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评价当前非洲34个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的耕地投资潜力,为中国投资者在以上区域辨识被投资国比较优势、找准投资目标、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灰色分析法,数学建模法。研究结果:从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宏观环境、投资现状4个方面对非洲34个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进行了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以上各国投资潜力的评价。研究结论:当前非洲34个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土地资源丰裕、生产基础薄弱、宏观环境稳定、投资空间广阔的特点,中国投资者应及时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分析中美两国在非洲地区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投资东道国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分析显示,中美两国在非洲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多集中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但是美国东道国选择的地域集中程度比中国更高;统计分析显示,影响中国东道国选择的因素为东道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GDP,影响美国东道国选择的影响因素为人均GDP、企业信息披露程度指数、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研究结论:美国在非洲进行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比中国多,美国的相关投资决策也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从贸易视角研究双边关系和东道国要素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的影响,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贸易引力模型,随机效用模型。研究结果:(1)地理位置是影响中国海外耕地的重要因素,贸易距离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倾向于选择市场经济不发达和低税率国家,带有显著的制度风险规避特征,东道国腐败控制度、产权安全度、投资便利度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影响显著;(3)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资源寻求动机并不显著,东道国农业资源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有一定吸引力但并非决定因素。研究结论: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对近20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作相关性分析和耕地资源代价水平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耕地而积的大量减少,但其经济发展正逐渐趋向资金密集型和节地型,土地的集约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其耕地利用并未达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耕地面积的减少幅度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状况及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梳理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的基本状况,为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战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保障粮食安全及获得丰厚利润;政府是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政府与政府、私有部门与政府或私有部门与私有部门的模式参与直接投资;投资者以购买、租赁或优惠经营的方式获取耕地。研究结论:当前的海外耕地投资存在投资项目缺乏透明度、土地产权存在争议及合同履行难以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我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合理布局,提高农业投资效率。[方法]以2000—2016年中国137宗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及其所涉及的35个东道国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以耕地投资面积和耕地投资项目数量作因变量,研究其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并用对应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各东道国的相对优势。[结果](1)我国海外耕地投资区域集中在东南亚且由周边国家向外扩展,被投资耕地用途多样,投资规模自2004年开始急剧上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我国海外耕地投资以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为主,倾向于资源丰富、与我国距离较近、制度相似、经济关系良好但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3)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亚洲国家适合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欧洲和美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的企业投资,非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结论]中国农业企业应结合企业投资目标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选择投资区位,适时转变投资策略与模式,积极防范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自然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以提高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各行政管理部门耕地评价指标体系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情况,为实现部门间成果共享,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开放包容、科学系统、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借鉴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管理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法,并选取位于湖南省南岭丘陵山地区的道县开展实证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的空间分布和地缘因素影响路径,为相关部门规划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和企业实施海外耕地投资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定向政策矩阵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中国在各东道国的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具有明显的低水平性和分散性;(2)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在东道国层面符合一般投资规律,但是在整体层面的布局存在较大不足;(3)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热点区域;(4)地缘关系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呈现着一种复合传导过程,地缘政治是影响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的关键因素,而地缘政治则受地缘文化的直接影响和地缘经济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在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已在全球广泛分布,但分布态势较不合理;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是影响中国企业的东道国选择重要方面,相关部门应重视通过地缘政治关系引导中国企业提升海外耕地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思彤 《山西农经》2025,(6):99-101+168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推进共同构成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实践中,芜湖市的乡村旅游繁荣和特色小镇培育展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深入分析了芜湖市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差异和互补特性,探索有效的协同发展路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内针对耕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涉及不多,也很不系统。本文首先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目标、原则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最后综合形成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新疆为例,利用指标体系对新疆近10年来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此研究为集约、科学合理的利用耕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理,从根源上诊断和理清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发展障碍,扩大中国国际农业合作。研究方法:以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重心为切入点,采用重心模型,发现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重心显著向东、南方向移动;以此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解析格局演变驱动机理。研究结果: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表现出较强成熟市场倾向、本地市场效应、制度风险偏好,依赖东道国投资保护政策和政府间的投资协议。研究结论:获取农业资源、避税以提高企业利润是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动因;从动态视角看,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理也具有异质性。本文据此提出了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海外耕地投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开发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与我国合作开发地缘优势明显,是我国农业海外合作开发的重要首选区域。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格局指导下,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等方法,立足我国对粮食等大宗战略农产品的发展需求、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合作意向,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度,系统谋划了东南亚地区农业合作开发的战略重点领域,确定以稻谷、天然橡胶、油棕榈、木薯、甘蔗和林业六大行业为合作重点,以提升原料掌控权和贸易话语权为关键环节,根据东南亚重要交通物流通道、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区域差异,提出\"三线两区\"的合作开发总体布局。围绕各种合作有力推进,提出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金融支持、提升政府服务等政策建议保障,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东南亚地区长远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Commodity markets have become key forces transforming upland livelihoods, social relations and landscapes in Vietnam and throughout Southeast A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cesses of market form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local livelihoods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a village of Vietnam's north-western uplan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llagers' reactions to new opportunities arising from decollectivization 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wove them into an increasingly intricate 'commodity web'. Differences among households widened as households with an initial advantage accumulated further advantages. Yet the relations governing access to land and product markets also provided a floor of subsistence for the disadvantaged.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need to interrogate commodity markets,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s and relations constituting them, and analyse how they distribute income and risks among the actors involved. The nature of commodity markets,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ons governing access to productive resources, influences processes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uplands.  相似文献   

14.
A major driver of change in the Mekong River basin relates t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landscape and natural resource access regime that it induce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the livelihoods of resettlers evolve following resettlement, and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that process. The study takes pla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un Hinboun Expansion Project in Lao PDR. Based on longitudinal household surveys conducted before resettlement as well as 1, 2, and 3 years after resettlement, we identify the process of livelihood adaptation in resettled communities. Results show varying capacity to absorb shocks and cope with change even within a small village with seemingly equal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adaptation process is key to improving interventions for rebuild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ose resettled by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5.
海外矿山项目 可行性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述海外矿山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阶段海外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注重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审批,忽视其功能的发挥;②偏重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③擅长静态分析,缺少动态分析;④强调一般财务分析,淡化风险分析;⑤重视微观效益分析,忽视宏观效益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将海外矿山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度化,推进投资项目咨询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