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为双方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使双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在金融合作的目标形式和机制建设上,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结合当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和问题,为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推动区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内资本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中国-东盟双边互换和回购计划,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紧急融资机制;积极协调中国和东盟各国汇率政策,推进汇率制度安排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开展中国-东盟次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催生着彼此间加强金融合作的需要.目前既有金融当局间的合作,也有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合作.金融当局间的合作主要目的是减少彼此间合作的政策壁垒、制度障碍;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目的是为实现最小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但目前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制度框架的搭建层面上,其内涵建设少,合作程度偏低.今后应着重从地缘政治、区域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以及现有区域金融合作自身机制等方面考虑,逐步深化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3.
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投资却逆势增长。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的服务业投资现状和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服务业的合作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明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金融合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运用衡量金融合作程度的主要方法——消费风险分担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1999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对其成因进行解析,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独霸世界金融的局面,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翘翘板”式的两大强势货币格局。有学者指出,这加剧了国际不稳定,风险一下子集中到两种货币上,总的风险系数陡增,势必 相似文献
7.
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为了管理和降低风险,但是它在发挥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危机传导"路线图",有助于我们对金融衍生品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金融衍生品不是观望和停滞,而是要理性而稳健地发展。可以预见,衍生品仍然会继续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做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从整体上来看,可以笼统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当前在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基本上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结构和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是,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细化方面分析,事实上,各国尚存在较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空间。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且指出了进行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双方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互补性合作有利于促进彼此间的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互补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二重框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并会对其未来国家干预的政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14.
Sound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fundamentals, plus quick and forceful fiscal policy responses contributed to Thailand's and Indonesia's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acts of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Thai and Indonesian economies, and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scal stimulus package in each econom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ounter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一致,确立了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和东亚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中国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又一件对外经贸方面的重大事件。本就这一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产生的国际背景,以及实现目标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胡天民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8,1(2):9-14
"里根经济学"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西方金融革命,并使"货币热"席卷全球.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波及整个世界。开展新金融革命,是消除世界金融危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文章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造成的外部需求下降、贸易摩擦增加,严重冲击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等影响,并提出了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下中国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承刚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流动性过剩、绿色意识形态影响升级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可能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在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新形势,对外熟练运用WTO规则,推动国际合作;对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出口为内销,不遗余力地扩大内需;同时抓住机遇实施海外并购,鼓励企业走出去,跨越贸易壁垒,利用税收手段引导产业升级,降低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让民众获得真正的实惠,从而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育民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1,2(2):58-63
为了使中国与东盟合作取得更好效果,必须加强广东与东盟间的城市合作,尤其是广州与东盟国家的城市合作。广州与东盟城市间合作的条件与发展前景良好,我们必须充分用好商品、要素及产业的比较优势,把广州发展成为富有个性与文化特色、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具体策略包括:通过信息流动、文化交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通过资本运动解决资金瓶颈,以商品流动促进城市合作,以人流、物流深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