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慧 《河北企业》2011,(6):66-66
<正>人才流失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人才流动,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流动如处于合理的限度之内,则对企业和员工是有益的,如果超出合理的限度,则对企业和员工是有害的。所谓人才流失,则属于超过合理限度之内的流动,对企业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每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流动都存在合理的限度,在合理限度内的人才流动对企业和员工是有益的,超过合理限度的人才流动则构成人才流失。当前,人才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正确看待企业人才流动,恰当评估人才流失状况,加强对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晓好 《企业文化》2004,(1):21-23
据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过高的人才流动率表明:我们的企业对员工缺少凝聚力、感召力;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同样是民营企业,同样是中国的企业,远大集团的人才流动率却低得多。探究其中的原因,除了企业良好  相似文献   

4.
刘清河 《企业导报》2010,(5):189-189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十分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随着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员工对企业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内部再配置的实质是对员工内部流动的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可以实现高效的人才组合,使人才个体在企业的引导和激励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既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制度,必将促进企业组织内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内部再配置的实质是对员工内部流动的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可以实现高效的人才组合,使人才个体在企业的引导和激励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既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制度,必将促进企业组织内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才竞争已经成为民营快递企业竞争的根本,而人才流失正成为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职工收入、培训、晋升的机会、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均对企业人才流失产生影响,企业应该从人才的甄选做起,重视人才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考评绩效并建立合理薪酬体系、建立人才流失的危机预警预测机制,加强对员工流动的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人才流动率。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人才流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有效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已是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若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转变观念,承认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其次是积极改善企业内部管理,采取更加主动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如何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必然导致人才的流动。企业如何面对人才的流动?笔 者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人才流动问题;其次是从3个方面采取对策,建立起良好的 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行各业出现了员工流动增加等现象,其中以关键员工流失最为显著。员工流动频繁,尤其是关键员工的流失,除了增加企业成本,还可能导致工作延续性变差、工作效率降低、成果质量下降和技术机密外泄等问题,并且人员频繁流动,必然导致员工的忠诚度和士气的降低,这对于企业非常不利。本文以企业科研人员为例,从企业管理理念更新、激励制度建设和科研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达到提高企业科研人员忠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杭州发动机厂人才流失现状随着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合理的人才流动带来的积极效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企业所认识。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实现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人才外流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后,就不能再视其为合理的流动,而应该纳入人才流失范畴。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客观界定是人才流失还是合理的人才流动是比较困难的,很难给出一个一致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企业自身的主观判断。一般而言,当人才外流超过人才总数的15%左右,可视为企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如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现今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员工忠诚度的提升是留住员工、用好员工、防止员工背离的关键,同时也是反映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多个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员工忠诚度低下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希望本文能在加强员工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传芹  周栩 《价值工程》2009,28(10):132-133
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如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现今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从和谐管理理论出发,运用和则机制与谐则机制对影响员工忠诚度的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则机制与谐则机制在互动中不断螺旋推进,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员工忠诚度的全面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员工流动是现代企业管理方面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并且正越来越成为国家、企业倍感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制造业中员工流动的特点,对制造业员工流动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员工离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员工离职和人才流动通常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研究和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员工离职的负面影响因素研究,局限于对员工离职的行为、心理契约、组织承诺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田辉 《企业经济》2012,(2):110-113
目前,针对于企业员工的流动行为争议比较多,主要的观点是认为企业员工的流动会给雇主造成损失,违反了契约合意,所以应该加以限制。本文的分析表明,流动行为是企业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理性选择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权衡过程。企业员工的流动行为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增强人职匹配质量,是一种互惠行为。所以,促进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企业员工流动,对于整个社会及企业员工本身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竞业禁止协议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其在劳动合同关系下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景以及在企业劳动合同中的法律作用,并提出了“竞业禁止协议对用人单位方的规范、制约和保护作用,以及对劳动者的界定、补偿、约束作用”等理论归纳,以期使企业和劳动者在竞业禁止上的分歧能更合理地解决。当前,由于人才流失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的现象日益严重,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下,竞业禁止协议已成为企业与关键员工签订的必不可少的合同文件。但由于对保护商业秘密的竞业禁止协议的理解存在偏差,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缺乏规范性,导致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人员的流动造成企业大量商业秘密泄露或被他人利用,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那么这种人员流动就有必要被适当限制。目前,竞业禁止是比较有效的在人才流动中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之一,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法律关系中,正确理解和充分发挥竞业禁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员工流动是指人们被一个组织雇用或者离开这个组织的行为,根据员工流动方向可分成流入和流出两种情况.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而进行招聘或解雇员工,或是员工由于自己本人各方面的考虑而选择求职或离职某企业,从而造成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问题.企业对于本身决策导致的员工流动,往往比较容易控制.而对于员工的主动离职则难以控制,因此应该重点研究和分析员工自愿离职问题,加强员工流动造成的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的控制.本文以某集团试用期员工流动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该集团新员工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高人才流动率伴随着薪酬不断攀升,使得中国企业不能仅局限于关注薪酬的动态,而是要全盘考量怎样使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提高。针对员工忠诚度降低的问题,指出员工忠诚度降低造成的危害,系统分析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的高流动率的困扰,许多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培养人才难,聘请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感慨。据有关统计,不少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缺少凝聚力、感召力,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不仅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