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股份制与三个“两权分离”──谈理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关系张广第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十几年来,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是,由于产权关系没有理顺,至今收效甚微,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要理顺产权关系,最好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权属关系的界定及产权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权属关系的界定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土地产权模式是土地权属关系的法权表现的具体形式,它以强制性的方式确认并表示个人或集体排他地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的权利。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方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推动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关系界定与产权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本着这一原则,笔者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以期引起学术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描述关系的概念,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正是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象。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考察所有制关系问题的,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确认,是产权关系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6.
刘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17(2):70-72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个人占有的天然性、使用的增值性、价值度量的不确定性、价值实现的自发性、产权残缺时的自贬性、收益的外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等内在缺陷不断凸现,导致农村土地的流转困境。对此.要坚持农地使用权物权化改革方向,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的征地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产属于既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的财产,这类财产与只有私益性、没有公益性的财产有本质的区别,现有的产权理论无法解释土地产权中的许多问题,如土地产权不清、土地私有、土地征用等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在分析物权与债权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土地产权位移理论,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土地产权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土地产权制度、做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会计学曾经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企业中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同时也反映特定企业内部的微观经济关杀,即产权关系。会计理论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本文对此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由于国家对于产权界定、侧重的不同,造成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经济绩效。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安排的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对重点分析近年来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些制度创新的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约束和锁定是造成经济低效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使制度安排的绩效更大,为农村土地制变迁减轻压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行程中,先后提出和实践着两种“两权分离”。它们分别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这两种分离,出现在同一体制下,仅仅是一种提法上的差别还是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如果有所不同,那么各自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意义?探讨这一问题,显然是有必要的。 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 相似文献
12.
13.
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权理论进行了拓展。除了关注外部性问题重要性的变化之外,作者还对交易的相当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些内容基本在朝着使资本主义比集体主义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变化。虽然文中强调的交易本质或许与外部性问题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排除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文章讨论了参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征。此外,为了对其他主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讨论作补充,文章考察了相关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土地股份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由于在产权上的缺陷,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农村集体利益.在农村实行土地股份制改革,把具有现代产权意义的股份制引进农村,不仅可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重构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实现共同富裕,也可以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农村土地股份制在本质上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必将成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发展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一个产权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5):18-22,109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权分离理论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之争——对土地“公有”还是“私有”的经济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权的改革方向应该在不同层次具有“公有”或“私有”的不同性质,从而既可以克服产权模糊的弊端,又可以避免完全私有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家族式产权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需要适时有效地进行产权关系的完善和创新,通过渐进性的变革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