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4日,记者从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国家质检总局于1月14日公布了1323家首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单,我区的23家企业榜上有名,获得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绿卡”。据介绍,去年8月,全国启动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首批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食醋等5类产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去年9月15食品生产企业申证、审查、上报等工作。1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了符合条件的5类食品生产企业名单,我区共有广西农乐米业有限公司、平果县刘佰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23家食品生产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8月7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桂平市召开全区市(地)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局长、科长会议,全面部署广西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工作。会议要求各级质量技  相似文献   

3.
《监督与选择》2005,(1):A010-A011
国家质检总局从今年1月1日起对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方便食品、散装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饮料等10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届时,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未经检验合格并加贴QS标准的食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为了更好地贯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本刊选择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知识以问答形式刊登于后,以便企业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4.
食品质量是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然而,近几年来,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滥用添加剂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为切实加强我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监督管理,实施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组织全区各市质监局,从8月起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凡在广西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含个体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9月16日—17日,南宁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会议在横县召开。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南宁市质监局与7个县质监局的领导、代表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从明年1月1日起,所有从事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均经检验合格,并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后,方可出厂销售。根据质监部门透露,目前全区共有生产加工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的企业3122家,其中家庭作坊式等小型企业达3106家,94%的企业还不具备保证…  相似文献   

6.
质检直通车     
《上海标准化》2004,(10):1-1,F002
黄浦区局举行"食品市场准入宣传日"活动 9月18日,黄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蓬莱公园举行"食品市场准入宣传日"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QS标志,帮助社区居民识别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2004年"质量月"系列活动中又一大型社区宣传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黄浦区区委副书记李俊民、副区长沈惠君参加了本次活动。 黄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举办"食品市场准入宣传日"活动,旨在使广大居民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及QS标志的情况,掌握识别劣质食品和影响身体健康的食品的相关知识,帮助社区居民识别安全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源头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质量,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首先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监部门在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优质服务?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食品质量安全是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五类常用食品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获证企业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和代表质量安全的“QS”标志。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将对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产生重要作用。按照质检总局的部署,到2003年12月31日止,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将全面完成。2004年1月1日以后,质检总局将对全国范围内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5类食品生产企业组织无证查处。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为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从生产源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查处无证生产食品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地规划和指导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生产加工源头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对28大类食品中的糕点、豆制品、蜂产品、果冻、挂面、鸡精调味料、酱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此,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28大类食品分类进行了调整,并制定了糕点等7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为方便读者,本刊特邀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各级质量监督部门部署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小麦粉等5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到2003年开展以来,食品质量安全和市场准人制度的推行受到了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的10年中,我国质量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质量兴国战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月、质量兴省、质量立市、质量兴业……这些字眼从陌生到耳熟能详,诠释了人们心中对质量的认识和期望。在这10年中,甘肃发生的一些质量事件对全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食品有了质量安全屏障“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是关系老百姓健康与安全的大事。2002年8月1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在甘肃开始正式实施。为更好地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全…  相似文献   

13.
长时间以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于去年7月创建了食品质量监管的新机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可以说,在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时候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将对质量技监系统认真落实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确保市场食品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要使食品质量安全市场  相似文献   

14.
《监督与选择》2004,(1):D001-D001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作的总体安排,北京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第二批肉制品等10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并对此作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07,(11):41-42
为切实从源头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也就是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一般"通用"要求,可以说是QS的"大门槛".  相似文献   

16.
《大众标准化》2007,(11):41-42
为切实从源头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也就是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一般“通用”要求,可以说是QS的“大门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关事宜进行了公告。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  相似文献   

18.
食品生产企业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生产准入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广泛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世贸规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原则,以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市场准入标志(QS)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文章试图探讨食品生产企业如何才能满足食品生产安全准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家质检总局部署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对5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地规划和指导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生产加工源头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国家质检总局自2006年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