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高.但同时随之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结合;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深化现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过大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2.
分配领域中如何体现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迅速扩大而导致的不公平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在分配领域中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收入差据拉大不能简单等同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比差距拉大本身更值得关注;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初次分配环节的严重不公制约了再分配的公平。制约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不力的因素不仅仅限于税收的立法与执法,而是有更深刻的根源。行政垄断、腐败等原因形成的收入差距税收杠杆是无效或低效的,政府收入不规范导致税收的公平分配力度偏弱。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世宏 《生产力研究》2005,(1):115-116,203
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保证同一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与机遇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恰恰有些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次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关系 ,保证分配机会、过程和结果的相对公平。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 ,应把初次和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分配格局不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取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选择的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关注初次分配的公平,更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再分配政策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6.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不是孰轻孰重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效率本身具有公平性质。针对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现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要对影响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区分产生收入差距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国家在微观经济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应发挥哪些职能 ,以实现社会公平 ?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两个层次上,提出了具体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思路和政策,其根本是重在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报告中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既是可贵的理论创新,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区分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践中被认可的,是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包括:由腐败引起的收入差距、由垄断引起的收入差距、因二元经济结构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因教因病返贫引起的收入差距、因税收体制不健全及政策偏差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只能伤害"科学发展",切不可让它持续泛滥。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凸现,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解决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公平原则,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在分配领域特别是在再分配领域中更加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有机的、动态的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宏观上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在微观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制约、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失衡、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应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生产力均衡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逐渐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关系,通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础.初次分配的公平是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当前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平缺失现象,应从制度和体制上完善,以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的公平分配已成为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话题,收入差距导致的社会问题已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效率与公平问题似乎已陷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困境。就目前而言,公平分配问题可归纳为问题的三个方面:市场机制、政府和道德三方力量。首先,市场经济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但不一定导致过大的差距。收入差距应区分竞争起点公平的差距与竞争起点不公平的差距两类。或者说一种是人为的行政化市场垄断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另一种是由于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个体本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程正敏 《经济论坛》2009,(20):10-12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和邓小平的公平分配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并认为应该从制度上切实保证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使社会财富确实在各生产要素之间按各自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尽力避免各种非生产性要素介入初次分配过程。面对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再分配过程中要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政府支出中应增加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比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十七大报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的转变,无疑把侧重点转向了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方面。而在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还有很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各种似是而非的判断还在干扰着人们的视线。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必须给出进一步的科学回答,才能真正推进分配公平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过度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造成的.因此,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特别是企业内公平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联合产权制度是企业内实现公平分配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联合产权制度的企业内公平分配模型,为企业内公平分配的实现和测度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而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和谐是制约社会和谐的显著因素.西方国家分配制度的变迁过程告诉我们:和谐分配就是要形成效率和公平兼顾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它是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初次分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效率,再分配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分配格局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二次分配没有发挥应有的公平作用;三次分配不透明、非法非正常收入扰乱分配秩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消费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社会不公平加剧等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中,出现了区域性差距、行业性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公平与效率不协调等现象.李惠斌研究员所著的<企业劳动产权概论>一书,对我国研究和解决分配制度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出了重要思路.本文在兼评该书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初次分配中构建层次性利益公平分享机制,提出了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的建议,即正确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按劳分配与职工财产性收入的关系、保护合法收入与调控过高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