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土地发展权配置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在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梳理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内涵与实践演进,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发展权配置的需求与响应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发展权是改变土地用途及开发利用强度的权利,是空间规划的核心对象。(2)土地发展权配置内涵可以解构为对象空间性、手段二重性、收益分配平衡性。(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发展权配置提出全新的需求:统筹全域、全要素、全流程;建立政府与市场互补的工具体系;优化部门协调、传导通畅的治理结构。(4)研究提出要构建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规模指标+空间分区+属性管控”初始配置体系;设计以“存量提效指标”与“增量流转指标”双轨制的跨区域、城乡统一土地发展权市场交易体系。研究结论:发展权配置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灵魂”,只有深化对土地发展权的理论认知,优化配置路径,才能有效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阐释市场或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逻辑,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规划—市场协同配置土地要素的运行机制,并提出适应性模式,以求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配置的效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单纯依赖规划或市场配置土地要素引发的现实困境呼唤规划—市场协同的新理论框架体系。(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固有的尺度差异决定了规划—市场协同配置土地要素应在国家、区域、地方尺度分别统筹规划对象与市场手段,形成协同、平衡、匹配的运行机制。(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模式的核心是规划或市场主导的适应性,结合浙江省的实践提出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引导、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驱动、土地集约利用制衡等具体模式。研究结论:规划—市场协同的土地要素配置框架体系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兼容实现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从中央—省—市三层级政府的关系切入,分析中央到省、省到市的纵向指标配置逻辑对指标执行偏差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央基于区域均衡偏好往省的指标配置对省级执行偏差的影响没有得到证据支持;(2)省往市的策略性分配能够减轻省级执行偏差,但与经济体量不相符的指标错配会加剧市级执行偏差;(3)省级政府在央地关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中间政府作用,中央的指标配置能通过省级的策略性分配来减轻偏差,但省级的指标配置则面临着更少的容错空间。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过程中,应强化省级政府基于本地信息优势的策略性分配能力,加强指标配置的科学性,此外,应进一步向省分权并制度化,在推动指标高效利用的同时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张杨 《中国土地科学》2024,38(5):125-130
研究目的:阐明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有限理性选择,总结其实践效用,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双评价”的现实挑战与应对路径,揭示“双评价”从定量评价到规划决策科学性跃迁的逻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肩负着提升规划决策科学性的使命;(2)“双评价”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决策需求中应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发挥对规划决策方案的先验性量化支撑作用;(3)“双评价”在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面对不同需求角度下需要持续创新以提升其应用价值。研究结论:“双评价”的进步意义在于实现定量评价到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跃迁,其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作用体现在为国土空间的组织、协调、统筹提供科学依据,直接服务于不同尺度、不同需求的意志和价值在国土空间上的映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认识,揭示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的融合机制与路径,助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均在中央与地方博弈过程中实现发展变迁,其中还伴随着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的变化。(2)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持续运转的过程就是两者有效融合的过程,可以促进“区域—要素”的互联互动,并增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3)激发土地要素市场活力,构建全国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并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数字化协同治理,完善“权—责—法”管理制度是规划与市场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实现土地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通过产权放活、多效供给、市场整合、收益共享、规划引导、智能管控以及权责法治的完善可以统筹规划与市场的作用,进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文引入“治理均衡器”和“电路图”对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进行具象化分析,探讨规划和市场的互动机理,构建两者互动的协同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有为规划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电路分析。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要素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变动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而土地要素市场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2)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非均衡风险主要包括规划缺位或刚性过强导致的“断路”、市场失灵导致的“短路”和规划市场供需错位导致的“内耗”;(3)参考滑动变阻器、二极管、电磁继电器、选择开关等治理均衡器元器件,可以针对性设计出“刚性底线+弹性空间”、“规制调控+规范引导”和“规划均衡+市场决定”等治理协同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引入“治理均衡器”和“电路图”分析框架,能够具象化地展现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互动机理和非均衡风险,进而通过“治理均衡器”元器件的选择,为不同情景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统筹协同提供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为协调两大改革的良性互动和整体推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提出以“三区三线”为载体深化落实新时期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路径。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内涵及价值,在揭示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尺度传导原理基础上,解析“三区三线”的效用及实施路径。研究结果:发挥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作用,已成为健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题和主线;“三区三线”是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降尺度传导的重要内容。研究结论:以“三区三线”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如下: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基本保障并贯穿规划方案研制各环节;遵循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新理念和新格局,构建不同功能指向下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模式;以“三区三线”集成方案为基础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底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各层级“三区三线”体系化;抓住关键阈值参数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准则的升降尺度传导;聚焦国土空间治理关键点强化政策配套,实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动态监测和精准评估。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珠三角等存量地区当下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探讨增量扩张与存量调整两种导向下规划模式的差异,为生态文明时代存量调整型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归纳法。研究结果:(1)在存量地区,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与内涵式优化、市场配置资源、多元主体治理等空间逻辑不相适应渐渐显现;(2)珠三角作为高强度开发典型地区,规划模式正发生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调整”的转变,在规划编制各环节关注土地产权与土地价值协调,将规划与土地管理相融合,在推动存量调整优化中注重全链条政策支撑;(3)提出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体系内推动存量空间调整的规划策略,形成“时空统筹+空间腾挪+土地连片整备+权益价值再平衡”等促进存量调整实施的政策支撑机制。