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3年9月,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联合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营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为河北省农文旅的多元化、多角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邢台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邢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邢台市部分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发现影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不同资源禀赋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诸多城市居民的注意,其注重生态化、自然化、原始化,为游客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体验。但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文章选取了湖南地区作为样本,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同时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首先分析农文旅融合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和塑造美丽乡村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重庆綦江区永乐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最后基于以人为本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原则,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依托自然优势营造生产生活景观、聚焦当地文化丰富旅游项目、加强品牌塑造打造优质产品等,以促进永乐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借力“互联网+”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文章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与机遇,提出广西应以互联网思维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营销渠道,打造服务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消费便捷化的智慧乡村旅游模式,最终实现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潮”兴起和国货复兴已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潮流之一。文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国潮”,研究文旅融合中的“国潮”现状,发现“国潮”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使大众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目前,“国潮”产品还存在文化融合创新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旅游的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多渠道运营、宣传推广四方面探讨“国潮”的文旅融合之道,以促进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动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平台。通过建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可以整合线下乡村旅游资源,助推线上平台的宣传和营销。文章以“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田园观光”为主导,挖掘广西桂林雁山区潜经村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潜经村的村落建筑、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深入开发生态休闲、农事体验和旅游购物等项目。同时,以合作项目为桥梁,通过构建课程体系、组建学生运营团队、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在高校进行旅游电商人才的孵化,组建乡村旅游电商人才队伍。由此可以将潜经村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三个维度,不仅可以为案例地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也能够为桂林雁山区其他农村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酒店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互联网+”时代暴露了许多管理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同时也限制了酒店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变当前酒店的管理模式,是酒店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酒店管理需要走上创新创造之路,走上特色服务之路,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酒店管理工作当中。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分析当前酒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等新技术对酒店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进而提高酒店的管理能力与经济效益,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而推进贵州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文章根据贵州省文旅厅的调查结果,从智慧化基础设施和管理不完善、智慧化服务理念缺失以及智慧化营销方式落后三个方面分析了贵州省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归纳了贵州省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模式让共享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电子商务来说,紧跟互联网技术大潮,为智慧旅游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应当顺应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模式,保证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满足旅游电商人才职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呈现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的传播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更多机遇,使得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具时效性,从而扩大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文章旨在探讨山西省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对于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山西的非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蕴涵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如何全面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融合是文化旅游与教育事业的深度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文旅教”融合创新,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就可以有效发展地区经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而且,“互联网+”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加强各区域板块之间的联系.但当前郑州市旅游在进行脱贫路径研究时却出现了对“互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现状,然后给出了几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拓展乡村旅游营销渠道等,以期为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在乡村建设中,边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慢,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可以助力边疆地区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文章基于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农文旅融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提出边疆地区农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具有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强化区域吸引力和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18年甘肃省提出的文旅形象品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研究对象,总结甘肃省文旅融合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该文旅品牌的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若干优化建议,以期为甘肃打造更多知名文旅品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17.
<正>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旅游经济、休闲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带动就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引擎。笔者通过调研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笼统、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岗课赛证融通机制不完善等相关问题,进而提出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岗课赛证融通机制等相应对策,以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适应新时代旅游休闲市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夜间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向之一,引起了人们的热烈探讨。夜间旅游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后,城市景观焕发出别样的风采,各种夜间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然而,夜间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等。文章通过深入研究文旅融合、城市夜间旅游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夜间旅游的重要性和市场趋势,以期为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旅游小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河南力量。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小镇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提取文化元素、探讨多种发展模式,旨在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直播+旅游”作为行业振兴的催化器,顺应了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带来了新的销售方式与消费体验,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文章立足“直播+旅游”这一背景,对增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