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一件个案会与另一案件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单凭涵摄的方法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这就意味着法律与个案之间有时会存在着差异(或不适用性),从而导致法的秩序价值(或规范作用)与个案的公平、正义价值发生矛盾。我们认为:追求法律稳定与个案正义的平衡是我们法律人的永恒主题和终级目标。因此,借"利益衡量"协调利益冲突,达到利益平衡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构成之一, 解决与发展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 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从多角度分析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论述了两个公平正义原则.本文结合罗尔斯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之间任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离婚一直都是人们所关心而又热衷探讨的问题.在我国,每天登记结婚的人很多,但是离婚者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是什么原因让婚姻导致破灭?离婚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甚至法律规范。婚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也是婚姻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离婚虽然是个人私事,可以自由行使的权利,但是一味地行使,必然会对他人的权利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离婚自由是否加以限制,如何限制都显得尤为迫切,法律对离婚自由的限制不仅对个人,对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小琴  陶芯宇 《魅力中国》2014,(20):298-298
婚姻破裂。没有了感情基础。财产如何分割就成了夫妻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当今社会财产的种类增加,出现了一些新型财产形式,最典型的就是知识产权。在现实解决离婚知识产权分割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离婚时知识产权分割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量加大,离婚案件中由于夫妻一方下落不明而引起的诉讼也逐渐增多.文章对离婚案件能够适用缺席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缺席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应对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丹 《魅力中国》2011,(5):164-165
“刑法是保障人权的大宪章”。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来讲,首先是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应从程序正义开始,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本文通过案例介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环境是关涉正义之所以必要和正义之如何可能的关键所在。它包括了正义从产生到实现的诸种因素和条件,是由正义环境的构成向度和构成条件组成的有机系统。不同思想家对正义环境的见解各有其偏重和优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缺憾和不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环境观建立在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现实洞见基础上,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正义环境问题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9.
伴随《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出台,结婚和离婚手续简化了,“试婚”和“试离婚”却再次悄然流行起来。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从社会道德和伦理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对“试婚”和“试离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其正义观,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正义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其正义价值,具体表现为独特的法治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国际法的调整。为了践行这样的法治正义,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为国际法准则,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实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分配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分配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国际正义的理论探索、困境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理论观察》2013,(5):66-67
国际正义的实现面临双重困境:人性困境与公正困境.传统研究认为权力是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被克服的负面因素,这并不能真正导向正义.为突破国际正义困境,国际社会需要改变传统思维,鼓励大国积极利用权力去创造国际正义;同时,在大国的相互妥协下改良不公正的国际制度,并通过国家之间的持续对话,创造出适合国际正义生存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佛教的角度阐释现代法律,认为法律与佛教的最高宗旨是殊途同归:首先,从终极目标来看,法治的目标是要达到文明的秩序,社会的和谐,人权的被尊重和保障。其次,法治社会必须要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是法治的前提。再次,佛教的自律和修行启示我们,法治社会正义的实现,个人正义是基础,要实现个人正义还是要从人心开始,从个体的自律和修养开始。第四,好的法律必须包涵佛家提倡的慈悲心。这种慈悲心要真正代表和体现公民的利益和意愿。第五,法治的精神需要培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法治的真正实现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即每个人都需要大乘佛教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丁宁 《理论观察》2007,(2):77-78
国际私法上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冲突现象比较严重,源于各国国内法对离婚案件的管辖权确立原则各有不同。目前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的冲突,主要还是依靠各国国内法来解决,可以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入手。我国现行立法的部分规定,与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不相一致,不利于跨国离婚纠纷的妥善解决,因此建议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的涉外离婚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逐年累积的结果导致改变大气成分,由此引起全球气候向着不利于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温室气体破坏了人类社会安排,并且各国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尽相同。从经济学的角度判断,由于有些国家因气候变化所得的收益大于调整成本,有些国家所得收益不足以抵消支付的调整成本,因此,要求国际合作减排的赢家向输家支付边际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推动各国缩小分歧、共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减排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但是我国要与历史上的排放大国展开有理有利的谈判,实现减排负担的公平分配是我国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权利义务失衡现象的务实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夫妻离婚时知识产权尚未实现利益归属如何确定,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学者们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个人财产说以及共同财产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坚持个人财产说的前提下,借鉴共同财产说的价值考量,采用个人财产说下的补偿理论是平衡离婚时知识产权尚未实现利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税收正义是实现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三维关系的协调平衡,其中,社会公共利益是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税收实现的手段,这就是税收正义的实质。要实现税收正义.必须将税收法定与税收程序的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在征地补偿、就业与再就业、社区生活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增强失地农民的政治参与,通过构建失地农民团体、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三位一体的参与式民主模式,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和落实,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正义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争论状态,这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环境正义论看来,它们共同的缺陷在于抽象性,脱离了现实。非人类中心主义将具体的人消融在自然之中,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超越群体利益差异与对立的抽象“类主体”,是一种人类乌托邦主义。环境问题必须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得到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效忠 《发展》2010,(6):83-83
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