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子是什么     
董国宾 《乡镇论坛》2010,(33):33-33
我想知道很多事,但最想知道的是村子里的事和村子是什么,多少次我在村口伫立,看着夕阳滑过一排排树梢和屋顶,却从没真正走进去。  相似文献   

2.
村界     
和国界、省界、县界相比,村界简直不值得一提。但它毕竟也是一条分界线呀,而且,它在我的眼里曾经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逾越。那年,我五岁,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留着铲儿头、淌着清鼻涕、啃着一块干馍、在田野村头飞奔打闹的村童。不错,我和伙伴们的确早已把巴掌大的那点小村子闹腾遍了,但村子以外的世界我们却谁也没有去过。我说的那条村界,其实就是我们村和良田村之间的一条小路。平时,当我们蹲在村后的田野上拉屎撒尿的时候,总看见它悄无声息地横卧在那儿。我们一伙里无一人在良田村有亲戚,我们当然也就都不知道那个深藏在一丛绿树后面的谜团里…  相似文献   

3.
落月 《乡镇论坛》2010,(33):24-26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到上海学习,并留在这个大城市里工作。我的家乡位于中部某省,一个千人村庄,人均4亩地,村子里也有穷人,但普遍的生活并不很难。我曾经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捉过鱼的小河,翠绿的麦田,甚或是田野里的一座座坟,都曾是我无数次情感停留的所在。只是这些都留在了记忆里。如今,我要讲述我眼前的家乡,讲述我所见到的农村图景,而这样的图景更多的时候是被忽视和遮蔽掉的。  相似文献   

4.
幸运之泉     
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上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们村子里就有一个,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姻幸福,是全村女孩羡慕的对象。人们只要谈到她,少不了要提她的零点降生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力证。而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从懂事起就对自己没有信心。村子里那个幸运女孩让我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运,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之下,整天无所事事,随波逐流。有一次,母亲被我气急了,忍不住狠狠地责骂了我一…  相似文献   

5.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但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地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就是沉默。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总看见父亲板着脸,我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小时候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  相似文献   

6.
欧阳秀君 《活力》2010,(17):24-24
今年.我资助的一位小女孩美玉的一家人,将老家的土地、房屋出租后,来哈尔滨打工了。就住在香坊区的红卫村。说是村子,这里已没有可耕种的土地了,到处是作坊式的小工厂。孩子的爸妈就在这些工厂里打工,没有休息日。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我做了10多年的房地产开发,踏看过无数地块,从没有遇到过这样让我激动的土地!那树木、那河流、那山峦、那空气,那距城市很近但却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那连接西湖、西溪两大景区的地块条件,具备了做优质高档楼盘的一切条件。而且我想,在杭州市区,如此大的地块已不大会再有。如果我们不能从设计、工程、物业等等方面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是对不起这决土地的!  相似文献   

8.
前些时候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吃惊的消息:上面决定让他们所住的村子集体拆迁,而且必须在年底前完成。眼下渐进隆冬,人畜的住处,家中什物的存放,几亩地上的农活,与拆迁办的讨价还价,是建房还是买房等一系列问题挡不住地摆到了我老实巴交的老父老母面前。再前一些时候,已经有一批批村民在筑路和建厂的过程中被拆迁。看到人家数着在他们看来实属“巨额”的安家费和土地补偿金进城时,父母心里还曾有过阵阵欣羡。然而,这种事情一旦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父母的心里却又犹豫了起来。是啊,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是可以得到一笔补偿,但钱总有花完的时…  相似文献   

9.
他姓陈,如果他不告诉我,我也没兴趣知道,上车前我们有过小小的不愉快,从海口美兰机场到市区,他要80块,而我只肯出60块。说实话,为了20块钱和你争,我也觉得没面子。他摇开车窗,叼一根烟在嘴上。当年,我给擦皮鞋的小费也不比这个数少。当年是哪一年?1991年吧,要不就是1993年,那时候钱就像熟透的  相似文献   

10.
我到过许多风景区,每每看到景区里的那些参天大树,我就会想起自己的老家。二十多年前,老家所在的村子里,古树参天,下雨不用打伞。  相似文献   

11.
欧洲遇贼记     
长途飞行总是很疲惫,还好能在同行的留学过英国的妹妹身上学到不少知识.飞了6个小时后,她掏出杀手锏,一盒泡面和一袋新鲜蔬菜,边吃边告诉我,其实我们一直飞在俄罗斯上空,还没到老欧洲呢.我咽了咽口水,心想整日里东跑西颠的,看来这趟欧洲行我当个旅行团员就行了. 落地斯德哥尔摩,来接我们的同胞在寒暄之后就开始普及在欧洲的安全、防盗知识,他们像驾校展示一些血淋淋的交通事故图片一样给我们讲一些朋友在瑞典遭遇的种种不幸.同伴也会不断附和:"是呀,我的一个……"事实证明,刀没割在自己身上谁也不知道疼.虽然也感到背后有凉气,但发达落后地区咱也都跑过,基本的防范意识还是有的,听听也就当笑话了.  相似文献   

