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了加强亚洲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使为亚洲资本在亚洲得到有效配置,亚洲各国(地区)提出了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各种建议。这些建议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关于亚洲债券市场的基础环境;二是关于亚洲债券的定值货币;是关于亚洲债券金融风险的技三术处理。其中,亚洲债券定值货币问题是焦点。本文认为,亚洲债券应该用美元定值;此外,亚洲各国(地区)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要与当前金融与经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亚洲债券基金(ABF)的基本观点是各国自愿动用其巨额外汇储备的一定比例成立一个基金,用以购买区内各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发行的主权或准主权美元债券,目的是为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催化剂,因此是东亚金融合作与债市发展的新契机,对于稳定东亚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合作和发展东亚债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它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因此,东亚各国唯有继续积极合作,才能实现ABF的绚烂前景。  相似文献   

3.
建立亚洲区域债券市场,有利于优化区域内的金融结构,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本地资本主导本地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区域债券市场问题逐步受到亚洲金融当局的普遍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然而,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区域债券市场还任重道远。从近期看,首先应创立亚洲债券基金和亚洲一篮子货币债券。  相似文献   

4.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提高金融风险抵御力的角度出发,亚洲各国各地区间加快了货币合作的步伐,并经由理论探讨、方案设计阶段上升到开展实际性的合作阶段。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是亚洲货币合作的终极目标,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贷币互换机制是更为符合现实需要。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其终将在整个亚洲货币合作进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6.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提高金融风险抵御力的角度出发,亚洲各国各地区间加快了货币合作的步伐,并经由理论探讨、方案设计阶段上升到开展实际性的合作阶段.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是亚洲货币合作的终极目标,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货币互换机制是更为符合现实需要.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其终将在整个亚洲货币合作进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环中国圈中俄印三国的战略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政治稳健持续发展的反危机对策为出发点,在美元、欧元的货币格局上大胆创意构建第三极"货币合作"机制,改变现有世界经济的金融风险结构和英美市场经济"经典模式",对于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后危机时代,应当加强中俄印经济合作,加强经济合作对货币合作的主动引导功能,将经济合作作为货币合作的基础,以中俄印区域经济政策的协调、区域融资便利机制的构建、债券市场与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货币合作监督机制的建立作为切入点,构建中俄印三国货币合作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8.
亚洲货币合作:最新进展、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货币合作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起步的,“清迈协议”是迄今为止所达成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亚洲货币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国之间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差异显著、在政治、文化和历史方面存在分歧和冲突;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区域内的大国没有承担起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责任。尽管如此,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亚洲各国具有货币合作的内在动力,而且相应的问题可以通过由易到难的分阶段合作进行克服。亚元的产生是亚洲货币合作的终极目标,而人民币和日元很可能共同承担起核心货币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在带来金融繁荣的同时,也会导致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要深入了解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多年来,我国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积聚了诸多安全隐患,如:商业银行内部风险不断暴露、影子银行迅猛扩张累积大量金融风险、债券市场违约愈演愈烈等。为此,未来我国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还要加强金融安全国际监管合作,全面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俊  单娟 《西部金融》2007,(9):28-29
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对推进亚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降低亚洲金融体系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亚洲债券市场包含区域内部各国国内债券市场和区域债券市场.区域内部各国国内债券市场,可以为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发展迅速,东盟的共同利益取向及与中日韩的互补性是东亚在金融领域合作的理论基础。"清迈协议"下确立的货币互换机制是具有双边性质的合作形式,在救援资金数额、形式及与IMF贷款的条件上仍然存在不足;亚洲债券市场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东亚"银行主导"下的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问题,其功效发挥受制于经济体欠发达的国内市场和部分成员实行的资本管制;外汇储备库拓展了多边形式的货币合作,增强了区域内成员的抗风险能力,其仍处于加强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区域性经济组织为开展区域性金融合作与协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应性选择。亚洲地区货币合作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亚洲区域性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必须要考虑人民币与日元在本地区的作用。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亚洲货币合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洲金融合作对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强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提升亚洲的国际金融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亚洲金融合作的现状来看,现有的金融合作模式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存在着诸多缺陷.尽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有较多的障碍,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发挥中国在亚洲金融合作中的作用是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在参与亚洲金融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亚洲各国防治金融危机的税收措施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存在的危机的风险因素,提出了防治经济不景气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适度金融开放并逐渐消减利益集团的阻挠,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并加强金融合作,以促进各国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性缺陷是制约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扩大、结构完善及其经济功能全面发挥的根本原因。要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核心,修正制度设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韩国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金融合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两国开展金融合作的对策及路径选择,指出,随着中韩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保持两国间汇率的稳定,避免汇率波动对贸易和投资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应积极推行两国的金融合作,培育健全的金融市场,为实行单一货币的亚洲货币联盟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亚洲的迅速崛起,是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世界的轴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历史迈向一个亚洲化的新世纪。亚洲各国的经济及自信力日益增强。然而,自去年6月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先是泰国,后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又波及到韩国。放是,西方某些经济界人士不仅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成就提出质疑,而且企图否定亚洲价值观,说它“有形无实”,并抓住亚洲价值观来谴责这个地区假定正在腐烂的一切。针对这种情况,讨论作为亚洲动力源泉的文化背景及其价值观,以及亚洲这次危机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亚洲价值观的多重…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合作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和必要的出路。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积累了宝贵的金融合作经验,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日益紧密。本文论述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中作为重要贸易伙伴以及长期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的金融合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促进区域金融预防风险能力,推进两国经济增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组合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已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分散决策权的重要主体。我国分税制改革推出后,在明显地强化和改善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由此引起地方政府的资金困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开放地方债券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具备了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最终开放仍受到当前金融制度背景的约束。这决定了中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开放注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