研究结论:生态文明时代,以存量调整为主的高强度开发地区需把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契机,探索动态治理的存量调整型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在编制和实施中关注规划对空间权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及土地价值再平衡,重视存量空间调整实施过程中政策机制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碳循环过程与国土空间要素的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提出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机理、多尺度规划方法与全过程规划路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对“碳循环—空间要素”耦合关系的剖析,提出了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起点—原则—工具”机理;(2)构建了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方法,通过“三区—地类—地块—单元”的多尺度规划,实现对碳源汇“总量—结构—格局—强度”的多维度优化;(3)设计了全过程碳管制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路径,通过“低碳目标引导—碳核算支撑—碳约束管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履行碳治理职能。研究结论: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指标体系、支撑技术及实证效果等仍需进一步深化,以实现从低碳理念的深入认知向规划设计的实用方法转变,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黄贤金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2):105-110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时代演替,阐述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迫切性,提出新时代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 空间规划及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先后经历从生产力布局为引导,到以城市发展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布局需求,再到以 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国土空间格局重构;(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发展面临学科类型的分支性现实与综合性需求、 学科发展的继承性现状与创新性需求、学科支撑的部门性特征与战略性需求三方面矛盾需要协调;(3)海外国土空间 规划学科具有差异化发展、注重引导学科自治、服务社会需求以及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结论:构建“1+X”互为 补充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学科群体系;打造“专才 + 通才”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新型知识体系;推进“大学教育 + 行业 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新型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耕地保护与非粮化治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流转效应及政策延续、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土地利用绿色低碳转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与非正式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绩效、多资源协同配置与土地保护、土地再分配与农地整理、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多主体协同共治的土地管理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科技需求,2024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安全与高水平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保护修复、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农地制度改革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总结2022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地确权与流转、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绿色低碳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生态修复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非正式制度与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制度改革评价、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整治、自然资源治理与信息技术革新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战略需求,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绿色低碳利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4.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落实中央战略部署、进行省域空间管制、指导市县空间管控,以及探索空间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重任务。文章总结了我国不同时期省级国土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效和不足,分析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编制的形势与要求,提出了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的建议:(1)统筹国家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利益;(2)满足多目标、刚性与弹性兼顾、动态的空间管制需求;(3)做好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地域功能转化;(4)针对城市型等不同类型的省级行政区,分类推进省级国土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荷兰在土地合理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我国相似的自然资源国情和规划体系,使荷兰国土空间规划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荷兰空间规划经过初始阶段(1902—1964年)、发展阶段(1965—2007年)、改革阶段(2008—2013年),到现在的“多规合一”阶段(2014年至今),规划改革历程与我国极为相似。目前荷兰刚编制完成的相当于国家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规划与环境国家战略》,对2050年国家发展愿景提出了4个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文章通过研究荷兰100多年来规划发展历程和当前国家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愿景规划)的主要内容,从改革重点、规划内容、实施监督、法律支撑等方面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归纳阐释土地退化平衡(LDN)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回答LDN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LDN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和明确的响应层次,并遵循“同类平衡(Like for Like)”与“一票否决(One out-All out)”原则。(2)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空间载体、生态本底、安全保障、服务双碳目标等功能得到拓展,客观上要求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好尺度与格局、要素与系统、食物与生态、减排与增汇之间的关系。(3)LDN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包括多尺度嵌套的动态平衡、多目标权衡的系统治理、多手段协同的实现路径。(4)基于LDN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包括:构建“功能—尺度”与“要素—系统”相耦合的LDN目标函数,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目标量化;制定螺旋递进式“分区管控—分级治理—分类施策”的管理策略,促进自然与行政区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建立“干预管制—激励竞争—强制倒逼—差别治理”协同的保障机制,协调“自然—社会—政府—市场”等多部门关系。研究结论:LDN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能...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城市建设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选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项自然要素,粗略估计武汉市水土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结合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再开发潜力评价,以区县为单元进行武汉市建设空间优化研究,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在区域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的唯一亮点、国土空间开发程度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思路已经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是其基本内容和保障的背景下,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要满足“稳增长、促协调”的要求,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满足国土空间“多规合一、一张图纸、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国土空间规划的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可依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空间发展规划,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革新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行政体系,树立科学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