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个说法是,湖南和河南被称为白酒市场的“两难(南)”,别有意味。两南是白酒的消费大省.但地产酒相对来讲不够强势,外来酒纷至沓来,也许正因为如此,两地消费者对白酒品牌多是一种不断尝新的消费心态。而这则使得白酒市场的竞争中没有绝对的强者,品牌竞争激烈且多变。湖南的状况大致如此,所以白酒市场很容易发生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长龙 《糖烟酒周刊》2005,(50):46-47
长春——东北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白酒品牌抢占吉林市场的首选之地。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长春市场一直都是地产酒的天下,外来品牌很难有所作为。据笔者了解.外来品牌在2004年秋交会之后曾出现过短暂的活跃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残酷的竞争使很多品牌淡出市场,长春酒市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伴随着白酒销售旺季的临近.地产酒“榆树大曲”、“洮南香”、“洮儿河”的三强争霸大戏愈演愈烈.他们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此消彼长,三强原有的格局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刚 《糖烟酒周刊》2004,(35):30-31
提示:本期调查的目标是乐山、遂宁、广元三个城市。像其它的四川城市一样,川酒仍然是白酒市场上的主导,外地品牌只能在这里艰难地支撑。四川是产酒的大省也是白酒消费的大省,但在市场上川酒却没有给别人留下多少空间,四川这种川酒一统天下的局面恐怕还将是一个长久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王如柏 《糖烟酒周刊》2005,(36):A0020-A0021
最近10年来,中国白酒在销量和营销创新上最活跃的地区,是在广东。“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白酒正是这样,全国白酒强势品牌云集广东,分羹高达150亿的庞大市场。因此,广东市场是全国白酒消费的第一大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市场。所以在广东有时装酒、广告酒“各领风骚两三年”之说。可以说,如果在广东市场上能够存活下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尚鸣 《商业文化》2005,(10):26-27
中国是白酒的市场,也是白酒的战场。走过喝酒凭票,过年才有酒的艰难岁月后的中国,洒就像开闸之水奔涌而来,白酒、啤酒、国酒、洋酒,市场要什么酒,就会有什么酒。市场饱和,有着喝不完的酒。供大干求,竞争由此而生,而首先燃起硝烟的就是品牌战场,是品牌之争。如今,国家工商局有关酒类注册商标的总数已经突破了10万个。各种专业命名机构或公司也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一些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的酒名。  相似文献   

6.
白酒市场就像跷跷板一样,当一个品牌上来以后,另一个与其价位相同或接近的品牌必然会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在江苏市场开始出现,在以洋河蓝色经典为代表的江苏酒开始迅速崛起时,曾在江苏白酒市场战无不胜的徽酒显然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6,(10):74-75
2005年白酒销售旺季过后,许多地方的经销商都反映白酒市场有了回归的迹象。江苏作为华东白酒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也有类似的反映。江苏是白酒竞争非常激烈的区域。徽酒和江苏的地产酒一直是这里的主流。如果说其它地区的白酒回归还是刚刚有了点苗头,那么江苏的白酒市场从促销大战回归理性竞争则已经从深层次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张轶儒 《糖烟酒周刊》2004,(31):A020-A021
本期调查的目标是贵州省的遵义、都匀、凯里、毕节四个地级城市。贵州作为国酒的故乡是一个产酒大省?在贵州省这些地区的白酒市场中贵州酒和四川酒处于主导地位,几乎看不到其它省份生产的白酒。市场上销量较好的白酒大多是品牌和实力都很强势的贵酒和川酒,可见,白酒市场上有实力才能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9.
丁琳 《糖烟酒周刊》2007,(23):78-80
湖南作为一个年消费白酒数十万吨,年销售额近七十亿元的白酒市场,其本土品牌在地产市场的销售额不超过10亿元,也就是还有6/7的近60亿元的市场蛋糕被其他外省白酒品牌瓜分。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哪个意图拓市的白酒品牌不动心?现实中也有许多品牌确实尝到了甜头,金六福、浏阳河是大家熟知的了,而泸州老窖、酒中酒霸、金剑南、水井坊等也都曾是湖南白酒市场上的一霸,掘到了自己理想的“金矿”。  相似文献   

