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明哲 《上海金融》2015,(2):100-106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既有完整大数据信息来源,又有大数据研究能力,却只研究因果关系,不挖掘相关关系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信息应用于信贷审批的模式,即先要对记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过程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排列出记录各信贷品种运营真实流程或模型,再对该流程或模型挖掘,呈现出商业银行正常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基本行为轨迹,然后对该基本行为轨迹作逻辑推理或行为分析,提炼正常贷款变成不良贷款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关联关系,最后审批人借鉴该关联关系,提前设置针对性更强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群 《新疆金融》2006,(6):45-4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建立和实行了信贷经营、审批、风险监管三权分离机制,并实现了信贷经营、审批、风险监管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制约。三权的分离,完善了信贷管理,使信贷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三权中,审批虽然不能代替贷前、贷后管理,但它是信贷管理的主要环节,而信贷审批人又是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主体,因此,信贷审批人素质的好坏、工作水平的高低对审批工作及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3.
谢尔京 《国际金融》2001,(11):45-47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从当前看,商业银行的收益绝大部分仍是依靠贷款资产获取,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总量和比例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其中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20%-40%左右,有些行甚至达到了40%-50%。如此庞大惊人的不良贷款,已危及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寻找规避贷款风险的对策,已成我国商业银行非常迫切的工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既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原因,本拟浅析其原因和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做好贷款存量的清收与盘活工作,优化增量,从而切实扭转不良贷款现状,降低和化解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信贷投向以及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有金融业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作用,最值得关注的是由此形成的潜在风险.应从央行货币政策导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方面着手,进行信贷结构调整,防范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5.
周伟  殷卫东 《金融纵横》2007,(11):26-29
在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工作中,存在审批条件设定不合理、审批条件落实不到位、违规审批等问题,反映出在信贷审批理念、决策标准、流程控制、检查监督等方面有所不足,对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健全信贷审批机制,完善流程控制;前移风险关口,逐步推行无条件审批;建立审批条件落实报告和跟踪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平行作业力度,提高审批效率;严肃责任追究,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对金融部门的债务风险传导过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累积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2)商业银行信贷分布过度集中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3)收益的激励效应对非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部门承担了实体部门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信贷业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银行信贷风险,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良贷款绝对额和不良贷款率都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要杜绝不良贷款前清后增.有效控制信贷风验就必须针对不司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抓起。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是防范和控制授信业务风险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全球化的统一授信机制,从国家、行业等方面把握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完善授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改进分析方法;完善授信决策机制,实行尽职调查、问责审批及后评价;完善信贷授权机制,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授权范围、权限等。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9,(6):173-174
当今现状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体化的局势,金融动荡对商业银行信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长期以来办理的主要业务是资金存贷业务,所以信贷风险是当今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信贷风险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务收益,目前商业银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商业问题就是减少不良贷款的比例。文章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的投放与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关联企业融资来源主要还是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回避不了对以企业集团为主的关联企业营销和市场争夺的客观事实,因此贷款审批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对关联客户的授信审批,为能有效控制审批阶段的授信风险,贷款审批人在授信审批时,应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有很好的把控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近年波及我国的亚洲金融风暴为所有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对于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金融风险作为经济风险的一种已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根据农总行部署,我行对信贷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其结果显示:正常贷款3500万元,不良贷款1.6亿元,不良贷款占比82.1%,上述数据表明,不良贷款占比之高已严重影响到农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各商业银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就防城港农行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及如何化解内险的措施谈点浅见。一、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分析从目前防城农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严重困扰着该行的商业化经营。到1998年3月底,防城港农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1528万元,其中因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1682万元,占42.1%。究其原因有:(一)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1)依据国家有关文件…  相似文献   

14.
李世明 《时代金融》2013,(20):93-94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机制中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加需要注重对信贷审批机制的改善。为此,我们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成功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方面的先进成功经验,再结合国内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善。文中主要就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信贷审批机制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任务。该文在剖析当前制约影响信贷资产质量诸多因素后,提出应该树立新观念、建立健全放贷风险防范新机制、盘活不良贷款新机制、信贷资产考核新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它的高效和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使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攀升,贷款质量低以及其隐含的风险严重地困扰着我国银行经营管理者,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文章是以此为为写作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及其可能有的风险来进行分析并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可能存在的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引入,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并且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尤其是信贷营销目前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阶段。面对贷款有效需求疲软、同业竞争加剧及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等多重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兼顾市场开拓与风险防范双重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改变目前的直线职能型结构,根据营销部门围绕客户、其他部门围绕营销部门的“双围绕”结构,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和整体市场营销机制,通过开拓市场带动信贷结构调整,从源头控制风险,以此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监督防范金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决定着自身效益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和成因,提出了强化风险监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以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9.
信贷审批(或贷款审批)从信贷业务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控制信贷风险的职责。或者说,控制信贷风险是信贷审批的天职。自信贷审批人制度建立以后,长期以来信贷审批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序列中归属于风险管理条线.并且并未产生很大异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贷审批人员对将信贷审批部门视同风险管理部门并不完全认同,其眼光和视野从仅仅立足于控制信贷风险逐渐延伸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其他方面,致力于为银行创造更大价值。这种经营理念的变化不仅是信贷审批部门自我变革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经营环境、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等多种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优劣,攸关银行发展乃至生存。在我国经济换挡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风险防控意识,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强化全流程风险防控,已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有效信用风险治理下的信贷质量变化(一)A、B两分行资产质量防控压力大2017年末,A分行不良贷款总额30590万元(不含信用卡,下同)、不良贷款率2.08%,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潜在风险贷款总额70317万元,法人客户剪刀差余额675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