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相对剩余的市场形势,农业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深远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一、全省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我省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从1995年正式提出并组织实施,各地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探索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途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创宁夏农垦辉煌○王树林张世鉴高秉勋近几年业,宁夏农垦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6年粮食总产突破了2亿公斤大关,达到2.0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3%,提前四年实现了2000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2004年,农安县农民人均收入365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1.75亿公斤,肉类总产量42万吨。据该县有关领导介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实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1993年是我省放开农作物种植计划的第一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指示精神,指导广大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全省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粮食、蔬菜、药材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1、粮食生产:199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99.02亿公斤,比1992年的85.83亿公斤增产13.19亿公斤,增长15.4%,比历史最高年1990年的96.9亿公斤增长2.2%。从全省11个地、市来看,增产的有10个,其中增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敏感产业,粮食是敏感话题,它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笔者认为,四川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下面仅就四川的粮油产业化经营进行分析: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由来与发展四川是实施粮油产业化经营较早的省份之一。1998年,我省粮食部门率先提出和组织实施了以促进粮食产业化为核心内容的“川粮优化工程”,并在广汉进行了“订单农业”试点工作,连续三年对订单农户实行了“二次返利”,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产生了良…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上海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以松江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晋城市始终把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等五大优势,积极培育壮大区域性主导产业,全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确立粮油、棉麻、林果、畜牧、蔬菜、蚕桑、蜂蜜、水产、药材和食用菌十大主导产业,围绕十大主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全区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10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77.7公斤.列全国各省区的第三位.实现了粮食总量的自给有余,扭转了吃粮靠外调的局面。1996年.我区粮食生产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产达153亿多公斤.比1995年增产48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区农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区在农科教结合上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推广适用增产增效技术为结合点,强化农科教结…  相似文献   

9.
粮食现状与粮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粮食现状1.粮食供求矛盾缓解,我国步入了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农村改革的20年是粮食流通体制不断改革的20年,中国农村改革最显著的成效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是粮食从供给短缺变得相对充裕。1996年到1998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丰收,总产量超过或接近5000亿公斤,人均占有量均超过400公斤(见表1)。粮食供求矛盾大大缓解,农业生产经营目标也开始由原来的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单一产量目标调整为保证供给和力争农民收入增长的产量、收入双重目标;人们的生活消费也开始从温饱型向质量型和选择型转变;农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一、总体发展情况“十五”期间,我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拉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一)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到2004年底,全省较大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406个,比2000年增加2倍多;固定资产达到422.8亿元,比2000年增加3.6倍;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513万吨,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31亿头(只),分别比2000年增加1倍多。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238.8万户,带动农民增收28亿元,户均增收1173元,比2000年增加2倍多。德惠…  相似文献   

11.
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及相关问题值得专门探讨。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历程(一)改革实践呼唤理论较早全面论述中国粮食产业化经营思想在1995年,稍迟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出来的粮食产量骤增的势头,并未保持到90年代。进入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一直未有大的突破,稻谷生产还出现了滑坡局面。粮食产量在20世纪末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在继续落实改革以来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政策、措施的同时,必须调整粮食生产和经营战略,转变增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内部机制搞活粮食经营周列义近几年来,湖北省武穴市粮食系统在改革内部机制,搞活粮食经营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1993年,全市收购粮食0.8l亿公斤(贸易粮,下同),比上年增加300万公斤(其中晚稻0.5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5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邳州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围绕实现小康目标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8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1.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4.61元。一、立足本地优势,明确发展思路农村小康建设的核心,是确立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选择和培育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立足于发挥区域优势,尊重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确立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邳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网络健全、门类齐全、  相似文献   

14.
一、产业化是推进粮食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主导产业规模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是粮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粮食产品加工,使粮食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的经济效益,通过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改变弱质农业的新途径。粮食产业化经营,它能把农户引进某一产业链,参与一体化经营,有效地将分散的家庭小生产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相对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15.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想冯久先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量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市场供给明显偏紧。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粮食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今后几年增产500亿公斤,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十分艰巨。为此,除在继续落实好改革以来创造和摸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97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有组织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玉林是农业大市,1997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亩产吨粮市”(即全市平均亩产吨粮),粮食总产最高年份达3587亿公斤,并在自求平衡的基础上,每年调出23亿公斤的商品粮。粮食这个大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牢牢地夯实在玉林大地上。而玉林非农业强市,农民增产不增收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其中关键的一点是:粮食经济结构不合理,粮食产业化水平太低。发展农业经济的总体思路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环节,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狠抓粮食转化增值,把粮食优势变为…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采取市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带动、互助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辽宁粮食生产形势和今后发展的意见杨德明进入90年代,我省连续几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50亿公斤。1993年最高为169.6公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25.8公斤,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1996年我省粮食又获丰收,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达到了166亿公...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积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了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产购销体制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了农民、居民、企业和政府"四满意"的目的。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到位后,不仅可以减轻农民负担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