10.
江涛 《糖烟酒周刊》2004,(16):20-21
前段时间我刊对南京白酒市场调查时发现,川酒强势品牌五粮春提价以后给在南京耕作多年的安徽酒留下了施展拳脚的空间,不过最近记者在徐州市场调查中发现,徐州强势品牌大军安徽酒由于争先向中高档市场扩军,使20元左右的中低档市场出现空当。于是以黑土地为首的东北酒军团在南下过程中轻松地在此霸占一方市场。加之安徽酒品牌出现的局部调整,引发了徐州白酒市场整体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同时随着新格局的成型,新的商机也在隐隐出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不仅仅对徽酒势力盘整,而且对安徽白酒市场、徽酒省外市场进行了系统盘整。这种盘整来得很及时,恰好在徽酒要进行转折的2007年,无论是迎驾、高炉家还是口子窖,甚至是种子酒、古井贡等都面临这样的转折。通过盘整,我们知道了徽酒目前的困境、机遇,也能够初步了解徽酒所拥有的蓝海和红海。说实话,对于徽酒,本文说得已经足够多、足够好了,但是我个人一直以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提起浙江,首先映入脑海中的也许就是春光明媚、风景如画。但是,对于欲在浙江白酒市场夺得一席之地的众品牌来说,也许很难在这里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走进浙江市场,虽然没有感受到硝烟弥漫的那种战况,但是在看似平静的状况下.白酒市场上已经是潜流暗涌。浙江市场,充满了诱惑:浙江市场,又有着属于自己的潜规则。不过,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各品牌还是按部就班的稳定着自己的销量。但是,有句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么,这种市场格局究竟能否被打破呢?也许,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能够影响市场的第三种力量出现。  相似文献   

13.
市场容量7亿-8亿,本省地产酒占据60%的市场份额,川酒30%,100-200元价位的市场有开拓的空间,几个数字,简单勾勒,长春白酒市场的容貌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4,(30):B020-B021
说起中国的原酒(白酒基础酒),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四川邛崃,因为那里被公认为是中国白酒原酒的发祥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曾经授予了该地区“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称号。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5,(17):16-18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河北的张家口、唐山、廊坊、邢台四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通过调查发现,四个城市的白酒市场都比较混乱,除了品牌之间竞争格外激烈外,市场上仿冒酒、杂牌酒也比较多,对市场上那些畅销的正规品牌形成了很大冲击。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杂牌酒的“盛行”给外来品牌的进入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对于欲开拓这些城市的白酒厂家和经销商来说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吴宁  靳林林 《糖烟酒周刊》2005,(25):A017-A019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湖北的孝感、荆州、黄石、襄樊四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一通过调查发现.这四个城市的白酒市场品牌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本地酒为主。经过多年扎根市场,其质地、口感和营销方式都渐渐迎合了消费者心理,此时外来品牌要进入会有一定难度,但此市场确实也需要新品加入是机遇也是挑战,有胆识的经销商应该不会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17.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7,(32):94-95
在全国市场版图上,东北酒的分量确实还不够重,黑龙江白酒作为东北酒的一部分,也较少引起行业重视。但是我们都注意到。近三年来,全国白酒市场正在掀起一次新的区域品牌外拓热潮。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和企业体制的转变,很多区域强势品牌开始寻求更多的机会,但仍然阻力重重。在这个大背景下,以龙江家园等为主的东北酒为什么频频在省外市场先期取得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虽然现在处于准淡季之时,但是当我们白酒栏目组走进天津市场时,当地的白酒市场表现仍是让人有些意外。尤其是在中高档市场上,产品众多但是整体平淡,基本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品牌;而在中低档市场上又是一片混乱的场面,其中地产酒挂月王虽然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随着东北军团的介入,已经呈现出东北酒之间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2003年和2004年前两个月全国葡萄酒市场调查的总结部分。虽然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葡萄酒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葡萄酒的市场销售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一些区域。葡萄酒还超过了白酒,成为人们过年的首选酒类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篇文章叫作“祖国山河一片红”是毫不为过的。另外。“一片红”也反映出葡萄酒厂商的奋斗信心。作为健康酒种,购买葡萄酒的观念已经红遍全国,葡萄酒的产品也肯定会在不远的明天红遍全国。  相似文献   

20.
白酒是中国的国酒,有着千年历史,白酒也承载着中华的文化。同时酒类行业具有很高的回报率和利润率。正是因为这样诱人的企业利润,酒饮料市场在我国竞争日益激烈,分析高端白酒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其在该市场的竞争,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探讨解决品牌白酒扩大酒饮料市场份额的可行方法和白酒营销在市场中的创新,为确立品牌白酒在酒饮料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发扬中华文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