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彦明 《魅力中国》2013,(34):175-175
笔墨,是中国画赖依存在的根本,在中国画教学中笔墨训练对初学者至关重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可使学生的笔墨训练扎实而富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笔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在强调用笔的同时,也要对用墨作出一定的解释,反之亦然,同时还应强调笔墨为表现对象服务,单纯孤立地讲解用笔用墨没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加敏 《魅力中国》2014,(22):133-133
传统中国画浓缩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审美表达、哲学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而中国画主要通过画家的用笔和用墨来进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分析了作者用笔用墨与情感表达,归纳了现代中国画笔墨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空白称之为“计白”,在绘画的构图、布局或‘“经营位置”时,把“白”当成是已在计划之内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作品整体构思的有机成分。它不是“完全的白”,而是蕴含着更为神秘、更富有想象的意义。在创作中,这种意识和形式发挥着无以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画有有笔墨处,也有无笔墨处。’”画的有笔墨处,相当于宇宙的实处,画的无笔墨处,相当于宇宙的虚处。第一我们要知道,宇宙的虚处,为灵气所往来.较实处更属重要;画的无笔墨处,为神韵所隐现,较有笔墨处九当注意。‘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  相似文献   

4.
王昭 《魅力中国》2011,(20):302-302
在世界上各类绘画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用线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既借鉴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用笔的各种表现方法,又结合了绘画的造型表现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写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结晶。本文论述写意笔墨之“写”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并探究画家“写的主观意向与心路历程”以及引发新时期人们对写意笔墨之“写”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祁广来 《当代陕西》2008,(11):64-64
高山,1956生于山东临沭,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几十年来苦行励志,不辍于笔墨,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6.
刘晓丹 《魅力中国》2009,(12):142-143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晓芳  王中明  庞晶晶 《魅力中国》2013,(8):336-336,338
道家“无”的思想表现并与中国画的画面留白的关系。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留白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中国画的留白,是其独有的表现手法之一。留白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一种意象空间。它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传统的审美意识、观察记忆方式和艺术表现方法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留白是中国画中的独特现象,虽没有笔墨的语言,但它与笔墨相互生发并产生独特的“蕴境”。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无中生有,进行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画家,不知道"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的人大慨极少,但在其中下气力认真弄清此语本质意义的人却为数不多,而真正有能力随着生命过程,不断发现、不断实现笔墨时代性之变的艺术大家则属罕见。"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形式。"笔墨之变"的现代内涵甚至超过了笔墨本体,它表达着中国画随时代变革而变化着风貌的必然规律。从这种意义看,"笔墨"  相似文献   

10.
“笔墨”观念,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实践与理论活动中地位尤其关键,对它的思考反省,是推进中国画论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要工作.笔墨不仅是艺术创造的工具材料,还是一套具有文化符号性质的技艺制度,更是精神性的审美观念集合.笔墨的丰富性、多义性、复杂性,正与其历史积淀下的厚重底蕴和其之于中国画的重要意义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飞白做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一种笔墨语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飞白的欣赏价值极高,尤其耐人寻味的是黑与白的边界,有的若丝线、有的若细沙、有的若斧劈,有的若烟雾……在一笔一划中尽显笔墨的韵味,在极简中体现东方的笔墨神韵.这种笔墨语言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千姿百态的笔墨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深远的意境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其中的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因此,笔墨的理解与掌握成为学习山水画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笔墨的认识,笔法的掌握,意境的表达三部分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薛峰  苏航 《东北之窗》2012,(9):37-39
群马奔驰的大漠云飞图,吉祥喜气的花开富贵图,意境悠远的云雾山净图……4月26日,“太爱肽之春·2012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华笔墨大连行”在大连市香洲花园酒店举行。这次活动由东北之窗杂志社、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华国际民营企业促进会、大连好参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办,大连滨城广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世界奇绝艺术家协会、大连市青年书画协会承办,北京太爱肽大连运营中心、视频英才网等协办。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徐国臣、秘书长王仪奎出席了本次活动。墨龙、张国胜、董佳田、仝福东、卢世宏、朱世先等国内十几位知名书画家参加了本次“中华笔墨大连行”,书画家还现场挥毫泼墨创作30多幅作品,并将现场拍卖所得捐给了大连市慈善总会。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经济》2005,(12):128-128
谢天赐1980年开始版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美展。他从1990年开始专题研究中国水墨荷花艺术。学养智慧、笔墨精神仍然是当代水墨画家构建的属于自己的语占所需的要素。他从八大山人、百涛、齐白石、张大千和吴冠中等名家的艺术手法中吸取创意,导入自己的笔墨艺术之中,善能从物象描绘与内心情感抒发结合,通过重组构图、平面构成、水韵、墨色、色彩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水墨艺术语言。作品布局饱满,  相似文献   

15.
周旭 《新西部(上)》2007,(6X):213-213
中国山水画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千姿百态的笔墨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深远的意境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其中的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因此,笔墨的理解与掌握成为学习山水画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笔墨的认识,笔法的掌握,意境的表达三部分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刘丁瑞作品     
《发展》2012,(4):I0004-I0004
刘丁瑞,字子峰,生于1968年,甘肃通渭县人。 自少年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深钻细研现代书画理论和勤学传统书画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书画特点。其作品得到省市书画界大师的好评和指点,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7.
乔海明 《魅力中国》2013,(34):59-59
任伯年绘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能从前人优秀的绘画传统中吸收造型的经验,更能大胆地借鉴西洋画的素描写实因素,将之融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之中,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摆脱了明清人物画“千人一面”、“陈陈相因”的陋习。  相似文献   

18.
雪村世界     
张炀 《东北之窗》2014,(7):81-81
正对于传统图式、笔墨法则乃至于哲学意义上的梳理与思索,从形而下的实践求证与形而上的直觉体悟,黄宾虹对于古典中国山水艺术的现代拓展做出了最具学术意义的前瞻性判断。学黄宾虹者众,但真正能够领会黄宾虹,得黄宾虹笔墨精髓者又寡。综观时下画界对于黄宾虹的取法,大多斤斤计较于笔墨图式上的亦步亦趋,稍有所得便逞才使气,以焦墨、宿墨、胡点、乱线炫耀世人。  相似文献   

19.
邹卫平 《走向世界》2010,(21):102-103
品读2001年10月由著名山水画家张登堂先生绘制,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款,高挂于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室的巨幅(6.2米×3.2米)中国山水画《雄峙》,深为作品的宏阔气势、高远意蕴、浩然情怀,春秋笔墨所感染和震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探讨了传统写意人物画中的造型和笔墨运用问题,认为传统写意人物画在其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和探索,逐渐日趋成熟和完善,并且总结出了一系列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造型、笔墨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后来者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