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敏 《新前程》2007,(7):90-91
《管理三国志》 成君忆 管理学似乎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现代管理学的诸多理论体系一一读来,感觉除了混乱还是混乱,再就是越来越复杂的工具与操作方法。当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尝试了种种西方管理方法却不得要领,或者在“中体西用”“西体西用”中来回权衡仍无法取舍后,“用自己的方式”便成了最有效的办法。这些“自己的方式”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2.
路兵 《中国新时代》2009,(3):106-106
美国最伟大的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在撰写美国企业史时曾经说过:“历史学家早就被企业家吸引.却甚少注意这些企业家所创立的机构以及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所实现的功能。与此相反.历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这些创业的先辈是强盗企业家还是工业政治家,即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观点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3.
提纯海归     
吴仕逵 《英才》2008,(1):146-146
尽管出国的动机干差万别,尽管回国的设想也大不相同,但他们还是回来了;尽管有的端过盘子,有的从实验室到实验室,但他们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们中有创业英雄如莫天全、“中国VC第一人”如熊晓鸽、资本推手如刘二飞、叱咤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如邓中翰、跨国英豪如张亚勤等。本书全景式回答了海归们做了些什么?海归们能做什么?他们的风采和能量、他们的坎坷和辉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在国外拿到MBA学位的才子们在毕业后回国发展这个问题上从未犹豫过。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MBA的想法是在短期内回收读MBA投入的高额学费和机会成本,达到收支平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希望回国以后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相对收入较高的、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好职位。 当MBA们回来面对现实时,有些人开始迷茫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今“海归”MBA身价已经大不如从前,可以说基  相似文献   

5.
唐凯林 《英才》2006,(1):79-79
无论是对于中国的财经界,还是见证了财经世界风云变幻的《英才》,2005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对于《英才》来说,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暨“双十”颁奖典礼,在打造商业影响力的理念之下,中国公司管理苒一次被我们鲜活地描述,至此《英才》杂志“最聚人气企业家”以及“最具价值经理人”的“双十”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创业行动(第二版)》以专栏的形式,为你提供了来自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企业的企业家典范。你会发现成为一名企业家需要具备些什么,你会读到不同的创业方式和创业哲理。此外,它还是洞悉创业行动的另一种方式。此书还为你准备了某一个特别有趣的创业主题或创业思想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含的一些主题有:男性企业家与女性企业家、瞪羚型企业、性骚扰的斗争、客户忠诚度的建立、预算的基本原理、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发展你的创造性能力,以及商标和专利的基础知识。在你的创业征程中,会发现这些信息是及时而有用的。当然,本书更多的是创业行动案例。这些案例,提供了对企业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桃战和问题的描写。每一个案例后面的问题讨论,都让你“进入”案例,并且  相似文献   

7.
朱丽 《中外管理》2014,(12):70-71
如果CEO们心里有难以打开的结,是向自己老婆倾谈还是跟下面的高管分享交流?恐怕都不是。而传说中的“私人董事会”,则通过一种更智慧、更私密的方式,让高处不胜寒的企业家们可以吐露心声,并找到打开心结的“金钥匙”,同时帮助他们进行心灵与知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海归二代     
他们没有父辈们“报国”的倾向,却苦于自己表外是个“中国人”,内里却是个“外国人”;他们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叫“香蕉人”国内长大——国外学习镀金——归国创业——取得成功后做慈善。这是第一代海归成功的轨迹。那么,海归的第二代呢?他们的真实状况如何?价值观又是什么?他们未来的天地还会在国内吗?两代人之间在传承什么?又遗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质量。因而,企业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关注宏观经济态势,他们意识到如果不了解经济动态,就可能丧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企业家的需求,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中小企业及企业家们备感时机的重要,纷纷聆听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目前,通用电气公司(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韦尔奇可谓是佼佼者,其许多的管理念和实际管理操作方法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有很多的启迪。本文作者从1997年开始跟踪研究GE的管理模式,1999年访问了GE美国总部;随后,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他又现场聆听了韦尔奇的一席发言。这一切促使他把自己对GE及韦尔奇的理解撰写成文,以期对正在走向世界、冲刺“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家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何玲 《中外管理》2006,(5):90-91
中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纯“进口”的,然而,这些时尚的进口理念和方法.正在中国遭遇南桔北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管理类图书就成为中国图书市场的热点,国外各种管理理论纷至沓来,中国企业家们纷纷效仿、学习和实践.几十年过去了,企业家们渐渐发现:并非所有"舶来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有效,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经历了经济低谷期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本土化的实用管理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家的悉心经营与管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企业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认真分析外国企业家成长机制,吸收先进经验,为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对什么是企业家的表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共识,即认为企业家不是一般自然人,也不是一般的厂长、经理,他们是可以支配企业资产,能够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者。我们不妨以此为基础,并从中外企业家成长机制进行比较研究,以便…  相似文献   

