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的精神直接决定于体现在法中的意志,表现为人治或者法治。人治是传统中国法的根本精神;而法治是西方法的传统精神。差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不同;二是文化传统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儒家法家关于"人法"、"人治法治"范畴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及管理实践分析"人治法治"理念对于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法治建设,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的作用下,在西方法治思想的影响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展示了一幅中国特色的法治图景:在法治进路上,是一条从政府推进到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法治进路;在治理方式上,则昭示着德治与法治并存、人治隐含其中;对于纠纷的解决,则实行着诉讼、仲裁、行政化解、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机制并重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胡怀应 《全国商情》2009,(5):114-117
西方法治,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源于对人生意义、价值目标的认知和关怀,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和互动发展,在于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以此推动法律形式化运动,在于权力和权利的界分与冲突导致法律秩序的生成;中国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定目标的手段,中国人选择法治是因为同人治相比,法律最能满足中国社会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需要,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给人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西中法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目标架构与驱动力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实施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道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人治又缺少应有的约束与规范。无论是人治还是法治,均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法治国家与现代公民道德是同源的,二者都是为了实现人们希望的理想社会状态。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必须既计法治,又讲德治,并力求使法律手段和道德教化协调互补,实行法治与德治的合力进取,以创造民主文明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它的形成离不开特定文化的催化和诱导。而我国传统的法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存在诸多悖离:传统的君权至上的人治观与法律至上观念相悖离;传统的权力本位意识与现代权利核心观念相悖离;传统的伦理取向与现代法律价值相悖离;传统的等级特权意识与现代平等观念相悖离;传统的畏法厌讼、惧法耻讼意识与现代法治的诉讼观念相悖离。因而,扬弃传统法观念,弘扬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的、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依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对于中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应该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监督等法律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治国方式上,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分别经历了一个从由形式法治到人治、从人治走向法治、再到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我党50余年治国演变历史表明,法治与德治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人治现象的法经济学解释——重庆打黑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打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治的续存。对人治续存进行文化解释已经难以令人信服,而采用经济学方法加以解释能够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能够说明人治续存并发生作用的制度原因,而成本收益理论则能够说明法治在当下“难产”的原因。从法经济学角度对人治与法治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法治建设更为有益的智识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20—30年代俄国走向社会主义和50年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不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事实上马恩这—设想的主体不仅是俄国公社,而且包括俄国社会形态以及东方其他落后国家的社会形态;跨越的起点不仅是前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包括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国家;跨越的核心思想在于肯定东方国家可以通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 ,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表现为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它促使我们汲取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 ,对加快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可训(上海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干预还是不干预?这是个问题。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就国家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何种作用这一问题,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两种政治思潮给出了不同答案。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已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了主导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与阻碍,这项制度的进路与我国相关法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文章从法文化的角度,回顾一人公司制度在中国确立过程中的荆棘,探究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文化的一人公司制度在移植到中国法文化环境中所出现的差异。同时,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反映出我国法文化的新变化,为相关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新要求,一人公司制度今后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适应,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需要。  相似文献   

15.
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需要政治、经济等条件外,还需要文化条件。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治文化也成为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明确市场经济的含义出发,指出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是难脱“教条”之嫌,进而介绍当前学术界关于市场经济含义的诸多表述;论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内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实行现代市场经济的几种类型;文章重点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最后,指出了两种误识应予纠正:一是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提法;二是把计划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领导职务竞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化、规范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职务竞争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竞选有本质的不同。科学理解和把握领导职务竞争的内涵对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以下途径自律守法,改变"人治文化",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健全监督制度等,一定能实现这一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学、生态哲学意涵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探讨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指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共存的新态势,并阐明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动态,明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其研究对促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韦伯模式"的主要观点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是世界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第一人,后人称之为"韦伯模式".其主要观点是赞成市场经济,反对资本主义,主张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分离开来,反对垄断、宏观调控、消除贫困、保障民主、对外开放等."韦伯模式"的意义在于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今天的中国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