12.
万民 《乡镇论坛》2020,(3):16-17
“你知道什么是口述历史吗?”“不清楚,我没读过书,字都不认识。”“那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什么事吗?”“我就是把村子里的事说给这些年轻人听,让他们记下来,制作成音频、视频,让子子孙孙都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前不久,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档案局、浦南镇文化站牵头举办的“江浦村口述历史交流会”上,87岁的李锐古老人端坐在江浦村会议室,面对摄像机镜头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误会 大一的时候有个教财务的老师,我每次上他的课睡觉,他都走过来拍醒我。后来他走来的拍我的时候,我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根香烟给他,他就让我继续睡。一个学期下来我给了他好几包烟,可期末的时代他居然让我不及格!我去找他理论,他说:“是你啊,我一直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4.
如烟往事一去不复返。然而,有一件事却始终让我难以忘怀。那是去年夏日的一个黄昏,我独自漫步在黑河岸边,正当沉浸在美妙的黑河落日晚景之中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了阵阵爽朗的笑声,寻声望去,只见有一群老者正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稍稍走近,只听得他们说:“现在国家有钱了,不但给农民免除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还倒给农民补助,既是农村合作医疗又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就连城里和农村的娃娃上学都不收钱了,反正现在我们得到的实惠多了,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今后我们的日子肯定更好过了。”听了这些朴素而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言,一阵暖流顿时淌遍我全身,此时的我,不禁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5.
法律顾问     
村委会收回我的土地对吗陕西省略阳县某村一位姓庞的农民来信说:我家附近有一个国有林场,现在这里已经开发成了“森林公园”。今年三月份,森林公园管理部门提出要在我的承包地里修建一个排污池,占用一亩多地。他们跟我协商,提出让我把地租给林场。我也同意了此事。可是过了几天,林场负责人和乡长、村主任以及村支书等一起找到我。村主任说我没有权力租地,也不能转让买卖土地,林场要长期占用你这块土地,从今天起,村上要收回你的土地。就这样,我的土地被收回了。我这块地是2002年村里承包给我的,承包期为26年,我没有违反合同方面和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用一个故事告诫民企老板:80年代初期,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小偷小摸,寒冷的冬季里有一天突然有人说村子池塘里有很多鱼.  相似文献   

17.
接班人     
《中国企业家》2003,(4):42-43
点上一根烟,李兆会面对着从年龄上远远超出他的我们,平静地讲那段对他来说最艰难的经历。陪他进来的辛书记已经悄悄离开了,一直不希望他讲、怕他讲错什么的六叔李文杰,也在他的一句“这件事由我自己来处理,我是成人”之后,带着些担心离去。烟呛得他间歇地咳。讲话时他的头一直微微上扬着,传递出一种让人唏嘘的坚忍,一个刚刚成人的孩子的坚忍。  相似文献   

18.
李铭 《乡镇论坛》2009,(16):42-43
小时候,有个梦想就是长大了能够写评书当作家。 我的家在辽宁省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祖祖辈辈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村子里一直没有电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全村最盛大的文化活动是听收音机。奶奶家的收音机收听效果不好,有时候会“吱吱啦啦”的没音了,需要耐心等待。  相似文献   

19.
乡镇论坛的同志:你们好!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跟你们的刊物结缘已经很长时间了。我非常喜欢你们的刊物。今天给你们写这封信主要是把我们村,甚至我们县的一些不正常情况反映给你们。我们村是一个小村子。以前还算说得过去,但是现在村干部和镇干部互相勾结,村子越来越差劲了。别的不说,先说吃水问题吧。以前的时候吃过两次自来水,但是每次最多吃一年,然后准出事。而且水价高到1立方米2元,让人难以接受。之后的这几年,村里说机井设备被人盗了,吃水问题就没人管了,但是具体让谁拿走了,虽然村里人都知道,村党支部书记却包庇不讲。我们村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20.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我知道穿西装是老总们的权利。我曾经问过一位董事长,为什么要成天穿着西装,而且还一脸严肃的样子?他回答说必须给客户和员工一个好的形象。西装穿在他身上很端庄,但我看着觉着累。在北京这个寒冷的冬天,我让三位董事长脱下了西装,这是我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说40岁的男人除了生意之外,还有生活,尤其是面对我们的摄影镜头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