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流域工业结构转型及其对空间集聚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流域省区为实证区域,在测度区域工业结构转型水平和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地市工业结构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专业化、多样化等空间集聚方式的响应。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工业结构整体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导,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相对较低。中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工业结构及转型特征差异显著。②工业结构类型和转型水平在不同地市的差异明显,相同类型城市在空间上呈现集中分布。③工业结构转型水平依城市规模而变化,大城市转型水平高于中小城市。④依据工业结构演变方向,存在连续式、跳跃式、均衡式和逆向式四种转型类型。⑤专业化对工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不显著,多样化集聚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结构转型;与非相关多样化相比,相关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区域工业结构的转型。⑥促进工业结构转型,需要推动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强化产业间的关联水平,引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将持续对全球经济产生颠覆性影响,其会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技术市场值得深入探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市场类型上呈现异质性,表现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市场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技术输入型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技术输出型市场;(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对技术市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市场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俊松 《财经研究》2016,(5):135-144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了我国城市经济中既相关联又具差异化的知识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心-外围视角,实证分析了2003—2019年中国25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心一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但对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信息基础设施更为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效应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市场潜能、增强城市经济联系和促进创新创业三个途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心城市规模越大,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减小效应也就越大。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发挥辐射作用的范围为250公里,距离中心城市越近,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提升效应越明显,越能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将经济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分解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后发现,多样化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进一步将城市按照规模和区位进行划分后发现,大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东部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多样化集聚对提升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专业化集聚对提升小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城市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促进作用最小;专业化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差异化的城市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黄河中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明显。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够促进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经济提质增效,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及生产率增长两条路径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及生产率增长三条途径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季寅  韩冰宇 《时代经贸》2011,(18):128-129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内的专业化经济和产业间的多样化经济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的决策者祷要认清本地经济到底是依赖于专业化经济还是多样化经济。本文利用扬州市和全国的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两种作用。结果表明,专业化经济对提高扬州市的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而多样化经济对扬州市的生产率有促进作用,而竞争程度也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0.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重塑传统经济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但存在随着年份逐渐上升的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城市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并利用2003-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邻地区产业多样化与创新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存在空间依赖效应;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相关和无关多样化,发现相关多样化是创新产出的主要原动力,无关多样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作用则正好相反。专业化集聚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作用具有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途径,促进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构建创新要素汇聚机制,有助于发挥数字经济在制造业提质增效中的引擎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力的数字经济正成为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新兴产业,探究数字产业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我国289个城市数字产业为样本,以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为切入点,探究影响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创新互动水平、城市科技资本投入和科技成果储量对数字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等数字经济细分产业中,各因素发挥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以城市群为尺度的样本显著性水平较经济板块尺度有明显提升,城市群正成为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基于此,从打造开放型创新生态、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引导城市间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等维度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可以增强本市的经济韧性,而且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市与周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则并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会因为城市地理位置、行政级别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间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市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合城市特质规划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程度;激发城市创业活力、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机制,打通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间接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 2011—2021 年 27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经济效率是数字技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深化劳动分工等途径提升经济效率,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数字化政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促进效应,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陈建  邹红  张俊英 《经济地理》2022,(9):129-137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水平在时序上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格局,同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本地居民消费升级水平提高的重要驱动力,对于邻近地区居民消费升级水平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缩小了居民消费升级的空间差异。(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加速市场化进程,进而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居民消费的深度融合,统筹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地区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18.
李文秀  柯晋 《产经评论》2022,(5):142-160
数字经济进入普惠共享阶段,通过作用于劳动力市场、就业形态与社会保障发展产生关联性。基于2011—2017年我国2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社会保障的发展,其主要通过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发挥作用,上述积极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凸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门槛时,将进一步强化其对社会保障发展的积极效应;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强化该效应,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系统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社会保障发展。此外,数字经济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推动本地区社会保障发展,对邻近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也具有实质性积极影响,有助于形成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格局。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增强。选取2012—2021年ADB MRIO数据库中62个国家样本数据,从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三重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增强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要素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途径;(3)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因行业生命周期和目的国(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可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制造业集聚。(2)东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城市不显著。(3)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资本错配程度和劳动错配程度,进而推动制造业集聚。(4)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制造业集聚,而且带动了邻近地区制造业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