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中外思想家有关人的发展问题的思想发展脉络,最终落脚在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上。马克思入的发展思想是建基于自己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区别于以往思想家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马克思所指的人是以实践为标志的现实的入,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统一的人。这种人同时还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即劳动这一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和“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正是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可概括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然、社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钱容德 《魅力中国》2010,(3X):171-172
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是紧密联系的。人的需要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对需要的追求是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多样性、广泛性得以呈现,人的本质的得以正确体现。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分工及其深化的原因历来是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哲学探讨的论题,它与人的需要的变化性密切相关。由于人的需要的变化植根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需要的否定性、超越性与劳动实践的结合。人的否定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与劳动实践之间相互促进,人的否定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劳动实践永远不会停步,因而人的需要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基于劳动实践的分工也会永远深化。利益追求的动机是人的否定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远不是全部,因此对利益的追逐不是人类分工深化的唯一动力。因此,除了丰富生存需要以外,还应当积极丰富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它们都是分工深化的动力来源,而且可以使人的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实现人民的真正富裕。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各方面的需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需要的论述,对作为经济范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的经济需要作了分析与考察,概括出了人的经济需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认为人的需要既是人发展的出发点,又是人发展的归宿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其满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才最终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启示我们:要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精神属性、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出发,探讨了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并把人的需要提到了人的本质的高度,认为私有制是造成需要异化和人的本质扭曲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异化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关于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层次解读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熊欧丽 《魅力中国》2011,(5):374-374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它们都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维系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焦点就在于对“人类中心”这一概念的认识。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归纳为:人的本质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尤其对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缺失、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     
各个时代哲学家所了解的人的本质角度各不相同.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变化,从神话传说开始,到朴素的解释,中世纪的偏有唯心的理论,最后的经典的被大家认同的马克思的解释,人的本质问题得到了完美的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康旭 《魅力中国》2010,(28):228-228
一、马克思辩证的生态哲学 马克思以科学的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生态哲学的出发点依旧是作为社会的人的生产实践,马克思首先承认人的生产实践必须以依靠客观自然为前提条件。无论人或动物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生活资料来得以生存。毕竟“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从实践领域来说,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客观的自然界是人的基本生存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牟媛媛  李茜  杨文歆 《魅力中国》2013,(34):277-277
从人类起源以来,哲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入手,进而探讨研究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马克思对人的需要的深刻剖析,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意蕴深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这一理论有着高度耦合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从领导力量、保障制度、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等多个维度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树立起正确的政府思维和市场思维,持续丰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为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就人的本质理论而言,与以前的旧哲学相比,马克思理论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对象性存在物”的视角向“对象性活动”视角的转变;从“静态的感性直观”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转变;从“既成论”视角向“发生论”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人学思想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从人的“对象化”关系入手揭示人的本质与人性问题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人的存在的“对象化”事实与“对象性关系”所指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因而决定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根本分野。  相似文献   

20.
陈卫华 《魅力中国》2011,(17):274-274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哲学立场。在不同的哲学立场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各不相同,呈现出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抽象到具体的否定性批判逻辑过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概念解读的过程和其丰富内涵为我国在面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关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的权力和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