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盗窃罪     
该文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从三个方面界定了盗窍罪:盗窍自己所有而被他人占有财物的问题;误盗自己的财物是否构成盗窍罪的问题;窍取债务人的钱财抵债是否构成盗窍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外刑法中关于家庭成员及近亲属间盗窃罪具体规定的比较分析,探求各国对近亲属间盗窃本质认识的差异,同时结合中国刑法中有关的具体规定,研究亲属相盗罪的中外差异及相暗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由于刑法典对盗伐林木罪和滥伐林木罪的罪状规定过于简约 ,实践中会出现定性不准的情况。本文从分析具体案例入手 ,结合司法解释 ,比较两种犯罪构成 ,归纳二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银行卡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在当今经济活动申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立法的落后与缺住,对其的法律规制还有很大的欠缺.在发生盗刷银行卡的案件后,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分担往往依据难寻,面临种种法律难题.银行卡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银行卡各方民事责任分析成为银行卡盗刷民事责任分担问题的争论焦点.目前,完善我国银行卡盗刷民事责任分担的相关制度也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是在市场经济下带有浓厚的计划和管制色彩的一个罪名,其法律规定和司法认定都存在许多有待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的主体的分析,从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非法经营罪的主体认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基督教核心范畴“罪”的两种主流解释一直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在致死的疾病》里克尔凯郭尔用一种先破后立的方法,在批判了以上两种有关罪的主流解释后,确证了自己对罪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挪用公款犯罪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这使得多次挪用公款犯罪的数额认定问题变得较为复杂。文章从公平、公正和罪刑均衡等刑法基本原则出发,对多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作出了一些探讨,对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关于网络小说著作权的保护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文章首先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作出专业的解释,然后分析国内网络小说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人维权的难度作出概括,综述目前我国对网络小说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最后完善我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建言。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小说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但是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挟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本文着眼于我国绑架罪的有关规定,首先回顾了我国关于绑架罪的立法现状,其次从犯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论述了绑架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构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承销或代理买卖非法证券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根据证券法第176条的规定,承销或代理买卖非法证券罪是指证券公司违反证券法的规定,对未经核准或审批擅自发行的证券予以承销或代理买卖,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如下:(一)实施本罪行为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本罪只能由证券公司构成。我国证券法规定,只有证券公司才能承销或代理买卖证券,其他单位或个人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不得经营证券业务。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的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  相似文献   

11.
对高利贷行为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在立法入罪和司法入罪分歧上,因高利贷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构成要件,且适用该罪易造成罪行失衡,故不应对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做扩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司法犯罪化"。司法入罪与立法入罪二者不该是对立关系,第一、从当前出发,对高利贷及其衍生行为还应依据现有罪名及司法解释认定相应刑事责任;第二、条件成熟时,可将高利放贷罪增设于175条之二中,对罪与罚做具体设定,肯定与其他犯罪间数罪并罚关系,单位也可成为该罪主体。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逃逸有关的问题成为交通肇事罪适用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在交通肇事逃选定义的狭隘性、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在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的功能冲突、刑法应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魅力中国》2011,(1):227-228
想象竞合犯具有多个危害行为,具有多个社会危害性,理解想象竞合犯的本质应当首先明确想象竞合犯中“行为”的实质含义,想象竞合犯实质上是具有多个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的竞合,是实质的数罪;对想象竞合犯应当按情况进行择一重罪从重处罚,这是其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和刑罚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盗窃罪与诈骗罪作为侵犯财产类案件,两者的犯罪主体均为-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客体上表现为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者所不同的是客观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手段已即获取财产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5.
冯宗盛 《魅力中国》2013,(20):272-272
摘要:诈骗罪、盗窃罪作为常见多发性侵犯财产类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这二种罪名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都相同.客观方面虽然在通常状况下不难区分,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常常存在交叉重叠,较难以辨别。本文拟通过详细阐述诈骗罪、盗窃罪构成要件,分析说明二罪的不同点,以期为实务中准确定性处理类似争议案件,提供些许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美 《特区经济》2005,(11):272-273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 1.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 在1997年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列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从第213条到第220条设置了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7种罪名,它们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215条)、假冒专利罪(第216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18条)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现行立法不足,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本文通过分析虚拟财产的定义、特点以及法律定位,认为虚拟财产具有我国《刑法》规定的“公私财物”的性质,可以作为犯罪对象,并进一步阐明对虚拟财产进行刑法保护的途径和确定“虚拟财产”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日益严重的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破坏的行为对社会公共管理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对破坏汁算机信息系统罪做了相关规定,为惩治该类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该类犯罪具有技术性强、隐蔽性高、调查取证困难等特点,再加上立法技术落后、法制不完善等原因,使该类犯罪没能受到有效惩治.因此,加强该类犯罪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立法,以有效的打击该类犯罪,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计算机应用中非常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