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加强统一服务,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问题,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紧迫任务。现就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意义   (一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一种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体制。一方面,通过家庭承包,集体土地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解决了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统”与“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集体经营仍保留…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刘江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突破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有利于调动农...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的农村改革主要是从改革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三个方面展开的。我想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农村改革的形势。 1、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已经形成,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尤其要通过立法使联产承包制成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 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联产承包制把家庭经营引入合作经济,形成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的新的经营体制。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联产承包制是适合我国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合作制问题,现在有着不同的认识,也有一些糊涂观念。有的认为,现在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最好的了,一切不要动,更不要谈合作,理由是过去农业合作化走了弯路,农民吃了苦头,一听“合作”两字就怕;也有的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制经过几年发展,潜力已经“枯竭”,作用“逐渐消失”了。前者想停步不前,改革到此为止;后者则开始否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认为把农民引导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就万事大吉了,还应继续前进。何况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还很不完善,许多地方还搞得不扎实。如果这力而的改革不注入新的活力,它的作用确实会受到  相似文献   

5.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新的发展和完善,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小规模的兼业化经营在传统生产条件下难以发挥商品货币刺激,它最终不是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只有以集约经营为标志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形成的合作经济体系,适合干部农民的思想觉悟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特点一是家庭经营和多种服务相结合。农村各种新的经济联合,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是公有的,经营成果是私有的;基础层次是家庭经营,上层建筑是多种服务。家庭经营与多种服务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产前、产后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困难。特别是随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和农户家庭经营长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西部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而今迈入90年代,要进一步开创西部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在90年代,我国西部农村能够“触一发而动全身”、促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就是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这是因为:(1)发展乡村集体企业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西部农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但农民单家独户经营后,产前、产中、产后有许多生产环节,无法独立完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  相似文献   

8.
乡村林场在发展林业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乡村林场普遍出现了萎缩、解体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恢复、发展乡村林场,发挥集体经营林业的优势,使之更能吸引广大农民投资、投劳于林业,是乡村林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省建瓯县的情况,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一、把乡村林场办成新型合作林场的理由(一)目前乡村林场对农民缺乏吸引力乡村林场创办于60年代初期,在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建瓯县乡村林场普遍出现了萎缩、解体的局面。据统计,1932年以前,全县乡村林场总数达323个,在场劳力达17378人,经营面积79.9万亩。到1985年,全县乡村林场解体了198个。劳力剩下4600人,经营面积只有40.1  相似文献   

9.
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需正确处理稳定与调整的关系刘元有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实施18年来。调动了广大农民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两个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农村“第一个飞跃”的巨大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正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农经系统的改革路子怎样走?笔者想就此问题作些探讨.在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适应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应是什么呢?我们设想是否可概括为:"一会四管理,服务加实体."即以一会为基础,以拓宽服务领域为纽带,以兴办经济实体为目标,顺利实现由行政管理服务型,向经营、实体服务型转化,实现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这一最终目的.一、抓住龙头,努力办好农村合作基金会.大邑县从1988年初创办农村合作基金会4年多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农经干部、从业人员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最能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经营形式。但也应看到,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其生产要素是多方面的,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只解决了生产要素一方面的问题,其它要素如生产资料的投入、自然条件的改造利用、动植物生长发育条件的满足、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是农户家庭经营的条件下无力办到或办不好的。家庭经营必须和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的力量及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从根本上看,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要求。稳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就坚持了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了农村改革成果,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制现在乃至今后相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农村改革还要继续深化,继续前进。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深化改革,就是要继续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制”。深刻理解这一指示精神,对于正确处理稳定完善家庭承包制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的关系,是农村合作制发展中所碰到和必须处理的最基本关系,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想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加以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实行何种农业经营体制一直是政策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从目前学术界的有关讨论看,争论集中在是继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还是发展集体规模经济。本文从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业集体化都不能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家庭规模经营才是正确的方向。而要实现这种规模经营,不能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推行,只能依靠市场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1 在农村实行股份合作制经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农民在为自己求生存、图发展的探索中 ,大胆“拿来”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并与中国国情 ,特别是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开展股份合作制实践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 ,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 ,我国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和其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 ,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调…  相似文献   

15.
武义的实践告诉我们,股份合作制正在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带来农村经济的新的飞跃。十四大的前夕,小平同志曾经讲了农业改革发展的两个飞跃问题,从人民公社的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是一大飞跃,有了这个飞跃之后,农业还是要走集约化的道路、联合的道路。股份合作制由于它既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又能够克服家庭联产承包制本身所固有的某些弱点、某些局限性。它能够保证个人私有财产的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而又能够满足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由于小规模家庭经营所不能克服的困难,满足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生产要素、走联合的道路这样的要求。因而股份合作制就成为农村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成为很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形式。从武义的实践中,我觉得他们在开发农业,以及建一些基础设施方面,股份合作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农村的问题,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保证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保证食物的供给,这是从国家的要求来说的;第二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的收入问题,我认为是一个根本问题。实现小康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农村逐步要走非农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的问题。这是根本的、主要的,这是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投入不足,与本世纪末的农业增长目标很不适应。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不仅是宏观环境、决策、指导等问题,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积累体制方面的原因。 新积累体制:扭曲的双轨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80年代初的普遍推行,是我国农村区域合作经济经营机制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导致了旧积累体制的瓦解,形成了与“统分结合”经营模式相适应的新积累体制。区域合作经济新积累体制的特征在于:以前由集体经济组织单方面执行的积累职能,现在分散到农户家庭和集体经济组织这两个经营层次上,形成一种“双轨积累机制”。这种积累机制适应了农业新的经营方式,激发了农民增加投入、提  相似文献   

17.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改革30年我国经历的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再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历程的回顾,分析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发展与完善、继承与统一的关系,揭示现阶段我国既存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新型经营方式的必要性,又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之路提供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农村的合作经济由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单一模式,向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原来那种单一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已不相适应。沈阳农村从实际出发,于1983年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的细胞,成为基础层次;另一个层次,“统分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这就是土地经营权过于分散,土地显得十分零碎。土地经营的这种现状无疑有碍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长此下去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农村经济的萎缩。因此,土地的集中将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下面,就北京市平谷县东高村乡克头村的土地经营状况为例,谈谈土地集中后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股份合作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现实选择赵文惠一、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农村股份合作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其一,在农村改革中,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农村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使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