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季度后,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在8月份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如经济增长趋稳、金融形势趋松。本文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反弹现象进行详尽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对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却因此导致产业结构出现一定问题。同时,长期的通货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从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待改善。为此,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研读,分析其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旨在为相关投资者、经营者提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趋势 (一)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1、国民经济增长仍处于高位,但存在明显的回调压力 从前两个月的宏观数据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仍然较快。主要是内需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两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虽然一系列以刺激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业已出台,但至今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如何在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既有力促进经济增长,又有效管控风险,实现稳健运营,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拟探讨我国银行业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如何通过强化内部机制建设实现稳健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结构性改革为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收缩与通货紧缩是不同的,应对通货紧缩的办法不适用当前的结构性收缩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处于正常状态。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速为依据。当前的宏观经济趋缓下行,其性质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国内外结构调整变化叠加影响导致的"结构性收缩"。结构性收缩与通货紧缩是不同的,应对通货紧缩的办法不适用当前的结构性收缩。结构性收缩是经济内在力量发挥作用推动结构调整的自然反应,政府政策应顺势而为,从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上下工夫。这也是实现"稳增长"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08,(6):176-177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年初发生的冰雪灾害和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如阿客观评价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合理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宏观调控力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辰  刘明娟 《新金融》2006,(1):19-19
一、经济形势:高增长、低通胀,警惕产能过剩 对于2005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专家们各抒己见。对于整体经济走势,大部分专家的观点是高增长、低通胀,但是要警惕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面临非常微妙的时刻。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宋立判断,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部分实现"软着陆",虽然宏观经济政策是否立即放松尚需观察,但进一步紧缩的理由似乎已不充分。而从物价角度来看,则仍然存在继续甚至进一步紧缩的必要。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已经  相似文献   

9.
《上海金融》2006,(8):1-1
今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大产业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突出矛盾。上半年多项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了偏快的  相似文献   

10.
《金融研究》1994,(1):24-29
1993──199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及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一、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及1994年增长趋势的基本特征:波动型高增长转向稳定型增长1.中国经济自1990年(尤其是1991年下半年)以来强劲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家》2014,(9):13-14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战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近些年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进行了原因,并针对目前中国的宏观形势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居民的消费储蓄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耀先 《金融研究》1993,(12):12-15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一方面又要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种矛盾更多地集中在中央银行。需要有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入地分析、判断。中央六号文件贯彻以来的二、三个月,我国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新的转机;投资在高位上开始下降;货币供应的高速增长及流动性增加的态势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是直接与两年来的治理整顿相联系的.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六个方面的明显转变:过热的经济增长得到降温;投资消费双膨胀的局面有了改观;国民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明显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转为顺差;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在此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双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紧缩力度”的贯彻,1989年下半年出现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后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未真正确立,结合新的外部冲击,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有所显现;随着国内外需求放缓,整体价格水平特别是PPI将出现回落,但粮食、生猪等部分食品价格存在较大上涨压力。总体看,短期政策无论放松或收紧都不具备大动的条件,需要在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前期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微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在新起点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也是国际经济格局深入分化调整之年,我国经济深入转型、宏观政策回归常态、调控手段灵活应变之年。与此同时,江西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依然强烈,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金融促进江西经济发展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殷兴山 《中国金融》2007,(23):62-63
宁波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开放性经济发展特征明显,外贸依存度达120%。长期以来,宁波经济增长的动力高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外汇资金净流入一度高速增长,尤其2004年外汇收支顺差占比更是高达全国贸易收支顺差总额的13.86%。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过去我国外汇短缺、经济高度封闭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相适应的,但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随着投资、出口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2008年需求增长水平较2007年会略有降低;但各个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将带动供给潜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2008年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将由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根据对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我国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提出要"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