理。陛。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视角进入,将死刑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予以考察,追究死刑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是认识死刑制度的一条必经路径。本文从中国古代死刑的发展演变、适用原则、种类及其行刑制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我国古代死刑制度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9.
贪污贿赂犯罪中适用死刑,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特殊意义.但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的废止问题已经不可回避.本文从中外关于贪污贿赂死刑适用的比较分析入手,论证了废止死刑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废止死刑后,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