14.
唐凯林 《英才》2003,(6):53-54
从企业家到教授应该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冷不丁地挣上几千万或者上亿的财富,各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之类的头衔自然是虚位以待。然而,如果要是把顺序颠倒一下,改成由教授(或者说是教师)列企业家,事情往往要难办的多。因为教师创业的故事就像是“公坞穿上游泳衣后下水学鸭子”,首当其冲的寓意便是滑稽,另一个顾虑则是到底会不会被淹死。事实上,硬要学鸭子游泳的公鸡多得去了,有些虽然是有惊无险,但终究没能成为鸭子。但也有进化得快的公鸡,跟鸭子打成了一片,更有甚者甚至超过了鸭子,不但学会了游泳,还能获得游泳比赛的名次,登上了财富榜的行列。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讨论物种的区别问题,我们只关注有着这种“出身”的人到底如何游泳。不难发现,教师出身的企业家们做事认真严谨。他们无论是性格外向还是内敛,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虽然目前所从事的行业范围跨度不小,但基本上部是先以某种产品或技术为其发迹的起点,只有看准保赚不赔后才有可能让他们迈出第一步.如同带着救生圈下水一般。冒险与赔性并不是这类教师出身的企业家的长项。  相似文献   

15.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09,(6):125-126
一飞冲天的“本土杀手”突然急转直下! 作为《中国企业家》和BCG的重磅关注对象,这些新兴市场挑战者正经历大起大落。去年,我们关注的主题还是“狙击跨国巨头的本土杀手”,今年,他们正遭遇第一次全球危机大考。  相似文献   

16.
更相信DNA     
唐凯林 《英才》2003,(6):65-66
就算父辈一穷二白得只拥有三间茅草屋,他们也会把它传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很难跳出这一传统,尽管在企业交接班的时候会高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口号,但最终他们大多还是会选择自己的子女,此时他们更相信 DNA。问题是血脉相连的子女能继承企业的财产,能继任总裁或董事长的头衔,但却不能继承父辈在企业中所树立的权威和在经营中积累的经验。当家族控制的公司准备把权力移交给下一代时,也正是这些公司最脆弱的时候。而对权力转移过程管理的不当正是造成家族企业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幸运或不幸的富豪第二代在拥有了财富和权力的同时也增添了负累,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在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当然也有突遭变故而临危受命的。他们当中有的是“海归”,有的是教授,也有的早就在自己家族企业创业中接受着历练,有的人甚至还是父辈创业的搭档。因为看得见的历史原因,中国富豪第二代企业家还不全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或多或少都见识和经历了父辈创业前的艰辛。因而在财富和企业权杖的转移中保持递进的势头,而且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比父辈要高,对企业制度的建立似乎有青出于蓝之势当然,如何安排创业元老是他们最不能忽视的“雷区”。  相似文献   

17.
目前,韦尔奇在中国商界已经被尊称为“管理之神”,他的自传《杰克·韦尔奇自传》堪称一部“CEO的圣经”。没有几本管理书籍像《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样深深打动中国企业家们的好奇心。据CCTV调查显示,包括柳传志、刘永行、王树彤等著名企业家在内,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不论老的、少的)都已读过(或正在读)《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本“CEO的圣经”,可以说,中国企业界正在兴起热读《杰克·韦尔奇自传》之风。  相似文献   

18.
主打中国品牌的洋VC已形成一股势力。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与背景:主体是一群“海归”,管理的基金来自海外,他们在中国很成功,但在本国却不声不响,甚至没有人知道VC还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他们具有难得的机会把握好西方投资管理的“科学”和中国市场商情的“艺术”;他们贯通中西文化,在中国企业和西方资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7,(8):I0003-I0003
过去在我的脑海中,明星跟我们这些从事企业管理的人距离很远,完全不可能沾上边。以往我们熟悉的明星几乎都是娱乐明星、政治明星。企业家们,即便是张瑞敏、柳传志,也只能称之为“知名企业家”,与大众还是保持了相当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论团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琅  尹桦 《企业经济》2003,(12):98-98
近年来,“团队”一词频频出现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无论是在经典名家有关管理的畅销书中,还是在对世界500强CEO们有关成功秘诀的访谈时,他们都一定会提到“团队”。的确,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竞争的内外部环境日渐严酷。显然,仅仅靠一两个能人来管理企业越来越不合时宜。团队不仅仅是挂在有着新思维的企业家们嘴边的新名词,还应该成为他们实实在在掌握的管理利器。一、团队的定义中国有句古话“三人”成众。因此有人会说团队不就是由三、五个人组成的一群人吗。事实上团队的确由一群人组成,但又不仅仅是一群人。团队即是一种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